卷了十几年的经济型酒店,是时候换个新思路了
8亿人的住宿痛点,有救了
出门住酒店,谁没犯过难?
早几年我出差去一个三线城市,为了省点钱选了家经济型酒店,结果进门就傻眼:床硬就算了,房间还不隔音,浴室的水更是忽冷忽热。后来我咬牙加钱住中档,一晚价格直奔四百——普通工薪族的钱包哪经得起这么造啊?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遭遇,社交平台多的是类似的吐槽:“想省钱就别想舒服”“价格上去了,体验跟不上”。再看行业现状更有意思:有的经济型酒店还在低质低价里“摆烂”;有想做性价比的,绕来绕去还没跳出“成本体验二选一”的魔咒。
直到前段时间,我在杭州住了一次海友全自助酒店,从进门我就开始疑惑:“经济型酒店还能这样?”住了一晚我算是懂了:海友哪是简单开了家酒店,它是把经济型酒店的老规矩全改了,按8亿普通人“睡得好、花得少”的需求,重新搭了一套新玩法。
图注:海友全自助酒店公区 这事儿不光解了消费者住宿愁,更给困在死胡同里的经济型酒店们指了条实实在在的新活路。
1、经济型酒店,得先破后立
聊海友之前,得先搞清楚一个问题:经济型酒店到底为啥越来越难住了? 过去几十年,经济型酒店的核心矛盾一直是“降成本=降体验”,单房造价不断压缩,但砍的是床垫、隔音材料的成本;人房比也在不断下调,但调的是保洁的频次。最后就只能陷入“越便宜越差,越差越没人住,没人住就只能更便宜”的恶性循环。 矛盾的是,经济型酒店的市场需求其实从未消失过。数据显示,我国相对低收入人群数量约为8亿人,同时中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在2024年为39.9%,远低于全球水平。 这些人出门住宿的核心诉求很简单:不用网红设计,不用附加服务,只要床舒服、能洗个好澡、价格实惠。这群人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县城来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预算有限的家庭游客——他们是中国酒店业的“基本盘”,也是支撑经济型酒店成为行业金字塔地基的关键。 可现在的情况是,这块“地基”正在缺位:一部分低质低价的经济型酒店,满足不了大众对“基础住宿”的需求,一部分经济型酒店依然在固有思维里,难解当下困境。海友的破局思路,恰恰是“不按常理出牌”——它不做小修小补的升级,直接搞“系统性重构”。 先“破”成本逻辑。传统经济型酒店降成本,降的是“用户能直接感受到的体验”;海友降成本,靠的是“效率优化”,比如用90%的标准化硬件代替非标产品,用模组化施工替代传统装修等。
图注:海友杭州三坝地铁站酒店客房 再“立”体验标准。海友把“睡好觉、洗好澡”两个核心需求焊死在了产品底层逻辑里,用枕头、床垫、床品、整体密闭隔音系统等,回归“睡得好”的住宿核心需求。 图注:海友全自助酒店客房 更聪明的是,海友用“10%场景化服务”补上了标准化的缺口。全自助不是“没人管”,而是“需要时有人在”,比如自助入住机旁边贴着手写提示,老年人不会操作的话,按个呼叫铃就有员工过来帮忙。 图注:海友全自助酒店自助入住区 这种玩法,彻底改写了经济型酒店的底层逻辑——它证明,经济型酒店不用靠降体验换低价,靠效率优化和需求聚焦,一样能做到“花小钱也能睡得好”。


好的商业模式,从来都是“让两边都占便宜”:对加盟商来说能稳赚钱,对住客来说能得实惠。海友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把这两点做到了极致。 先说说加盟商的痛点。我之前和几个做酒店投资的朋友聊过,他们不是不想做经济型酒店,而是顾虑太多:物业太小,四五十间房的体量,传统品牌看不上,自己做也没流量;筹建期成本控不住,开业后人工成本也控不住,算下回报周期只能打退堂鼓;怕不赚钱,只靠OTA导流,扣掉佣金利润没剩多少了。 而海友精准地击中了这些痛点,把投资顾虑变成了安心稳赚。 首先是小投入就能干。海友是华住体系内首个支持“45间房起”的品牌,也就是说哪怕你只有一个小物业,也能开一家标准化的经济型酒店。而且海友把单房造价干到了5.65万元,算是500万元预算内的投资首选了。 其次是超低的运营成本。海友的人房比能低到0.1,60个房间只要6个工作人员,比传统经济型酒店少太多,这还不是靠减服务实现的,而是靠全自助模式:自助入住机替代了前台;自助洗烘机、外卖柜减少了客房员工的工作量等。 图注:海友全自助酒店管家 最后是回本快和风险低。一边是筹建周期短,模组化施工+设计施工一体化,平均筹建期只要4个月,比行业平均缩短25%。一边是业绩有保障,华住强大的会员体系可以提升酒店的直订率,酒店就有了持续的客源。比如深圳宝安洪浪北地铁站店开业后,连续多日满房,出租率最高到112%,综合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能达到253元。 再看住客这边,海友的核心逻辑是“不搞花架子,只抓核心需求”。 住客最在意的“睡得好,洗好澡”,海友下了真功夫。强支撑力护脊床垫、60支棉质亲肤床品、加密织造遮光窗帘、袋装无纺布面巾浴巾、天然精油洗沐浴液……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比在家里睡得香,洗澡也跟在家一样自在。 最方便的还是全自助服务。早上赶时间,不用等前台退房,把房卡插进自助机,0秒就能办完;晚上回来想洗衣服,自助洗烘机24小时能用;半夜饿了,大堂的自助售卖柜里啥都有,微波炉能自己加热。“不用等,不用沟通,自己想干嘛就干嘛,太自由了!”大学生张强提到海友赞不绝口。 图注:海友全自助酒店自助洗烘设备 安全问题也是住客的心头大事,海友做得很实在。酒店有两道智能门禁:大堂门禁需要刷房卡才能进,电梯需要刷房卡才能到对应楼层;酒店安排了24小时值守员工,遇到问题直接响应。 图注:海友全自助酒店门禁 说白了,海友给住客的体验,就是不用为多余的服务买单,花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核心需求的刀刃上。 3、华住这手棋,下得高明


如果只把海友当成一个新品牌,那就太小看它了。 往深了想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华住给整个酒店行业玩了把“降维打击”——它把自己20年攒下的会员、供应链、数字化能力打包塞进了一个“极致效率”的模型里,既重新定义了“经济型酒店该怎么玩”,又补全了品牌梯队。 一方面,对比其他低质经济型酒店,海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它的每一个优势,都是华住20年积累的能力变现,单房5万元级的造价,依托的是华住强大的供应链集采;源源不断的客源有华住会近3亿会员的流量兜底;全自助的数字化系统,从自助入住机到移动PMS,都是华住之前在汉庭、全季上验证过的成熟技术。 这种“把集团能力拆成模块,再给新品牌组装”的玩法,比从零开始做一个新品牌要高明太多,它不仅降低了海友的试错成本,更让加盟商能直接享受到华住的“护城河红利”:你加盟的不是一个孤立的酒店品牌,而是一个体系。这也是它敢说“重塑经济型酒店”的底气所在。 图注:海友全自助酒店客房 另一方面,海友的出现还补全了华住的品牌梯队。要知道,华住的布局从来不是“单品思维”,而是像搭积木一样,让每个品牌守好自己的价格阵地:全季、桔子水晶、城际扛中高端的旗,花间堂、禧玥盯高端市场,汉庭稳住大众到中档的过渡区,而海友则是那块“扎进大众消费最深处的拼图”——就是那种能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县城来的打工人、带娃出游的家庭,毫不犹豫能下单的“超级性价比选择”。 图注:海友全自助酒店电梯厅 这样一来,华住的品牌矩阵就从“高端到大众”形成了完整的覆盖,不管你有多少钱的预算,都能在华住体系里找到“不将就”的选择,这才是最精准的“用户锁定”。

4、写在最后
最后想聊个小事,前段时间我在杭州那家海友全自助酒店住的时候,遇到一个从县城来杭州打工的阿姨,她带着行李在自助入住机前犹豫了半天。员工看到后过来手把手教她刷身份证、选房间,还帮她把行李送到电梯口。阿姨边走边说:“以前总怕住大城市的酒店,觉得麻烦又贵,现在这酒店又便宜又方便,以后来杭州就住这儿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海友的价值,从来不是“开了多少家店”“赚了多少钱”,而是它真的在解决普通人的住宿问题——让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用为了省钱住小旅馆,让县城来的打工者不用怕住酒店麻烦,让预算有限的家庭游客能住得舒服又实惠。 图注:海友全自助酒店行李寄存设备 现在的经济型酒店行业,太需要这样的品牌了。不是靠概念炒作,不是靠低价内卷,而是靠实实在在的产品、效率优化的模式、以人为本的体验,把“睡得好、花得少”从口号变成现实。 海友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它证明了经济型酒店不是“夕阳赛道”,而是有巨大重构空间的“新蓝海”。接下来,能不能有更多的品牌跟上,能不能让8亿普通人都能住上“性价比高、体验好”的酒店,还要看整个行业的选择。 但至少现在,海友全自助酒店给了我们一个希望:经济型酒店,真的可以“重做一遍”,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