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四:本土中档连锁酒店,加速走入品牌时代
两面针(扬州)酒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兰进、如家酒店首席执行官孙坚、花样年酒店管理公司总经理刘军、维也纳精品连锁酒店集团高级副总裁赵利、 7天连锁酒店集团CEO郑南雁等嘉宾出席会议并围绕“本土中档连锁酒店,加速走入品牌时代”展开高端对话,对话由《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兼《21世纪经济报道》管理版主任黄晨霞女士主持。
(迈点网 亚彧)6月19日,21世纪酒店业高峰论坛(2012)暨第九届中国酒店『金枕头』奖颁奖典礼在杭州西溪喜来登度假酒店隆重举行。两面针(扬州)酒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兰进、如家酒店首席执行官孙坚、花样年酒店管理公司总经理刘军、维也纳精品连锁酒店集团高级副总裁赵利、 7天连锁酒店集团CEO郑南雁等嘉宾出席会议并围绕“本土中档连锁酒店,加速走入品牌时代”展开高端对话,对话由《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兼《21世纪经济报道》管理版主任黄晨霞女士主持。
为了贴合中国消费者的需要,这些国际酒店开始推中餐、重茶道、迎合国人住店喜好——国际酒店品牌们正由几年前开始的“服务本土化潮流”,向“品牌本土化潮流”转身,例如为中国市场打造新品牌。本土化正成为国际酒店集团东渡淘金的量器。
与此同时,国产酒店也不示弱。近年来开始在发力的本土酒店品牌,更被大众称为“民族品牌的觉醒”。这些充满野心和征服欲的本土企业,它们更希望将自己的品牌推向世界,如同司南,使千里之外的异国客一听此名,便联想起中国。
而今,立身于2012,面对酒店业竞争将更为激烈的2013,在中国市场的波涛汹涌中,谁才把握着指明最终行进方向的指南针?以下是详细的文字实录——
白长虹:谈完了精品化的酒店,接下来谈另外一类,我们现在成长最快、发展非常的受瞩目的是连锁化酒店,特别是中档的酒店,如何快速成长,如何有标准的服务,能够有成长上面的联动性和规模性,关于这样一批酒店,特别在中国市场和中国品牌如何打造,是最后一场圆桌对话要讨论的话题。
主持人:黄晨霞
嘉宾:两面针(扬州)酒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兰进
如家酒店首席执行官 孙坚
花样年酒店管理公司经理 刘军
维也纳精品连锁酒店集团高级副总裁 赵利
7天连锁酒店集团CEO 郑南雁
《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兼《21世纪经济报道》管理版主任黄晨霞
黄晨霞:各位下午好,这是今天最后一场论坛,我想这场论坛可能是今天最热闹的一场,因为刚才白老师所说的,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是过去几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最快的,也是最受资本关注的市场,其次近一段时间来这个市场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很多的争议。
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话题我后来总结一下,有两个核心的关键词,首先是扩张的路径,其次是品牌的组合,7天近来宣称瞄准中高端品牌市场,在2010年的时候我的编辑采访过郑总,那个时候孙总刚刚在如家下面开辟一个新的品牌,是瞄准中端市场的,但是郑总的回答是说7天会专注做经济型酒店,一方面资本市场希望专注做这样的事情,另外在经济型酒店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过了大约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改变了自己的策略,我想问问郑总产品的组合发生了变化,您是怎么考虑的。[page]
郑南雁:对于一个很高速发展的公司来讲两年的时间很长了,酒店是一个很长周期的行业,2009年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往中高端市场发展,但是当时的公司没有找到一个切入点,没有找到切入点之前我们的战略只是专注我们擅长的事情,经过2年多的研究调查,至少我们认为我们现在选择这个点是合适的,我们提出发展计划,因为酒店行业的计划可能从现在提出来到第一家店开,可能到明年底才开两三家,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发展计划。
黄晨霞:现在7天整个集团未来产品策略怎么样,除了经济型酒店,未来想不想建五星级酒店或者超五星级酒店。
郑南雁:酒店业有很多很成文或者大家已经看到的趋势,但是更多公司能不能做主要看自己内部的能力,我们自己管经济型酒店,我们真正做成功连锁的品牌要做很多事,并不是市场行不行,而更多考虑我们行不行,现在整个经济行业还是只是7天一个牌子,现在计划做的几乎不相关的市场,我们分析自己内部的能力,一个是市场,一个是跟我们的思维能力比较匹配。我详细讲一讲我们做的东西,上一个论坛很多讲到很有特色,很特别的酒店,我们分析整个团队,请进更多的管理人员,但是从整个公司结构来说我们没有能力做特色的酒店,只能做没特色有效率的酒店,我们公司一个专家说7天是面对讲效率的老百姓来经营,我们研究过中国的城市,我们中国大城市都特别大,如果我们类比一下,去纽约、旧金山发现,市中心很多城市实际上都是以客房为主,附属设施并不多,我们就是跟这种酒店类似,提供高品质服务。
黄晨霞:维也纳酒店管理集团来说下面有很丰富的产品线组合,您介绍一下产品组合的策略是什么。
维也纳精品连锁酒店集团高级副总裁赵利
赵利:我简单介绍维也纳历史,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从精品酒店开始入手的,之后我们敏锐的看到了,在经济型酒店还有更潜力的细分市场就是中档酒店,接下来我们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聚焦到中档酒店,就是维也纳品牌,做酒店来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我们维也纳从开始做现在已经20年了,现在我们积累到800万的会员,现在酒店数量达到150多家,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华南能够占三分之一。
在做维也纳之后,我们慢慢发现在其他品牌细分市场上有其他的点,包括根据客户群不断变化,我们客源也有一系列的变化,他们需求也有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即将推出新的品牌叫维纳斯,维纳斯比现在定位又高一点,相当与4星,之后还有叫维纳斯国际,这是5星级的概念,这是全品牌设计设计公司和未来发展方向,但是现在比较聚焦在中端酒店市场,未来公司5年规划已经制定出来了,2016年底,维也纳占据中国酒店市场份额的20%,酒店数量来说一定要超过600家门店,营业额算上加盟收入要达到百亿以上,这是我们未来的5年目标。后面第二个5年或者第三个5年公司达到维纳斯和维纳斯国际,打造一个全品牌覆盖综合型大型品牌酒店。
黄晨霞:刘总目前做中端或者中高端市场为主的酒店管理公司,花样年有四个产品线的组合,刘总您和大家分享一下,您为什么最初不做经济型酒店,怎么一下子看重中端和中高端市场,您的目标是什么?
花样年酒店管理公司总经理刘军
刘军:今天把我放在这个池塘,我旁边都是你们都把市场分完了,不是鲨鱼就是水怪的,对于很多其他的酒店来看,周边这几位大鳄,他们大部分不是做酒店出身的,我是看上了有资本推动的市场,从客户内心本源想要什么,花样年想做这块,花样年本身在房地产做了很多年,我总结一下中国的酒店业最早被放开让主流文化进入的,大家都说电影是一个主流文化进入到其他区域非常重要的,但是大家都清楚,你们又没有听说关于酒店业进来的标准被文化部审查过?我这个年龄人是改革开放第一代参与到酒店来的,但是中间十几年不做了,差不多酒店有天花板,做房地产,做房地产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个问题,之前有一些人做的非常棒,会发生两个问题就是到底是谁,花样年是谁?花样年从96年进入地产业,花样年在做了10年地产以后发现一个问题,这个行业的政治风险非常高,这个时候体验经济是所有开发商要转型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但是我们不可能走资本的这条路,因为这个池塘的鱼已经够多了,有一件事情我们认为是不变的,当中国文化意识,当中国人觉醒的意识越来越强的时候,关于文化交流的产品或者偏好的产品一定是受欢迎的,你看完这个市场会发现在顶端金字塔高端酒店,所有的酒店在死掐,但是下面最庞大规模的,包括如家,包括汉庭,包括7天,包括维也纳,你会发现这个池塘的鱼也太多了,什么叫宾馆,三四星级的宾馆,这块是原来高端酒店忽略的,你看洲际、喜达屋,他们80%落在高端品牌,但是我们第一代见到的越来越少,因为中国到了一个没有信仰,没有文化的阶段,只认品牌,但是这个时间一定不会久,一定会有一个文化偏好和个人偏好受到重视和自我反省的过程。
花样年其实想做一个体验的产业,不包括酒店,花样年想做的是东风文化体验的关于园子的,我来到美丽的杭州,包括四周,你来花样年要懂得玩,爱生活,有风格,我讲了这么多我认为我是来学习的,并且资本的力量在后面推动中,我相信这个大池塘所有的鲨鱼也遇到一些困难,这个困难我10多年不做酒店看得比较清楚,他们有两个最大的困难。第一,资本推动第一批资金的上涨,第二批,很难复制,第二,人工成本的控制,他们在价格体制上很难支持,这两块会让我周边的大鳄杀到我说的精品酒店。携程国际在前段时间推出一个品牌,不断寻求经济型酒店和精品加盟,但是发现一个问题,经济型酒店市场已经市场不大的,但是这个精品是从设计的体验到服务体验的完美结合。[page]
黄晨霞:我把刘总刚才谈的问题稍微总结一下,我个人理解刘总谈到两个观念,首先没赶上资本车很遗憾,第二,中国消费升级了,人们对于一些更好体验和品味的产品服务有更多需求,这些方面跟郑总观点有一些差异,郑总强调有钱人要满足对效率的需求,刘总说有钱人要关注对于体验和品味方面的追求。
刚才谈到两个问题,他认为身边大鳄要面临的问题,我总结一个问题,就是成本上升了,季总说某一天夜里一到两点,登泰山,想明白一个事情,此前汉庭是否蜕变,做一个品牌的酒店集团有一些犹豫,后来他说登泰山的那一刻想明白这个事情势必要做,如家算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型酒店,已经有接近40亿的规模,也是相对比较早瞄准中端市场做的尝试,我想问一问您觉得中端市场好做吗?市场潜力有多大?
如家酒店首席执行官孙坚
孙坚:中端市场坦白来说不好做,全世界不管哪一个行业做中端是最难做,这一拨人似乎有钱钱,似乎很苛刻,最难定位,市场好的时候用五星的东西,市场不好的时候用经济的东西,中端不好做是这一群消费者的特征决定,中端今天在中国市场不是小的份额,最大份额在三四星级酒店,这个本身中端在这里,所以我们也不是救世主,一谈中端好像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其实一直以来中端很难做。
回到刚才讨论的话题,先有两个概念要稍微更正一下,第一,经济型酒店还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没有像现在所谓说的到了已经不能发展下去,这10年来我们几个伙伴大家一起做,做到现在大家加起来4000家左右,但是跟15000家市场规模来比我们还非常小,再加速一些再有10年也做不完,所以说经济型酒店到了瓶颈这是一个误区,我们现在主要未来公司的战略方向还是在经济型酒店,这一点在未来5到8年不会改变,我们却是碰到了成本问题,但是这个世界今天中国市场谁不碰到成本问题,这个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经济型酒店问题,大家每年都在发展,哪一天真的不能发展,因为我们都是市场运作的公司,如果不能运作下去,能死命的为了数量而运作下去吗?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为什么2009年提出做中档酒店,昨天两家中央媒体采访的时候问到,2008年、2009年大家都往下走的时候,包括格林,包括其他一些都说要往下走,那个时候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如家说往上走,我说其实逻辑,人都是往上走的,应该说我们的消费者在逐渐追求有品质的产品,这一点是没错的,消费者也随着十几年来的积累越来越具备为更高一些价格付出的能力,这一点也没错,所以这两个概念来说主流的逻辑所谓应该往下走。
在2008能的时候我说中国的成本是直线上升,没有人可以逆向做,不仅仅人力成本,往下走能不能创造一种在成本不断上升阶段能够盈利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这就是我们在2008年为什么说暂时不往下走,而采用往上走。
两年前我曾经谬论过,或许再过10年,今天所谓的中端酒店是真正的经济型酒店,我们看客源结构,60%、70%是商务人士,今天在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过程当中其实承担了这样一个责任,商务活动的责任甚至大过休闲旅游,如果按照全球目前来看,基本上承接是真正的经济型酒店,所以真正经济型酒店在哪里,我们也一直自己在摸索,但是今天来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特别对今天已经有1600家企业,19万房间的企业来说,我们等不到说我今天想做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做什么特色的东西就能够做成,做不到,我一定想到说未来13年、15年能够在规模上可以翻番,对于一个大的公司来说未来的引擎在哪里,是真正做一个可持续的产品,做这个领域的东西。今天中档酒店和10年前我们做经济型酒店的状况也有相似之处,品牌并不是非常强,规模并不是非常大,整体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并没有建立,所以今天在这里讲中端酒店更多是连锁化的,不讲特色的,是社会的分工不同,产品的定位不同,但是今天讲中端酒店是连锁化、效率化的中端酒店,中国还有很多的大多们还没有能力享受到比现在经济型酒店还好的产品,还有好多。
这个源泉就是2007年在北京六里桥店我们的酒店,联想销售副总说我们现在很多的总监、副总住在你们酒店,你们可以做更好一点的,10年来住我们很多酒店的人他们已经成长了,他们逐渐有这个能力消费更多一点点,所以我们更多探讨是中端连锁的品牌化酒店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前提挺难做的,但是确实是有一个机会,今天再去看所有中端酒店很大的特征,或者今天很多在做酒店,已经开始做连锁的特征,最大的特征是连而不锁,没有真正的品牌的平台,没有真正能够集聚消费者的平台,如果不能达到这个很难走一个规模化、连锁化发展规模的东西,不要以为我们做的很大,我们有很多的问题,有很多的困难,这是真实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主要做什么,我们还要做下去,但是我们也看到,中端的连锁的商务型酒店,确实需要人做起来,我们愿意在这方面努力。
产品本身有多么大的吸引力,我真的不敢说,我们只是希望在经济型酒店产品上面再做一个让顾客能够感到舒适度、品质感更好一点的产品,但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它的标准化做好,要把它未来的可持续投资化的模型做好,要把它未来能够规模化发展的战略和人员配置做好,在我看来酒店是一个产品,但是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产品以外真正的功夫就是管理、系统、后台的搭建,成为未来500家的中端品牌凭什么做,我相信情感的东西,外向的东西可以宣传,可以制造概念,但是没有坚实的强大的后台和效率化的运作系统,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对两个概念稍微进行一些我的阐述。
黄晨霞:对于如家来说未来增长引擎依然在经济型酒店这一块,中端市场存在而且有机会,但是中端市场特别难做,2010年波斯顿咨询公司出过两个对于消费的研究,他们认为全球消费发生变化,中端的人群要不就住经济型酒店,要不做五星酒店,往两端分化,在中国这种现象是不是同样明显,对于如家而言,是否不需要增加一个品牌,比如说你把如家再提一提,后者产品再提一提就能够迎合到那部分需求。
孙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从行业来说,我们经常研究行业的变化,今天由于互联网的产生,信息更透明化,应该更真实一些,透明一些,高端消费的效率化,原来大家讲高端消费一定是个性化,但是高端消费效率化已经成为蛮大的趋势,所以我觉得两头都会有,所以中端难走就是这个道理,就是往上往下会游动的。
第二个问题,因为我们是经济型酒店出身,对我们来说确实蛮挑战的,我们是不是把我们的产品能够用一些改良的方式提高一步,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争论的很厉害,我们最终是否定的,我们觉得中端的产品还是有定位的,一个产品本身要有定位的,经济型酒店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但是真正切入到中端商务酒店的市场,要有相对明确的区别于经济型酒店的,这个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看到伪中端的概念,实际上就是经济型酒店的概念做一些传统酒店的改良,这种定位本身的气场和经济型酒店不一样,所谓的中端是定位人群的市场,就是体验的环境不一样,包括服务、产品的设计、公共环境气氛的营造,都可能在整体的气场营造上。虽然改良可能快一些,但是我们走的路是重新定位的角度去看。
黄晨霞:刚刚我们四位嘉宾谈的东西有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所谓中端市场是高端效率化还是个性化,孙总总结的时候也谈到对于酒店而言背后的需求能量是重要的,为什么把兰总留在最后,我觉得您太重要了,您属于供应商,从您这里能够感受到他们所说的东西到底对不对,这几年您作为用品的提供商您觉得这个行业发生什么变化。
两面针(扬州)酒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兰进
兰进:首先刚才主持人讲最后一场压轴大戏是很重要的,未来各占20%左右市场份额的四大连锁酒店,加上我的供应商,一池子鲨鱼加上我一条泥鳅,达成了今天最后一场圆桌。
我是做牙膏的,首先我为整体的经济型行业,为它鼓掌,真的是扬眉吐气,两面针30多年做牙膏,中国第一家草药牙膏,我们卖的最疯的时候,新疆伊利这样的地方买牙膏用火车皮来拉,真的非常好,90年代以后高露洁、佳洁士等等这些大的品牌进入,目前市场现状是高露洁、佳洁士、联合利华三大品牌占到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回过头来我们看其他行业凡是外资进入的领域,几乎内资品牌都是呈难以招架的态势,刚才在前几场论坛里讲到,尤其五星级领域,包括刚才万达的老总也讲到,现在万达拿物业,你必须要引进国际品牌,实际上在高星级酒店,市场一放开已经被国际大品牌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回想起中国本土品牌里也放开了市场,经济型酒店市场也放开了,令我们扬眉吐气的,台上的他们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而且这个份额在逐步放大。
这里面会有一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刚才孙总讲经济型酒店发展空间有多大,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经济型酒店发展这么快,其实我不是从事酒店行业的,但是我们为他们服务,我们还是有一些心得的,经济型酒店是强调酒店的核心功能,早餐、睡眠、沐浴,他们选择的东西不一定是顶级平台,但是和他周围的气场相符,但是很多你们看不到的东西选择的是国际顶级品牌,很多人认为一把牙刷刷一次就扔了,没有必要那么好,因为如家和维也纳都是我们的客户,大家刷牙的感受主要是来自牙刷,他们要求的是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牙刷丝,他们把你们需要的东西努力做到极致,这样一种企业化繁为简,满足你的需求,做不到才是奇怪的。[page]
黄晨霞:听完后我觉得孙总、郑总、赵总做出了奔驰的品质,卖出了QQ的价格,最后围绕两个观念问题聊一下,问一下郑总和孙总,如家也不过是一个10岁的孩子,管理上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问题已经出现了,你们怎么面对这些挑战,做经济化的管理还是往中端市场。
7天连锁酒店集团CEO郑南雁
郑南雁:我记得前两年有人问过,我认为中档市场很难做,我一直说有市场没品牌,就是做不出来,从我的理解,第一,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至少对我们这两家来说至少可以翻4到5倍的规模,这是存在的,从7天的发展,后面的主力还是经济型酒店的市场,为什么我们开更多的管理加盟店,核心原因是在三四级尝试拿物业拿不到当地的生意人,所以没有办法,所以只能办成管理店。从成本而言,中档市场并不表明成本肯定低,因为需求发散了,就算服务业也需要一定规模复制,要不然要做到很顶级,中档不上不下,需求发散,每一项管理成本,包括品牌、产品设计的投入,参与分摊的店规模会偏小,所以很难做到,我们为什么叫迷你五星,我们自己的思考想绕开中档比高档低一点点,打价格差,打效率差,所以我们认为中档有可能比经济型酒店挑战过大,当你想做大的时候,我估计最好的中档酒店没有孙总经济型赚钱快,是因为拿到了很好的物业,所以如果抛开这个因素,以市场化、规模化因素,我认为中档的回报率并不一定比经济型的要高,所以我们绕开这个。
孙坚:如果今天讲一家店、两家店,那是一种策略,如果讲1000多家酒店集团来说是另外一种策略,所以目前来说我们看到成本在上升,包括物业成本,包括人力成本,但是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当中,我们都是上市公司,可以看到我们的报表,很多题其实根本看不懂报表,我们的生意一个最大的就是经营以外的原因,一个是现有的成熟店,这才是反映市场真正东西,我就看两样东西,一个开了一年半以上的店经营状态、赢利状态怎么样,如果没问题市场就没问题,第二,新开的店,是不是还能在原来既定的轨道上运行,比如说经济型酒店6到9个月在酒店层面上打平,现在能不能达到,达到了商业模式没有问题,如果未来需求很大,有谁可以告诉我未来不能发展,所以逻辑的问题不要非常复杂,但是我们现在很复杂,我们去年开了100多家的直营店,1个亿,就是损失,包括去年开业的店,还有6个月的经营期,肯定是出血的,可以预见的,这个时候很多人说你看有问题了,连锁规模化企业,当速度在高速发展的时候,利润这条线永远是抬不起头的,因为不断加入稀释的元素,所以从我们行业来说希望大家很理性,不是像以前说的我们两年就能回报,三年就能回报,没那么好,这是特殊的例子,但是今天为止95%我们投资的酒店5年的回报还是可以做到的,不管在哪一类城市,所以今天中国有多少行业能够做到这样的回报?这个问题不展开,但是企业大了以后最大的不是产品的问题,最大的是管理的问题,225个城市1600家酒店这样管理半径和管理整个的密度的前提下,系统还能够怎么有效率,我可以很坦率的告诉你们,在这样的管理当中没有个性化可言的,你就要保持1600家酒店的标准化,行业有行业的特点。我们这样的集团首先要保证基本的标准化的东西,所有的东西必须有一个平台来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一年开350家店,只能说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自己发展的个性,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经济型酒店也是这样,中端酒店也是这样,精品、文化的酒店都是这样,只要有人就有市场,看你怎么做,在你的资源上、你的战略上做的最好。
赵利:我注意到如家和7天认为中档酒店比较难,这对于我们专门做中档酒店来说松了一口气,在15年之前,有没有经济型酒店这个概念,当时如果谈论经济型酒店一定是天书一样,那个时候只有招待所,我们的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我们15年前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完全不一样,15年前住招待所的人现在住到五星级酒店去了,一切都在变化。中档酒店我比较赞同孙总提出的一句话,像15年以前的经济型酒店一样某些比较类似,今年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任何参考依据,刚开始是一群做互联网,做IT技术的人他们进入就点这个行业,他们着眼点第一是靠什么驱动我的营销,靠什么来管理我上百家的规模,靠系统,中央预定,电子网络、电子商务等等一系列的手段被嫁接在新兴网络上,使他们产生爆炸性促进作用,使他们因为有了这样的系统支撑到我们几百家甚至上千家经济型酒店的规模。维也纳现在也恰恰正在做这个事情,我们已经升级到第三代核心技术,并且很很多国内外大型公司,IBM、微软联合、研发、创新找到未来能够像支撑经济型酒店上千家规模支撑他们的系统一样,维也纳现在正在路上,已经到第三代了,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雄心勃勃的规模。
目前的数据上市场非常接受的,我们目前所有的维也纳酒店平均房价300以上,入住率高于90%,我们经营团队开始经营以后,不赔钱,到后面的数字是多少,我们10个月之内可以产生净利润,作为一个中档酒店投资三四千万这个店,从这个已经印证从基础数据支持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不是最好的。
目前业绩来看,我们中档酒店200多间房,有了这样的入住率可见我们市场多么需要,市场在呼吁,我们的客户在呼吁,我们很多人从经典的经营者和投资者怎样做,有没有想一想我们客户在呼唤什么,他们也在呼唤有没有比他们再好一点的酒店,品位上再讲究一点的酒店,个性化和舒适性再好一点的酒店,这是未来方向上的东西。
刘军:在资本市场没有后悔的,我非常敬佩周边几位团队在市场上的成功,大家千万不要把我谈的观点变成刚才很多人提出质疑的问题,今天酒店往上走一定是非常对的方向,你培养了一些客户,你成长了以后他会跟着你走,花样年想做的东西就是我们无意和这些大佬PK,我们主要做产品,酒店是一部分,我们偏向小而美,我们周边有一个安缦法云的酒店,大家也知道,有一个安露,我们花样年马上要做这个品牌,很美,顶级美,在全球有10万的粉丝,只要安缦在哪里开店会追着来,但是不足以支撑持续的发展,不管做所谓的精品还是做什么,能够活下来,这个模式能够持续下来才是美,所以首先我觉得要向所有今天来的嘉宾来说,其实精品酒店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经济型酒店学习如何活下来,如果做美的东西不等活下来,资本市场是不能认同的,刚才何博士讲的特别好,首先酒店是一个地理产业,未来中再把两块加进去,酒店还是一个体验的产业,还是一个有文化属性的产业,中国人能够进入主流社会的时候,一定变成文化属性的产业,所以我们只做那小小的一块,这块对整个花样年的产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是未来养老产业的尝试。也谢谢21世纪论坛给我们泥鳅学习这些大鳄怎样能够活下来。
兰进: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在争议中前进的,经济型酒店也是在这样的争议中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我希望在前几场我们喜来登也好,希尔顿也好,他们在讲在我们中国市场如何本土化,我是希望在过个三五年,我们二十一世纪再开这个论坛,孙总、郑总,其他的老总大家在一起谈,如何到巴黎去把我们的酒店怎样本土化经营,满足法国人、满足美国人,谢谢!
白长虹: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大家已经感受到了今天整整一下午,高强度的思想交流,而且圆桌对话不仅每一场嘉宾在讨论共同设定的一些主题和问题,甚至互相之间也在回应和对话,我们也听到经济型酒店也在向主题经济型酒店在提议,第一个主题提出国际酒店如何通过发展出适应性的新品牌来面对一个成长市场的时候,第二组也在回应他们人才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经验、什么样的策略保障这样一些战略取向,有人才的基础。
今天出了四场论坛还有两个精彩演讲,何教授从整个酒店业的趋势给出了11个方面的独到分析,陆晓亮总经理给出了来自实践和现场非常好的案例经验和分享,今天的论坛可以说真的盛大的丰盛的思想之宴。
下午论坛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和在座的积极的参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