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系统商的酒店PMS厂商都是垃圾?

旅游商业观察 · 西湖道哥 · 2016-03-16 09:13:32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道哥认为,仍将自己定位成系统商的PMS厂商都是垃圾。今天的PMS其本身已经没有丝毫意义,加个“云”,还是没意义。

  PMS这个词在2015年着实火了一把,道哥掐指一算,截止到去年年底,大大小小的国内外PMS厂商近80余家,良莠不齐地充斥着这个市场。言必称“云”,全部都要为酒店服务,公关网稿不骂一句OTA的都不好意思出来跟同行打招呼。

  然而到了丙申年,被收购的、销声匿迹的,一夜之间PMS行业好像又冷静了。显然,PMS行业经过几十年的淬炼发展到今天,不是带顶“云”帽子,造两个概念就可以借机上位、圈钱套现的。

  “云”只是技术下进步的必然变化,既然所有的PMS都叫喊服务好酒店,那么问题来了,一家无落地服务、无增值服务,单单披着一层“云”外皮的PMS厂商,凭什么能给酒店很好的服务?

  道哥并不是针对某一家PMS厂商,我是说,仍将自己定位成系统商的PMS厂商都是垃圾。无论披着多么华丽的技术外衣,本质仍然是系统商。而道哥要告诉大家的是,今天的PMS其本身已经没有丝毫意义。

  “云”的真相

  如今,只具备基础服务的PMS厂商,为了不将自己显得那么尴尬,会称呼自己为“云PMS”。那么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所谓“云技术”,就是尽可能地将更多的处理与更多的数据放在云端,而不是本地。

  “云技术”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用户所有的数据和服务(各类软件)都放在“网络云”(大型数据处理中心)中,用户只要有一个上网的终端就可以了。“云技术”将各种各样的终端(例如个人电脑、手机、电视等)进行连接,为用户提供广泛、主动、高度个性化的服务。

  但可惜“云技术”并不叫门槛,只是单纯的技术升级。PMS随着技术的发展,从最原始的DOS版本、windows版本走向越来越场景化的移动版本,网络以及硬件架构;从小型机模式,到流行的C/S架构,在到现今热炒的B/S架构的云PMS。

  如果说技术升级的浪潮下,系统公司会因技术迭代而被淘汰,这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死法。而事实上,老牌的PMS也早已运用了“云技术”。

  当然,“云技术”对于行业来讲是积极的,这就好像在煎饼果子里加根烤肠,客户舒服了,商家也没什么成本。但并不是说,只有吴老二他家的煎饼果子,才有技术在一张煎饼果子内植入一根烤肠。所以,强调“云”概念并没有意义,总挂在嘴边,是因为实在没有其他可以吹嘘的。

  有人会说,你把这个东西看的太简单了。道哥告诉你,非但“云技术”没有那么神秘,整个简单提供基础服务的PMS行业都毫无准入门槛。

  只有基础服务的PMS没有价值

  如今,简单客房管理功能的“云PMS”遍布市场,并非毫无缘由。酒店服务行业流程成熟、易标准化。随便去大PMS厂商或者酒店集团,挖两个有自主开发PMS经验的技术人员或核心人员,很快就可以组建一个新PMS厂商,更新一个新产品。

  浙江有家PMS企业就是这么来的。现在分别跟另两家业内公司因为竞业协议的事打官司。当然,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打16圈麻将都未必讲的完这圈子里的恩恩怨怨。

  但其实这都没有什么卵用。

  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PMS的内核应该是越来越轻,但其外延和连接属性则会越来越强。酒店可以通过一个PMS产品获得越来越多的收益。酒店在选型中不仅仅只局限于PMS本身产品,而是看PMS的外围资源,并利用好这些资源。

  说白了,PMS企业必须有不断外延创新的能力。

  很多新兴的厂商仅仅是通过复制、模仿、更换界面以及云架构等理念,最多还是在PMS本身进行调整。而遗憾的是,这些都不足以让酒店的管理经营发生更多变化。

  鼓吹PMS价值论的人,通常会以阿里入股石基信息、携程组建众荟为自己背书。而事实上,PMS本身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价值。阿里看重的是,石基信息布局与阿里自身业务的契合度。

  O2O 平台与商家的信息系统直连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从石基信息对思迅软件、科传股份、富基融通、长益科技、银科环企等一系列企业的收购可以看到——阿里是为了在酒店、餐饮、景区、零售行业信息系统层面完成产业链整合。

  而携程是要基于旅游中住宿的刚需场景,用“入住通”打通携程体系中的其余服务。美团的诉求也大同小异。

  所以,如果道哥是投资人,请说服道哥,为什么我要投资一个毫无准入门槛的纯PMS厂商?何况,潜在的接盘侠们都已经接过盘了。这笔钱投入之后,我能看到什么样的前景OR钱景?

  投资人你们真的傻吗?

  为了直连的价值?两年前或许说得通。但阿里系、携程系、美团系纷纷依靠快速收购,打破了PMS的技术壁垒。并且旅游巨头目前的影响力以及自身的PMS资源,已经足够让酒店要求自身使用的PMS厂商主动去对接各种渠道。数据连接的价值已经被降低。

  那么这个时候一些PMS厂商会给投资人讲覆盖数,毕竟大部分的投资人很傻,他们那落后于行业且有限的目光,只能看懂“规模”两个字。所以,大家会看到,今天这个PMS覆盖了几万家门店,明天另一家PMS也覆盖了几万家门店。

  假设全国一共才有30万家酒店,这些PMS厂商的覆盖数加一起估计要破百万。实际情况是,一家门店安装了三五种PMS,可仍旧没有卵用。打开率最大的,永远是能够给酒店提供最有价值服务的那么几家。

  投资人或许不明白,一个PMS厂商,即使拥有上千家用户,也并不代表它就是酒店自身系统和数据的主人,更不能用酒店的数据资产去换取其他的收益。旅游巨头在收购后的技术对接中也应该也能感觉到,下游系统的收购并不等同酒店数据收购,仅仅是加速对接效率。

  当然,这个扯淡的融资故事并没有到此完结。新的故事正在市场中上演:这个版本中,纯PMS厂商们用融来的钱烧钱获取用户数量,然后通过酒店联盟理念,实现从技术公司到平台运营公司的华丽蜕变。

  如果哪个投资人愿意为这个Idea买单,我真想请你吃顿饭,看看你的长相是不是看起来就很傻很天真。先不论中国市场究竟能不能孕育出真正的酒店联盟,道哥只告诉你,即使是一个PMS做的再好的人,距离管理运营好一个酒店还差的太远太远。

  有心人请看看星程酒店和顺丰嘿店的现状。所以《一代宗师》里丁连山说,“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最终,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资本寒冬,大家手里的钱都比较值钱,少看点寒冬期逆势巨额融资的喜剧软文,多练练内功,少骗骗人。

  试想,如果一个PMS企业,仅通过投机的融资低价倾销,增加市场覆盖率,但不能通过覆盖率产生利润,同时又不具备对上游行业有独有的增值贡献,以及没有自身企业未来的价值增长点,靠不切实际的“画大饼”就可以吸引投资人?如果有,我也离职做一个。

PMS

1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