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了200家酒店,最迷人的是它的窗 | 寻礼
从小轩窗到越来越大面积的落地窗,酒店的窗景,甚至成为了值回房价的理由。
我想,一个常常看着窗外的人,内心定然是千回百转。因为触不到,所以窗外的万物生灵,似乎都被笼上一层意趣,梨花是雪,红豆是相思,流水有记忆,四季有生命。就如同守着窗儿的古人们,看到的却是一缕缕从心底冒出来的情绪——孤寂、欢喜、思念、意难平。
窗里窗外,如同双城。风景在窗内被放大,情绪被附着上窗景,一扇窗连接起的,不仅仅是屋内与屋外的世界,更是从眼前直达心底的通透。
▲ 【三秋】巨大的落地窗,将莫干山的蓬勃绿意引入室内,一边凉,一边暖,愉悦顿生。
Chapter 1
最好的装饰画
对于如何留景赏景,风雅的文人们的见解显得颇为浪漫。
钱钟书先生是这样说的: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
后来的酒店,似乎也在“窗”这件事上与这些文人们一拍即合。我曾住过一家酒店,很奇怪的是,客房中并没有摆放装饰画,取而代之的是一扇扇大窗户。当时管家便是如此解释的——不觉得,窗外的风景便是酒店最好的装饰画吗?
我深以为然。对于一家生长于风景中的酒店来说,服务细致、床单柔软、餐点美味、交通便利都重要,与这些同等重要的,或许便是睡在酒店房间里,清晨转醒时,隔窗而望的那一片叹为观止的风景。
▲ 建德富春开元芳草地乡村酒店的小小窗户,引进一缕阳光,从孩子的视角看过去,窗外永远是蓝天与白云。
从小轩窗到越来越大面积的落地窗,酒店的窗景,甚至成为了值回房价的理由。
一部《迷失东京》,用镜头记载东京柏悦的窗景之美,又徐徐扩散十多年。从顶层酒吧的巨大落地窗望出去,东京的天空树与晴空塔清晰可见,在天气足够好的白天,甚至能远眺到富士山的皑皑白雪。
如果是在北京、上海、香港这样的大城市,窗景这一幅装饰画的主题,大概是“折子戏”。从国贸CBD的车来车往,到外滩每隔一小时响起的“东方红”,到维多利亚港的“幻彩咏香江”,一幕幕窗景,呈现出的是独属于这个城市的高光时刻。
▲ 平地起高楼。客房均在64层以上的国贸大酒店,每间都有超大落地窗,是俯瞰帝都的绝佳之处,窗外的都市繁华与窗内的宁静,对比鲜明。
▲ 只有站在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的江景房落地窗前,
才能感受到什么叫绝版位置带来的不可取代的景观。
左边是高楼林立的上海天际线,右边是百年外滩万国历史建筑群,一艘艘轮船在黄浦江穿梭,
不时还能听见船的汽笛声,这座东方魔都,此刻就在脚下。
繁华城市的窗景,迷幻、绚烂、热闹,看得久了,心里便会空落落的,如同在盛大宴会的高潮,笑语、香槟和繁星尚未褪去,巨大空虚便开始顺着窗户渗透进来。相比起来,看一些人文风景,倒像是与建筑在窃窃私语。
▲ 住在古典历史风景里是什么感觉?米兰联排别墅长廊酒店或许能告诉你。
这家酒店的窗景不是海景湖景,也不是城市地标和建筑物,
而是一个当地非常出名的走复古风的购物商场以及热衷于购物的意大利米兰的帅哥美女们。
像窗景这样的装饰画,是永远不会让人乏味的。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照片能够保留下被拍摄对象的话语和动作,在酒店的窗景上,日升月落、人来人往,又是谁施下的魔法?
Chapter 2
推开时间的微小缝隙
很少有人会给窗添上时间的概念,但窗内窗外的“时差”,却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推开一些老酒店的老窗户,细微的吱呀声,从老旧的建筑中漏出岁月的沙砾与尘埃,迷了眼,颠倒了时空。
在建筑上,每一个部件都讲究“契合”,如榫与卯,严丝合缝,牢不可破。窗也一样,要与窗外的景色相得益彰,才能留住风景与时间。
在木渎的青普文化行馆中,我做过一晚“深闺小姐”。在沈寿故居的“小隐园”中,翘角亭台,雕花立柱,奇石异木,荷塘流水,黛瓦粉墙,苏州园林闻名于世的理由,这里一样没落。如果仅仅如此,似乎与普通往来游客并无差别,真正让我融入到其中的,是那一扇老式的窗。
那是一扇很江南园林的木窗,有雕花、有镂空,开,必须要两扇窗一起推开,关,也必须两扇窗一起回来,窗外的园景,便在这一开一合之间摇曳生姿。如同扇子的黄铜锁,轻轻落在木窗框上,发出脆响。当年住在这院中的小姐,也曾打开这窗,看熹微的晨光,脉脉的斜晖,皎洁的月光,阑珊的灯火吧?
从上海和平饭店的窗户看出去,是90年前的旧上海的旖旎幻梦。这座堪称经典的建筑中,不同的窗,讲述的是不同的故事。
站在沙逊套房的老式窗边,眼前的外滩流光溢彩,扶着沙逊也曾触摸过的窗柩,仿佛明白了他在此处为自己修建一处寓所的原因——在城市上空,短暂地离开虚无的奢华,唯有此刻,自己才属于自己。
而在酒店寂静无人的楼梯间,纯黑窗框的窗户,似乎在诉说寂寞,没有绝佳的风景,只有一个建筑围合的天井。轻轻推开,是属于上海湿漉漉的空气,只是,这空气是属于21世纪还是19世纪?
细细品味,窗的岁月痕迹,带着窗景时空倒流。
Chapter 3
天与人之间的帷幕
以窗框景,是中国园林的一种独特审美方法,在古人眼中,门窗如天人之际的一道帷幕。窗外,明月皎皎,花香浮动,虫声低鸣,透过窗望出去,不止风景,还有诗和远方。
清代的李渔,对于窗的布局曾有过一番论述:“是格也,根数不多,而眼亦未尝不密,但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事事以雕镂为戒,则人工渐去,而天巧自呈矣。”在他看来,窗的布局,应是顺应自然的样式加以变化,人工的痕迹就会渐渐消失,天然的精巧也会随之呈现。
酒店的窗景,是徐徐拉开的帷幕,窗格间的空隙透漏出若隐若现的景物,欲拒还迎,勾着窗里的人出去,人与自然,仅仅一步之遥。
正如丽江金茂凯悦酒店,窗外便是皑皑雪山,山风吹起细雪,朦胧一片;青城山六善坐落在山间,放眼望去,山林盎然,鸟鸣啾啾;千里走单骑·杨丽萍艺术酒店,在大理双廊,床边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圈住了洱海的日升月落,刻画出缱绻柔软的时光。
对于开在风景中的酒店来说,要琢磨的,便是房子与风景的联系。风景里开出的那一扇窗,或玲珑精巧,或角度刁钻,穷尽最大的视野,只为与最美的风景直面相遇。
Chapter 4
窗,是用来“打破”的
窗景越是迷人,就越让人想要出去。酒店这一扇扇小小的窗户,不是为了框住旅人,而是带着一丝丝低调的炫耀——酒店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设想与设计的,所想要呈现的窗景,也是精心安排。
曾听一位全年到处飞的演讲者分享,酒店的窗景,对她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只有看到窗外的景色,她才能从无数次飞行与酒店入住的茫然中清醒过来,明确自己是到了哪座城市——毕竟,睡多了酒店的床,对她来说,没什么区别。
▲ 【慰颜府】卧室。窗外见风景,院内见呼吸,而室内,则是见自己。
窗景不是简单的“花瓶“,它也让酒店的形象,在千篇一律中变得生动起来。床品、装饰,都可以复制,唯有窗外的景色,是无法复制,且独一无二的。黄浦江两岸酒店无数,同样都是坐拥一线江景,但是客人们从酒店窗户看出去的景色,却总有不同,这与酒店的调性有关、与窗户的大小形制有关、也与旅人的心境有关。
窗景再美,也只占据了“观”这一感。越来越多的酒店,使用起了落地窗,既是展示,也是鼓励。鼓励住客们“打破”这扇窗,不仅仅是停留在窗内看大千世界,而是要走出窗外,在那里,是整个城市、山林、海滨的风景、声音、气味……是透过一扇扇窗,酒店最深层的表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