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干掉了酒店?”背后是酒店业必须读懂的新消费逻辑
未来的酒店业,将不再是单一的服务提供者,而是情感、文化、社交的综合载体。
今年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呈现出一个有趣的现象:社交媒体上“被帐篷干掉的酒店”成为热门话题,年轻人在湖畔、山脚下搭起五颜六色的帐篷过夜。
这背后是旅游市场日益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以及年轻消费者对高房价和同质化酒店的不满。

01 旅游新趋势:多元并存的市场图景
今年的“超级黄金周”酒店市场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格局。一方面,“反向旅游”持续走热,三线以下城市酒店平均入住率明显上涨。另一方面,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依然保持强劲吸引力。
“反向旅游”的兴起,代表着年轻人旅行观念的根本转变。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全国超过30个区县级目的地的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100%。年轻人选择“反向旅游”的原因多样,有人为了避开拥挤的人潮,有人为了体验真实的地域文化,还有人追求更高的性价比。

京东调研显示,近半数受访者提到,小城的“高性价比”精准踩中需求。对于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小城旅游不仅成本更低,还能获得更加放松的体验。
02 帐篷现象:年轻人对高房价的回应
黄金周期间,各地酒店价格普遍大幅上涨,部分酒店民宿价格飙升。有网友算了一笔账:“买顶基础款帐篷才100多元,国庆热门城市住一晚中端酒店得1000多”。
选择帐篷不仅是经济考量,也是新消费需求的体现。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这种现象折射出当前旅游方式与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层次变化。这种转变背后是新消费观念的崛起,年轻一代更希望以更自由、更灵活、更具性价比的方式体验旅行。
03 文化体验:酒店业的新赛道
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酒店行业也在积极转型。今年的黄金周数据显示,酒店行业正在从简单的住宿服务向文旅综合体验转型,文化体验成为酒店业竞争的新赛道。
黄金周期间,各地酒店纷纷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服务,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节日体验。龚禧里酒店集团旗下的多家酒店,便推出了独具匠心的文化项目,如拓印体验、扎染体验,以及免费汉服/民族服饰换装体验服务,让住客充分感受当地文化特色。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研显示,新生代与新中产群体已成为高端度假的核心客群,他们更关注独特的文化体验与情感共鸣,而非简单的住宿舒适度。
面对旅游市场的多元化趋势,龚禧里酒店集团积极探索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的解决方案。
今天的旅行者更加成熟理性,他们追求价值而非单纯价格,渴望真实而非标准化体验。因此,龚禧里酒店集团旗下每家酒店都注重挖掘当地文化元素。从大堂设计到客房布置,从特色活动到餐饮服务,都力求让客人感受到独特的在地文化魅力。

“我们不做酒店,我们只提供生活的另一种样本。”龚禧里酒店集团创始人龚伟民认为:酒店不应只是旅途中的歇脚点,更应是承载独特记忆的容器与坐标。因此,龚禧里酒店的每一处空间,都致力于打破标准化的束缚,将在地文化、美学思考与旅人的内心向往融为一体,让每一次停留都成为一场探寻自我、感知城市灵魂的深度旅程。

未来的酒店业,将不再是单一的服务提供者,而是情感、文化、社交的综合载体。
正如旅游消费的变化所揭示的:游客不再满足于“到达”目的地,而是渴望“融入”。他们希望通过酒店、餐饮、活动等体验去感知在地文化,这正是中国旅游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对于酒店行业而言,这场由“反向旅游”和“帐篷挑战”引发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