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古镇再添新彩!全国戏剧教育普及推广工程师资研修班开班
旨在培育一支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戏剧教育师资队伍,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教育中焕发生机。
三河古镇,历史与现代交织,古朴与灵动并存,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的故事,每一条小巷都弥漫着文化的芬芳,三河羽扇、米饺、米酒、木雕、剪纸更是享誉海内外。
7月5日,在三河古镇景区内樂·影1982这一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戏剧教育普及推广工程”首期专业师资研修班盛大启幕。
与会嘉宾分别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剧本》主编羊驰;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党支部书记、名誉会长李东才;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孙晓燕;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侯露;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王卫国;中国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蒋建国;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戏剧教育专委会主任杨犇;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戏剧教育专委会副主任郭娅楠;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戏剧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张艳。戏剧界大咖云集,让三河古镇再次成为文化交流的璀璨舞台。
三河有“戏”,为戏剧教育赋能
作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戏剧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国戏剧教育专业师资研修班旨在培育一支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戏剧教育师资队伍,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教育中焕发生机。
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专业院团演员及戏剧爱好者、学生等在三河古镇樂·影1982齐聚一堂。活动开始前,众人参观了这座集金曲教展、街景打卡功能于一体的沉浸式怀旧音乐体验馆,为后续研修奠定了情感基础。
开班仪式上,肥西县三河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霍宇东,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剧本》主编羊驰,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戏剧教育专委会副主任郭娅楠分别发言致辞,他们强调了戏剧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方面的独特作用,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现场表演的《世纪茶馆》原创教育示范剧,以其艺术性、形象性、审美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展示了教育戏剧的巨大力量,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探索戏剧赋能古镇发展座谈会“中,与会嘉宾们深度探讨了如何以戏剧艺术为媒介,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促进古镇文旅产业升级,为三河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研修班首日课程亮点纷呈,特邀专家葛剑群以《生活即舞台》为题,生动展示了人类表演学在戏剧中的独特价值,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戏剧表演教学的精髓,为教育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见解。课程结束后,与会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在接下来两天的课程中,国家一级演员王卫国将分享《“从外到内”戏剧表演教学探究》并主持《课堂有本 成长有戏》分享会,以其丰富经验启迪学员。圆周戏剧应用平台发起人翁澜珈,将结合《过程戏剧式莎剧体验》探讨《暴风雨》情节再解构,为教育戏剧理论与实践创新指引新方向。
戏里戏外,文化交融聚焦三河
作为庐剧的发源地之一,节假日里三河古镇的万年台文化广场都会上演庐剧演出,吸引众多戏曲爱好者驻足。此外,古镇内蕴藏着大量明清建筑,构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共同见证着古镇的辉煌历史,也成为了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三河古镇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不断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搭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流的桥梁,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学者、游客在这里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交流与融合等话题,展现出古镇蓬勃的文化生命力和开放包容的胸襟。作为古镇内的地标之一,樂·影1982不仅是旧影院的改造与重生,更是对过去岁月的深情回望与未来想象的勇敢探索,成为了展示三河古镇文化交流风貌的重要窗口。
此次研修班汇聚众力,旨在推动中国戏剧教育的繁荣发展。三河古镇将借此契机深化跟中戏文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合作,共绘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为中国戏剧教育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这一合作也将助推三河古镇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让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古镇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光芒。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