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成都的6个空间平均出租率保持在90%以上,梦想加在全国40多个空间的运营均保持着高度的健康状态。
梦想加创始人王晓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共享办公是非高毛利的生意,需要通过精细化与高效率管理,做好每一个场地的坪效,进而逐渐实现规模化扩张。
联合办公并不是孵化器、众创空间,并非只向初创企业提供服务,而是面向所有企业的一种新办公服务,市场前景巨大。
梦想加的商业模式是为办公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提高用户办公效率、降低用户运营成本,通过收取租赁费用、定制办公场景、输出营建和管理服务等方式拓展市场。
据了解,目前梦想加空间的成熟期普遍为8-14个月,成熟运营空间基本达到95%入驻率并实现单店盈利。
企业要发展一定需要一个办公的解决方案,肯定会选择一个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做联合办公的服务。
在梦想加的空间里, 用户借助一个微信ID即可便捷连接空间内所有办公资源,完成身份识别、考勤打卡、会议预定、文件打印等办公事务。
然而,以往的咖啡馆和办公室往往是独立存在的,这就导致许多“视咖如命”的职场人为了喝一杯好的咖啡,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
今年4月,梦想加在河西CBD的核心商圈,落地了南京首个全智能化的联合办公空间——面积超过1万平米的梦想加南京金融城空间。
面对盈利短板,联办品牌纷纷调整丰富自身产品,提供更具深度的服务内容,与入驻企业产生更深层次的资源链接。
面对商业空间运营的重重困难,如何为酒店、公寓、办公三大产业链接上下游资源,打造商业空间创新生态圈,已经成为各个品牌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目林广州环球都会空间为大湾区创新企业和创业青年提供了更全面,更精细化的服务体系。
为了支撑这样的高估值,WeWork在上市前冲规模的迹象十分明显。
7月办公空间FUNWORK、腾讯众创空间、优客工场等品牌结合战略布局需要相继进行空间开业;或与政府机构、地产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管理输出、资源对接。
而伴随着行业的趋于“理智”——资本“疯狂助推”已暂且告一段落,联合办公品牌逐渐专注于对盈利模式、运营方式的深入探究(行业普遍对于精细化运营愈发重视),而非仅仅追求急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