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庸古城:一个“重金”文旅项目的生死救赎

迈点网 · 幻影云游 · 2025-06-30 10:16:09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唯有沉淀灵魂、敬畏市场、回归体验的项目,才能在漫长的复苏中赢得生机。

2025年6月14日,大庸古城的石板路上散落着几只被踩掉的鞋跟——这是端午假期单日涌入8.3万名游客留下的痕迹。景区总经理李振华盯着刚出炉的报表:端午三天营收突破3000万元,同比激增38.5%。

而就在同一天,张家界旅游集团财务部的保险柜里,则锁着一份截然不同的文件:2025年一季度报表显示,大庸古城项目仍净亏损2800万元。这座耗资28亿元的“巨轮”,承载着中国文旅行业最沉重的实验之一。

《焦点访谈》也对项目进行了调查,针对“古城古镇”热潮褪去进行了深度解读。为什么斥巨资的“古城”变成了空城?盲目跟风的投资背后,暴露了地方文旅发展的哪些深层次问题?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一一回顾。

01 三年亏掉两个上市公司

深夜的张家界旅游集团会议室里,投影仪映出触目惊心的一张折线图。

2019年:盈利4367万元(古城竣工年),风光无两;

2020年:亏损1.13亿元(疫情爆发),危机初现;

2023年:亏损1.58亿元(亏损峰值),债务压力放大;

2024年:亏损1.02亿元,找到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办法;

2025Q1:亏损2800万元,似乎陷入更长久的艰难中无法自拔。

“我们在用传统景区的血供养古城。”财务总监张明指着另一组数据:2024年,集团利息支出高达6200万元,超过天门山、宝峰湖等核心景区利润总和。

c449fce5ce0aa9d4e1af8d408a391352.jpg

图源:摄图网

据悉,十年间,大庸古城这艘“文旅航母”吃掉了超28亿元现金,相当于张家界市两年旅游总税收。当有人在股东会上问及“是否后悔投资”时,董事长赵辉沉默良久:“这是国企的使命,更是转型必经的阵痛。”

02 仿古建筑里的现代困局

大庸古城的青砖碧瓦下,藏着多重身份危机:

一是定位摇摆规划图显示,其完成三次更名,力图进行自救。2016年的大庸古城、2019年的国际旅游度假区、2023年的七十二奇楼,一次比一次更难。

二是内容空洞2024年OTA上游客对于景区的点评分析显示,“空壳”、“商业化”出现率高达72%。而目前最火和最受消费者认可的是其停车场。

三是运营滞后2024年国庆监控显示,景区瞬时最大承载量在超标200%时,其应急预案2小时后才启动。作为景区从业人员,前途漫漫、精力涣散。

14e39cc00a74652760ab76094d9678be.jpg

图源:摄图网

文旅行业专家周凯在古城观察三天后,指着空荡荡的戏台叹息:“重金造了‘躯壳’,却忘了注入‘灵魂’。当00后都在元宇宙寻宝时,这里还在卖批量生产的银饰。”

03 2025年的自救实验

转折发生在2024年深冬。眼看即将被债务压垮,大庸古城开启了破釜沉舟的改革之路。但这场早退迟到且充满勇气的自我救赎,是否真的能够力挽狂澜?

一是进行内容革命与故宫文创团队联袂开发“夜宴大庸”沉浸剧,端午场次门票秒罄。土家姑娘覃琳琳发现,自己绣的西兰卡普纹样,成了年轻人追捧的AR滤镜素材。

二是运营场景再造引入智慧系统后,商户王老板的酱菜铺发生巨变:“系统告诉我周四下午3点客流低谷,我就搞试吃引流,现在日均销售额翻倍了。”

1470821e324c2e553c2db6ecfba79ae6.jpg

图源:摄图网

三是轻资产全面突围今年3月,当“神秘湘西”IP登陆抖音,单支预告片播放破亿。省文资委负责人向外界证实:“正在谈判股权置换,用文化资源置换部分债务。”

04 行业通病的典型切片

大庸古城的困境,折射出中国文旅产业的诸多深层矛盾。在投资端,过分冒进导致成本激增;在运营端,市场脱节导致产品劣势显现。

一是重资产依赖症据悉,95%的省级文旅集团资产负债率超60%,地产模式玩不动了,数据资产曙光初现。

二是体验经济滞后文旅部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游客二次消费占比不足30%,这与发达国家比如日本的70%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政策导向偏差某位刚刚失业的规划设计院总工透露:“地方常要求三年打造百亿项目,却忽视市场培育周期”。口号大,落地差。

3aa352f3867f1742d533fd6468db6679.jpg

图源:摄图网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宋瑞曾指出:“当黄山靠一场‘数字日出’就吸引来百万云游客之时,某些百亿项目还在纠结该建几座牌坊才能挖掘地方文化,这种错位值得警醒。”

05 未完成的救赎

业内人士表示,端午的喧嚣散去,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到来:一是7.2亿元存量债务的展期谈判进入关键阶段,Q3能否实现单季盈利尚难定论;二是同质化的危机未解且在不断加剧,比如湖南目前在建仿古项目就仍超15个。

26e43742fe1a00f4d6652db8d74ca178.jpg

图源:摄图网

入夜,沱江两岸亮起盏盏河灯。文化顾问吴教授带着学生沿河采集老船工号子:“债务可能压垮企业,但压不垮真正的文化基因。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仿古建筑,”他望着江面闪烁的光影,“而是会讲故事的人。”

这或许正是大庸古城给中国文旅最深刻的启示:当狂飙突进的时代成为过去,唯有沉淀灵魂、敬畏市场、回归体验的项目,才能在漫长的复苏中赢得生机。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