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分享经济红利 三大重点酒店需注意

迈点网 · 2015-01-22 09:21:11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分享,是人类本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当分享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要考虑赚钱盈利,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单靠一群狂热的网民是万万不行的。

  近年来,“分享经济”一直都是搜索热词,跟“分享”相关的仿佛都一夜爆红,比如说,用租车代替买车的一嗨租车、从事度假公寓租赁的途家网、国外流行的沙发旅行等等。

  分享,其实是一种人类本能,从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到售卖、借贷甚至赠送,都是一种分享模式,只不过有一些是无偿的,有一些是有偿的,有偿的分享就诞生了至今相当火热的分享经济商业模式。

  物质基因:分享存余资源

  所谓分享一定是建立在存余的基础之上,古语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这个意思。作为服务行业,如何一个商业体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务全包,因为作为服务的终极体验者——人,总是层出不穷的欲望、需求和要求。在未来的分享经济里,每一个人都要享受国王级别的待遇,服务必将面临着精细化分工。

  单纯就住宿这一基本需求,目前就有度假屋租赁、交换房屋、沙发旅行、夜间住宿交换、野外露营、住招待所、大学寝室、住修道院等多种分享经济模式。在酒店这个独立王国里,原来可能提供服务的是酒店的服务员、工作人员,未来可能就是服务众包模式。比如说现在已经在做的租车服务,很多酒店的餐饮也是采用外部承包。基于部分时间内酒店的会议室会出现空置现象,2012年万豪集团与办公空间租赁平台LiquidSpace合作,按小时或天出租酒店会议设施。“除酒店客人外,也接受外部预订,包括当地的律师、咨询师、独立工作者等。”万豪国际集团亚太地区首席市场营销官若方国瑜。包括在酒店培训方面常用的校企合作也是一种存余资源的有效利用,既可以防止浪费,又可以化存余为资源,提高价值。

  未来围绕着酒店这个物质载体的分享经济,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都将环环相扣,酒店可能是O2O模式重要体验场所,市场已经有床垫供应商将产品放在酒店共客人试住体验,很多智能家居产品也是从酒店试用开始的,说不定未来酒店就是各大商家产品的超级体验馆。

  精神来源:共享富余情感

  都说当代社会人心冷漠,大家习惯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近日,阿里巴巴UC移动事业群首次对外宣布,UC浏览器DAU已经破亿。据悉,这也是首个公布DAU破亿的App。据百度的一份报告,早在2013年底微信DAU便已突破1亿,鉴于手机QQ用户数已超微信,DAU应该也已突破1亿。至此,在国内数以万计的App中,手机QQ、微信和UC浏览器三款日活过亿。今年的世界杯召开期间,在微博热门话题中,“微5世界杯”话题网友参与数量高达2.5亿人,“世界杯”话题网友参与数量也达到1.1亿。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不是冷漠,不是没感情,大家富余的情感都贡献给了虚拟的网络世界啊。

  现在的80、90、00后外出食宿已经不是停留在马斯洛需求分析的温饱阶段,而是达到了小康阶段,需要尊重和社会认同,甚至是富裕阶段,寻找自我价值。从出门的那一刻就开始各种360°无死角的拍照片儿晒美图,各种分享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手机、电脑。未来的分享经济分享的一定是人们的富余情感,而这个情感宣泄的渠道就是移动互联网。

  终极目标:独享闲余时空

  尽管分享经济时代一直强调的是分享共享的概念,但最终的目的还是满足消费者的“独享”心理。消费者分享是为了展现个性化的自己、获取精准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自身需要。未来的分享经济模式中,各大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都需要围绕客人的需求来设计自己的东西,极大程度上快速满足客人需求的有效性和便利性。好比,每家亚朵酒店设有上千册人文书籍供客人免费借阅和异地归还;开创性地使用“全员授权服务体系”,允许员工在一间夜房费的范围内可以自行决策,解决客人的各种问题,不再需要层层申报,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那么未来的酒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客人闲余时间的独享空间,想社交就社交,想躲藏起来就躲藏起来,总之一句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的地盘我说了算。

  尽管现在各行各业都对分享经济一片叫好,但是这其中也忧虑,“分享经济听上去不错,但最终是否是种好的商业模式呢?你可以通过与人共享获得很好的服务,但如果别人无法从中赚钱,那就谈不上是一门生意。”将分享做成生意,这其中的运作模式、商业信誉、游戏规则都有待开发和完善,单靠一帮有分享热情的网民是实现不了的。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