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毛:解读《特色酒店案例精选》

迈点网 · 2015-08-29 09:44:00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本书是在上一本《中国特色酒店品析》基础上的深化。研究的题目相同,但内容更广泛,对特色酒店的分类更加细化,案例更具代表性。

  我国特色文化主题酒店的建设已有15年时间,目前,“如何打造特色,形成差异竞争”已被行业大多数经营管理者所关注。

  我在这个领域中不是最早的探索者,2008年春节刚过,那时我在山西大同天贵国际酒店任总经理,在与大同市旅游局副局长韩雁林先生的一次交流中,我们聊到了一个话题:“大同是个具有97年都城史、有着辉煌灿烂的北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城市,能否把历史文化梳理后融入到酒店,使之成为亮点和卖点。”这个探讨引发了我的思考。之后,我开始考察了解云冈石窟、悬空寺等北魏时期的文化积淀,也从那时候起我对文化主题酒店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我认真拜读了我国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先生关于主题酒店建设的多篇文章,悉心研究、深刻领会、取其精华。2010年初我受聘于浙江绍兴的咸亨酒店任总经理顾问,咸亨是一个鲁迅文化主题酒店,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文化优势。特殊的工作条件使我对咸亨酒店有较为深入、全面且有系统的研究。二年后的2012年,在调研考察了全国近100家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后,编写了《中国特色酒店品析》一书。

  为了进一步探究文化主题酒店的内涵,2011年5月我发起成立了“特色文化主题酒店会员联盟”,通过联盟平台来扩大交流,共享资源,推动行业特色经营差异发展。2009年至今快7年了,我对“为什么要打造特色酒店?如何打造特色酒店?哪几类酒店可称之为特色酒店?有了特色是否就一定能产生经济效益?哪些酒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酒店?”等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量的调研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积累素材,终于又编写了这本《特色酒店案例精选》。本书是在上一本《中国特色酒店品析》基础上的深化。研究的题目相同,但内容更广泛,对特色酒店的分类更加细化,案例更具代表性,对每个案例加上了特色与点评,有利于读者了解。

  四章七篇内容提要:

  全书分四章七篇,我国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先生审核了本书的大纲和案例,并对“特色酒店概述”部分做了修正。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长许京生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对案例的分类作了具体的指导,二位行业领导、专家为本书作序。

  第一章,“特色酒店概述”,主要就特色酒店的划分、类型、定义等加以诠释。

  第二章,“案例剖析”。是本书的核心部分,通过特色篇、文化篇、主题篇、精品篇、设计篇、服务篇、客栈篇七个栏目呈现。案例酒店分布我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31个城市,其中,国际品牌16个,本土品牌21个,单体酒店20个。这些酒店在设计、建筑、装饰、产品、文化、服务、经营、管理、效益等方面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在行业中均具有引领性和代表性,将它们梳理后分类并加以剖析,有利于读者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理解什么样的酒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文化主题酒店,明白了打造特色酒店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就可以避免为文化而文化,为特色而特色。

  在我国酒店业中,“北、上、广”及沿海地区酒店相对成熟,这与开放、经济发展和与国际的融合度有关。特别是上海,自开埠以来,1846年诞生了我国第一家西商饭店——浦江饭店。20世纪30年代初又产生了一批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化型酒店。近20年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以包容开放、海纳百川的城市气度,在酒店现代、时尚、智能、特色、文化、精品、经营管理创新等多元化建设方面,具有前瞻性和标杆性。去年我国星级饭店亏损59.2亿元,上海却盈利18.75亿元,高出名列第二的三亚12亿元,遥遥领先其他城市。上海有如此好的业绩并非偶然,这是市、区旅游局、行业协会、相关部门、企业经营管理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把这些成功案例通过剖析加以展示,有利于酒店人了解市场,了解上海,同时与上海酒店行业开展多领域合作交流,实现客源及多种资源的共享。

  为了让读者深刻理解“特色”的含义,笔者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切入口,比如:特色篇中的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一改传统的“香宫”和“夏宫”,推出“江南灶”中餐新概念,使生意红火,一席难求排队取号等位成为常态。对该酒店的特色梳理主要以经营创新为突破口;又如,精品篇中的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重点展示了该酒店客房产品细节上所形成的特色,这些特色强化了实用性与舒适性,也提升了温馨度形成了独特个性,让读者通过客房这个“点”延伸至整个酒店“面”的思考。对82个案例的点评,视觉角度也有变化,有“点”有“面”,这样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表达形式。特色酒店无论是建筑装修还是产品与服务,都应当围绕以宾客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只有强化了宾客体验性,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特色酒店的真正内涵,也应该从宾客的满意度和企业的效益中得到诠释。

  第三章,“经营管理浅析”。是我近几年来调研、暗访了300多家国际品牌、本土品牌、单体酒店所产生的心得,内容涉及企业如何创新经营模式、如何走精品之路、如何优化产品结构提升GOP等等。列举的案例都很经典。文章曾在《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饭店》杂志、迈点网等权威媒体上发表过,旨在抛砖引玉。

  第四章,“特色酒店联盟及相关专业单位”。这个章节主要是二部分,一是介绍联盟情况和把近二年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主办、特色酒店联盟承办的“酒店特色经营差异发展论坛”做回顾,并把精华部分,行业专家的主题演讲通过网络实现即时和零成本分享。特色酒店联盟与其他联盟一样,均是第三方平台,酒店业的未来就是实现互联网+,酒店产品+,概念很清楚,问题是究竟+什么?怎么+?这就需要我们酒店人以敬业、专注的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不断学习的心态去关注各种平台,与平台合作是借力,是资源整合。只有包容、参与才能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发达国家的第三方平台很成熟,我国刚起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个发展方向,企业不在于大,而在于专。二是介绍相关专业单位,它们中有行业协会,有酒店管理公司,有第三方服务平台,比如:北京和泰、金钥匙国际联盟等单位,他们在行业中做得均很专业、很出色。

  本书的特点是图文并茂,简洁明了。案例剖析部分,分三块,一是概况,取自于酒店官网,以确保文字表达的统一性。二是特色,三是点评,这两部分是我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后对该酒店做的提炼和评价。

  本书案例展示的是我国酒店业现状和百花齐放的业态;通过案例传递的是酒店业将不断自我革命,创新经营模式去适应市场消费者需求的理念,案例折射的是酒店人敬业、专注、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在第一代酒店人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现在第二代酒店人身上依然存在,职业精神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她将延续,也应该延续,有了这种精神,酒店业就充满希望。为酒店人加油鼓劲,让大家增强信心与激情是我写书的初衷。

  然而,一本书的案例总是有限的,采集、剖析也因视角不同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愿本书的出版能为我国文化主题酒店建设尽微薄之力。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