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泽:职业经理人看酒店行业发展未来

迈点网 · 2015-09-17 08:50:12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行业需要良性发展,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和相关培训机构必须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少不了在这个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为其做出的付出,一个行业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着前进的脚步而没有被淘汰必然会有一群分成几代甚至几十代的职业经理人在其背后不断地更新努力。中国的酒店行业真正有了职业经理人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目前为止可以算是经历了四代的职业经理人了:最早一代现在大部分退休或者以作为讲师、指导;第二代现在大部分还在一线工作,也有少部分开始作为讲师、指导或者连锁集团的区域负责人;三代中大部分现在已经成为酒店最高管理者或者总监级别的管理层;最后的第四代现在大部分好处于部门经理级别,少部分刚刚开始进入总监级别的管理层面。

  职业经理人的定义

  一般认为将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掌握企业经营权的群体就是职业经理人。

  第五代职业经理人可能出现的情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有了一个针对于酒店内礼宾部的一个资质评定,很多人相信都知道,她就是“金钥匙”。最初的“金钥匙”在职业能力上可以说完全不输于国外的那些四五十岁的高级礼宾,但“金钥匙”价值在近二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是一个没有人关注、没有人认可、没有人重视的一个评定。这是什么原因?我们看一下“金钥匙”的发展脚步其实不难发现问题:发展初期难进难出、发展中前期松进难出、发展中后期难进松出、发展后期松进松出。

  目前国内针对酒店行业的管理层职业经理人有两个培训和认证的组织机构:IHMA和国家旅游局,IHMA是和世界著名酒店专业管理学院“洛桑”合作的一个2009年在香港注册的非赢利性机构;国家旅游局的培训及认证顾名思义,其主要合作是法国一家叫做“艾亚兰酒店管理商学院”,其资质也是中国旅游局的唯一认可的。我们暂且不讨论一个认证资质是哪里认可哪里不认可的问题,只在这里探讨下这两家机构目前的运营模式对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是否有帮助,帮助有多大。

  IHMA在我接触的时候还是他们的发展初期,那时还是很多业内人对其持有怀疑、观望的态度,当时的认证者也是要通过一定标准审核才可以参加理论上的学习和参加职业认证(需要说明IHMA的认证一直分部门和等级,而国家旅游局的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认证没有特别区分),在认真考核中更是一次性通过的标准,没有补考也没有人情可讲。经过了六年的发展以及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冲击,现在的IHMA在运营操作上也有了一些改变,由以前在进入时的半松半难变得略微严格了些,但在认证考核中比以前要简单了很多。

  国家旅游局认证我没有过多接触,听着名字挺大气的,主要面对的是酒店投资业主、酒店正(副)总经理、经理助理、总监、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助理以及储备干部,涉及到酒店所有管理人员很全面的认证。2015年11月中旬才是第九届开班,总共为期6天时间。

  相对比可以看出IHMA会更为具有一些专业性,但结合“金钥匙”的发展经历又对其有些担忧。前段时间在一个行业QQ群里有这么一件事情:一个参加工作两年多的男孩,这两年多他一直在酒店客房工作,他在群里发信息问IHMA的培训有没有用?认证有没有用?是不是培训了和认证了就可以找到酒店客房部的经理级别的工作岗位?想对其吐槽,但最终忍住了,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是现在行业里大部分人都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这也是我写此文的原因吧。

  酒店的管理是必须要有经验积累的,无论是哪里的培训都只能给国内的酒店人补充一些专业化的知识理论,绝对不是可以提供大家职业岗位的工具。职业经理人认证是给一部分人在行业内的一种认可,这种认可是要用成绩说话的,没有一个拿着一个证书就代表了是职业经理人的权利,这就像现在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单纯有那么一个文凭却没有相应的能力但有些没有这些文凭却通过自身努力达到了相应的水平一样。职位、薪水是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这个行业的需求,但是希望在酒店行业内的酒店人和相关的人和机构可以看清每一个人的个人能力和职位是否相匹配再去谈薪水报酬。

  行业需要良性发展,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必须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同时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机构和酒店投资人,如何选择和培养职业经理人也将直接对行业和对职业经理人发展起到决定作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