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不只眼前的苟且 还有书&远方

迈点网 · 2016-04-30 08:13:32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对于企业的培训人员而言,“培训者”无非可以归为这么几类:“讲事、讲尸、讲死、讲师”。

  “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的这句名言一时红遍大江南北,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结合我本人的培训职业生涯及对于企业培训的理解,我想说的是:作为我们企业的培训师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书”和“远方”。

  清晰的记得,上大学期间,大学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场景:有些老师授课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愿意听,课程学堂学生爆满,甚至吸引来其他学院与专业的同学;而有些老师的授课几乎就是从PPT的左上角念到右下角,课程内容就是把书上的、网络上的内容整篇整篇的Ctrl C加 Ctrl V ,一节课下来听课者寥寥无几,并且后来逃课的也越来越多。

  在我进入培训行业后,站在企业培训的讲台上,面对的学员可以说比在大学里更为复杂-----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生活时代背景等都大不一样。作为培训师的我,就不得不考虑如何将一节课程能够讲的既浅显易懂,又不失内容理论,让所有学员都能够接受;同时,又能够达到授课的目标与培训的效果。

  对于企业的培训人员而言,“培训者”无非可以归为这么几类:“讲事、讲尸、讲死、讲师”。“讲事”者,平铺直叙,对于所要讲授的内容,能够按部就班把事情道理讲明白,但缺乏激情;“讲尸”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管自己的讲授,从来不管受众的反应,对于学员来说犹如一具“行尸”;“讲死”者,整个课堂气氛沉闷不堪、死气沉沉,讲着讲着学员能够睡倒一大半,甚至向前边所说到的有些大学老师一样,学员全逃课了;“讲师”者,既能按照要求目标授课,又能够让大家参与进课堂,最终学有所获,成为受训学员的良师益友。我们作为企业的老师,可以从“书”和“远方”这2项修炼达到名至实归的讲师。

  书者,汲取所需授业解惑也!

  作为培训师,无论是在我本人的自我要求上,还是对于企业新进培训师、培训者的招聘与培养上,更看重的是学习力。

  大学培养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步骤条理、专业知识的前世今生。但更多的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在于我们走出大学的象牙金字塔后进入社会企业的学习。在这个知识技术更新日益频繁的时代,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与冲劲、与时俱进。

  作为培训师,不论是自己所讲授的业务知识、技能课程,还是体系方法,都是需要我们从书本上、网络上、公司的SOP政策上、同业同行的交流上获取得到,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刻保持着学习的动力。要清晰的明白:“只有培训师有一桶水的时候,我们在课堂上的授课,才能给出学员一瓢水”。

  只有每一次课程授课前精心的准备,与各位思想巨人、同行的交流学习中去不断的充实自己的课程内容,才能够做到同样的一页PPT,可以讲1分钟,也可以讲1小时……

  远方者,博闻强识砥砺心智也!

  讲师,除了授业解惑,更多的在于传道、传思维!一个企业里,培训讲师除了基本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更主要的是向学员传递企业的正能量,激发学员的兴趣与斗志,在企业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至少作为培训师的我们时刻充满着正能量和正激励。

  除了生活的阅历、岁月的痕外,我们同样也可以通过“远方”的磨砺来充实自我、砥砺心智。

  见多识广、博闻强识。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见的多了,自然而言的会累积一定的财富,不仅表现在工作、生活的经历上,更重要的是在所经历的这个过程中自我知识的增加、风土人情的深层次认知、他人经验的学习体悟、自我思维理念的更新与扩展。

  磨炼心态,砥砺心智。在行走远方的路途中,我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与不同区域层次人群的交往、与古往今来名人古迹的对话……让我们逐渐看开了很多纷繁交错的人和事、看懂了曾经执拗的思想与行为,自己慢慢的变得成熟起来,心态逐渐平和而积极、富有斗志而又扫相破执。

  自己所经历过的、所认识到的,慢慢的体现在我们的言语、为人处世的方式中、对于学员的影响中……正所谓的“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

  对于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培训师们,愿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和灵魂都能够在路上,培训师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书”和“远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投稿或加入专栏:请联系QQ843523275)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