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兵:企业内部培训师管理探析(三)
通过全方位的培训评估考核,最终的目的即是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让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转变员工的心态,最终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已日益凸显。要寻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使这些人才能够融入到企业中,认同企业的文化,与企业共成长、同发展、共命运,却非一朝一夕之事。除了企业自身的文化熏陶与影响外,培训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要让员工认可企业的文化理念,认同企业的文化价值,心态得到积极的转变、知识得到不断的更新、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非外部培训师讲授几节课程所能解决之事,必须通过企业内部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培训与企业文化的影响来解决。而要使内部的培训做好、做的卓有成效,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培训体系,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水准的内部培训师队伍。由此可见,企业必须重视内部培训师队伍的管理与激励。
培训讲师的选择经常会被企业管理人员所忽视,而为了保证培训效果达到一定的预期,除外聘讲师开展相应的课程外,企业还应该从内部挖掘和培养,建立起企业内部的培训师队伍。在企业内部培训师的筛选、管理、培养、激励上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培训师管理体系与制度,从而引领企业的培训工作。
三、内部培训师授课管理
1、依据需求,制定计划,有的放矢
培训师进行内部培训课程开发、授课之前必须明确企业的培训需求,再根据需求制定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大多数培训师在企业内部开展课程培训时会依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开展所要求的课程,甚至有些培训师一直在做“救火员”而未曾关注培训的真正目的是“防”。所以在内部培训师的管理中,首先要让内部培训师学会培训需求拟定的方式方法、收集渠道,通过需求分析出问题所在,方能对症下药,真正的解决企业的疑难杂症。
2、内部培训,督导课程,提升水平
由于内部培训师均来源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外部专业的培训讲师相比,在授课技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要攻克这“先天不足”,就需要后天的弥补,作为培训中心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针对初选上来的内部培训师,企业可组织开展《TTT培训》,对于内训师在职业形象塑造、课程开发与设计、授课技巧、课堂气氛把控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指导,进行相互间的实操交流、考核,最终提升培训师的授课技巧。
作为内部培训师开展的企业内训课程,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应及时的进行督导,检查跟进培训课程的开展情况。针对课堂课程的讲授进行相应的评分,并在课后针对授课技巧给予相应的评价与指导,以提升内部培训师的培训能力。同时,作为内部培训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企业也应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培训师的发展。具体可有以下的措施方法:在企业开展相应的外请课程培训时要求相应的内部培训师积极参加;针对内部培训师,可开展每月的沟通学习交流会,相互之间分享经验;每季度开展部门间的听课行动,组织企业内部培训师聆听由其他培训师所讲授的课程,内部培训师之间共提意见;针对内部培训师,申请一定的培训经费,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外部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培训学习,保证内部培训师的知识体系能够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
3、全面评估考核,提升培训有效性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课程能够顺利有效开展,保证培训质量达到要求,保证授课后培训需求得以解决,培训中心需加强对内部培训师的考核评估工作。考核评估对于提高内部培训师的授课水平,帮助他们迅速发现和改进自身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评估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考核内容及考核对象应全面。评估内容及对象可依据柯克帕特里克的四级评估体系,分别从学员的反应程度、学习程度、行为改变程度、效果应用程度进行评估。不同的评估层面,将反映出学员、授课讲师在培训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弥补和纠正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次,针对不同的评估内容与对象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对培训课程的满意程度及讲师授课技巧的评估可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针对学员行为是否改变、知识内容是否掌握、技能技巧是否提升等方面可采取笔试、行为观察、操作性测验等方式。
通过全方位的培训评估考核,最终的目的即是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让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转变员工的心态,最终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未完,待续)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投稿或加入专栏:请联系QQ843523275)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