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酒店正规化的3点建议

迈点网 · 2016-08-23 10:10:00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制定酒店管理制度这项工作,对于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刚开始接触管理的“新人”而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为了把酒店管理得更加正规,制定标准的酒店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制定酒店管理制度这项工作,对于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刚开始接触管理的“新人”而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为没有经验,不理解整体的管理部署要求,往往不知道从而下手。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酒店人,会转而寻求那些已经成型的酒店管理资料。

  Q/A如何去找到这些成型的酒店管理资料呢?

  以我的经验而言,百度搜索是最多的。刚做酒店那会,我也特别喜欢搜集管理资料,没事就百度查找,10年时间一共搜集过30G的酒店管理资料,涵盖酒店的筹备、营销、各部门管理。

  现在回顾当时的情形 ,这些管理资料在前期的时候,对于帮助我熟悉酒店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我明白各个部门的管理雏形是怎样的,到了实战管理中,不至于什么也不知道。比如,客房的地毯保养这些知识,我就是从这些资料里面学来了。

  虽然下载、搜集他人成型的管理资料,让我对酒店的所有部门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在实战管理中,这些资料却并不适合。由于这些资料,是“他人”依据自己酒店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而“我的”实际情况与“他的”有着巨大的区别,所以,这些资料在应用中,如果照搬,总是不适合。

  比如,我有一套某全国知名连锁酒店的会员管理资料,加起来大几十页。他的会员管理方法,的确很好,包含了积分管理、活动策划、客户回访等内容,几乎能够想到的,都已经想到了。然而,这份会员管理的资料,在中小酒店几乎完全派不上用场。

  比如,这套资料里面,要求酒店每个月要对几个会员进行电话或上门回访,这份工作是交给专门的会员管理专员来做的。然而,在中小酒店的岗位设置中,几乎不可能设置这样一个“会员专员”的岗位,花几千声钱的工资,专门来做这件事情。因此,这条计划,显然不适合中小酒店的实际情况。

  但是,会员的回访的确挺重要,它能够加强客户与酒店之间的沟通,让客户更了解酒店,更加认可酒店,这对增加客户的重复消费,有莫大的帮助,如是这项工作不做,对酒店的会员管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中小酒店的会员沉睡的原因之一)。

  这种制度与现状不合理的状况,不仅发生在会员的管理上,其它部门也会出现。

  客房管理中,对于清洁用品的清洁,比如清洗拖把,是有专门的区域的。然而,中小酒店在楼层设计的时候,压根没有设计这样一个区域,因此,关于清洁用品的管理,就不能够照搬那些传统酒店的,否则员工会一头雾水地看着制度,脑子里面想着:老大是不是要为难我们?

  就是这样,中小酒店因为实际的情况不一样,那些标准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的管理中,是绝对不能照搬的。

  如果不能照搬管理制度,对于新上任的管理人员,以及刚接触这行,准备自己亲手管理的酒店老板,要如何才能够快速而简单地实现标准化制度的建设,从而管理好酒店呢?

  我给3点建议:

  建议一:逐步完善制度

  因为酒店的情况不一样,制定酒店的制度,需要从酒店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实际出发来定制酒店的制度,需要经过整理、归纳、培训、考核、试错、执行、规范几个步骤,再加上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细腻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客户、员工、老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平衡、效率、管理成本、最大化效益等内容,不可能拍脑袋,半天时间就把酒店的制度给定完善(不排除经验极度丰富,能力极强的专业酒店人,能够做到)。因此,要制定适合酒店的管理制度,不能着急,一步一步来,一件一件事情来规范。

  建议二:请专业的人做

  隔行如隔山,没做过酒店的人不能理解酒店的管理有多复杂,等亲身投入到酒店的实际管理中,才会理解这中间的门道有多少。同理,没有从零开始建立过酒店制度的,不清楚建立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有多难。

  建立一套前台的管理制度,需要制度的撰写人对前台所有的管理,包括接待、问询、咨询、管理系统、话机系统、客房流程、会议接待、会员管理、OTA营销、微信营销、财务安全、成本控制、人力资源最大化效率等等知识,了如指掌,才能站在大局的角度,制定好完善的前台管理制度。

  如若不然,则会出现3种窘状:

  窘状1:制度不合理

  造成前台员工在执行过程中难以执行。比如会员办理流程,是否要让客户签定会员协议,是否要出具会员章程?如果要签订,会员章程的内容是什么,要注意什么事项?要防范什么风险?如果没有在会员制度里,加入《会员章程》,一旦有会员办理完会员卡以后,发生纠纷,比如充值会员要求退钱,在没有与客人签订得清清楚楚,白纸黑字的《会员章程》的条件下,前台员工要依据什么样的条款,去和客人解释呢?

  不合理的制度,会让前台员工工作起来非常困难,加大他们的工作难度,从而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造成团队不稳定,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

  窘状2:部门之间打架

  我曾经见过有前台和营销部门,因为抢业绩吵得不可开交的。

 

  为了提高酒店的业绩,总经理给前台制度了会员的销售指标,前台为了完成会员的销售指标,把OTA的客人转化为会员,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OTA的业绩又划到营销部,如果把OTA的客人转化为会员后,势必会造成OTA的业绩下降,于是两个部门吵得不可开交。

  还有酒店,出现了协议价格比会员价格高的情况,同时又制定了前台的会员业绩指标,造成前台把协议客户发展成为会员,营销部业绩无法完成,于是再次打得不可开交。

  窘状3:中层管理不得力

  由于制度制定不合理,中层管理的难度加大,每天疲于应付员工之间的冲突、解决因为制度问题,而造成的抱怨,还得安抚员工,在不合理的制度下,努力工作,以致于中层管理人员,完全没有精力去做本来应该去做的事情——比如监督员工做好卫生、带领员工做好服务、仪容仪表等等。

  由于他们要为不合理的制度擦屁股,造成了他们“不得力”的假像,这也是许多中小酒店觉得自己没有优秀的领班、主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是你缺领班、主管,而是你的制度扼杀了他们的优秀。

  那些依据酒店的实际情况,由专业的酒店人制定出来的制度,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就是那些文字,也不比百度下来的资料多出几个不同的东西,但他们对酒店各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酒店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酒店现状与标准化之间的融合、最大化缩减管理成本等方面,已经考虑得极其周全,能够让酒店实现良性运转,稳步发展。

  建议三:确定制度的权威性

  朝令夕改是中小酒店制度最大的弊病。昨天制定好的激励制度,颁布下去后,老板“感觉不合理”,于是要求总经理重新制定。或者是,总经理在颁布制度以后,发现考虑得不够周全,于是把制度推翻,重新来过。

  这种情况,很容易失去管理者的威信。所谓的威信是,确定好的事情,就是板上钉钉,说一不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再加上廉洁自律的个人修养,和刚正不阿的执行态度,自然就产生了威信。管理者正是依靠着威信,取得员工的信任,从而让管理更加顺畅。

  一旦制度缺乏了权威性,管理人员可以随意更改它,甚至为了管理者自己的利益而随意修改,员工则会认为“这样的老大不怎么样”的感觉,那些有想法的优秀人才,会因为“跟着这样的老大没出路”而选择辞职离开团队,最终受损的,还是酒店的利益。

  因此,制度一旦建立,就要确定它的权威性,具体要这样来做:

  1、经理犯法,比员工更有罪。

  一旦制度确定好,包括总经理在内(也包括任总经理的业主),都要遵守,不遵守的“罪加一等”。

  比如制度规定上班不能迟到,那么总经理(包括任总经理的业主),也不能迟到。员工迟到罚款10元,总经理迟到罚款翻一倍。

  比如制度规定总经理要着工装,戴工号牌,那么总经理(包括任总经理的业主),也要着工装,戴工号牌。员工不按要求着工装,罚款20元,总经理则罚40元。

  只有这样来做,才能确定制度的权威性,制度有了权威性,员工才会遵守制度。

  2、时刻提醒员工,不可逾越制度的雷池。

  制度颁布以后,还需要持续普及,才能让员工清楚地知道制度的内容。

  一周不普及制度,员工忘记30%内容,一个月不普及,员工忘记50%,一年不普及,制度基本作废。

  制度的存在,并非挂在办公室里,也并非存放在电脑里,而是应当深入到每个员工的脑子里面去,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制度的内容是什么,违反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做得好会有什么样的奖励。这样的制度,才有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一是要让制度“上墙”,重要的制度,一定要贴到墙上去,员工经过的时候,看到就能想起来;二是要经常使用制度,奖惩条例、工作流程与标准,这些都要经常使用,经常提醒,才能够让员工深入了解,否则3天就忘了,7天就不当回事了,最终制度变成废纸。

  通过细小的方法,提升制度的权威性,并时刻记得提醒员工,久而久之,制度就成为了“宪法”,所有员工遵守下来,制度就成为了酒店管理的基石,所有的管理工作,都会变得更加轻松。

  制定酒店制度,是一个漫长而细腻的过程,需要管理者费尽心思,极度认真地投入才能够做好。虽然这项工作很难,但对于酒店的长久稳定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标准制度的酒店,不可能走得远;有标准制度的酒店,则会稳步发展,越来越好。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