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举有功而进飨,无功而励”看员工激励
工作中,能够激励员工自动自发,为了自己而工作并乐于工作,那管理者就成了真正的“教练”,企业也会成为锐不可当的雄狮一路向前。
“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
“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使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
-------- 《吴子兵法·励士》
这是武侯在请教吴起关于用兵之道中,在军队中如何论功行赏的几个观点。我们从第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吴起的主张:“严明刑罚与奖赏,是需要做,但不能完全依靠”。在军队的管理中,如何激发所有的“员工”争相建功,其作为一个军队的领导者应该关注或依靠的是:不能完全让员工处于被动的接受,而是要“乐”于听从、“乐”于参战、“乐” 于效死。
1.让员工思想“乐”在工作中,为自己工作
工作中,与其让员工被动接受,不如让员工自动自发。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平常就要多与员工接触、沟通,了解员工心灵的需求点在哪里?工作为什么懈怠了?思想为什么有包袱了?心态为什么消极怠慢了?……挖掘由此引发的深层次的原因,并能够在第一时间帮助员工解决,我想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就像我们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一样,客人有时候投诉,其实除了内心对于我们所提供的服务有着些许不满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引起我们的关注,引起我们的对于他的尊重。员工也是,除了工作,也希望能够引起我们对于他的关注、倾听、认可、激励与引导。
再者,作为领导者,除了让员工能够每天工作获得微薄的收入外,更多的是要让员工能够看到曙光,看到将来。要在工作之余,根据不同员工的特征,结合职业发展的需求,为员工制定量身定做的职业发展通道,让员工为了自己去“工作”。人,一旦为了自己做事,很多时候就会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并干劲十足。
所以,我们要让员工乐在工作中,部门或公司形成一个“众乐乐”的场景,就要关注每一个员工的心理感受,给予他们未来的方向,引导他们乐在工作。
2.以“赏”激励,让员工主动出击
在这几句话中,吴起主张用主动的办法,即管理者应该用“赏”来激励士气,而不是一味的用“严刑明罚”来激励,他提出君主要在庙堂上“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这样,人民才能与国君同心同意,国家才能让民众“乐”于作战并取得胜利。
我们看到,管理者武侯即采取了吴起的建议针对立功大小的不同给予了不同的奖赏。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细节是:第一,没有立功的也有奖赏,是有酒席吃的;第二,对于有功之人的家属也是有奖赏的。这两点就非同一般,对于没有立功的人的奖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励这些人为了日后能够获取更大的奖赏而暗自立志、再次夺功。而对于家属的奖赏,则能够让立功之人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享其成果,在他人面前倍有面子,可谓“一人得功,全家受用”;除此而外,家人也会不断的鞭策、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工作、要以工作为重、以公司利益为重。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大家都知道,就是----海底捞。为什么“海底捞,你学不会?”就是因为张勇他抓住了这帮来自农村的孩子们的心,除了给这帮孩子不一样的关爱外,给他们的父母逢年过节都会送上过节费与慰问品,而这帮孩子们以他们自身特有的质朴与善良的秉性,加之公司授予他们的权利,孩子们都以公司为家,以公司的利益为重,才赢得了海底捞出色的服务与业界高度的评价与学习效仿。
同样的,我们看到,在武侯听取了吴起的建议,犒赏所有将士后的三年,魏国的士兵一听到有秦军范境,没有等官吏下达命令就数以万计的民众自己主动穿上盔甲而奋勇抗敌了。
工作中,能够激励员工自动自发,为了自己而工作,并乐于工作,那我们的管理者就成了真正的“教练”,企业也会成为锐不可当的雄狮一路向前。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