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春:为什么我依然担忧中档酒店的未来?
我对中档酒店的担忧,不仅体现在其高投资、高房价和高出租率形象下的高利润名不符实,而且中档酒店也走在产品同质化的老路上。
中端酒店市场似乎正在重现当年快捷酒店的疯狂场景。但我对中档酒店的担忧,不仅体现在其高投资、高房价和高出租率形象下的高利润名不符实,而且中档酒店也走在产品同质化的老路上。
名不符实的“高利润”
7天、如家的退市,造成大家只有通过华住以及锦江的财报去判断目前连锁酒店的经营状况,参考蓝本的减少以及酒店数据的复杂性,造成了很多数据未能解析透彻。
华住Q2财报上所写ADR为184元,同比增长1.8%,RevPar为157元,同比增长1.1%,入住率为85.2%,同比下滑0.3%。营收数据同比去年是有所增长的.,表面上看起来,连锁酒店的发展势头还不错。
但是这里面的数据到底多少是值得大家冷静去思考的,比如华住旗下中档酒店的数据对整体ADR的拉动有多少?对整体RevPar的影响又有多少?如果告诉大家,去年三大酒店豪门的快捷品牌在湖南的RevPar都在120元以下,今年的变化也不大,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其实国内几大品牌情况都差不多,如果单独分析各大品牌各省的数据,完全可以看到快捷酒店甚至中档酒店在中国的冰火之势。
在某次酒店营销论坛上,某品牌酒店的副总私下跟我交流,说该公司以后直营店的城市布局只有二个标准,一线城市以及省会级城市,其余的地方全部让加盟商来做......按照这种逻辑,是不是说除了北上广深,其它地方就不适合开酒店呢?
以一线城市中的房价洼地——广州来看,其二类商圈的商业项目租金基本已经达到80元/平米/月的水平,按照中档酒店50平米的公摊来计算,在不计算物管费的前提下,租金成本要达到130元/间/夜左右;运营成本按照最低100元/间/夜平均值;单房投资12万/间,按照25%的投资回报要求,利润要求必须达到82元/间/夜,也就是说广州这样一线城市的中档酒店必须达到310元单房收益才能保证在投资12万/间的前提下达到4年回本,而且这些都还是在利息成本、折旧摊销、租金递增等暂不计算的情况下。
310元/间/夜是什么概念?按照国际旅游局2016年上半年统计的12050家星级饭店,一二三四级的酒店这里就不说了,统计报告中全国五星级酒店816家RevPar的均值为335.37元/间/夜。有人会说平均主义的算法有失公允,但是各大酒店集团的财报里面何尝不也是取的平均值。让各大品牌剔开北上广深的数据区分计算,偶有三五城市星火燎原,其余城市的数据大多也是一地鸡毛。
中档酒店正走在产品同质化的老路
2015年前的各大连锁酒店品牌,都在自己的产品设计和理念上做了很多的包装;当然,从那个时候看,还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今天去看各大品牌的中档酒店,其产品相似度4颗星,简洁的吊顶,木色系的贴皮家具,木地板,还有床后的那副硕大的背景画……这些不都是目前中档酒店的主流配置么?当然,十来万左右的单房投资,二三十平米的空间,客人指望能折腾出多少惊喜,也是不切实际的要求。
客人在所谓的品牌忠诚度方面,也远不及酒店自己说的那么忠贞不二。
对中档酒店的担忧还不仅仅局限于其内部,外部因素产生的影响更大。谈到酒店就离不开房地产,谈到房地产就肯定要谈租金问题。高房价毁掉的不仅仅是年轻人的未来,也在毁掉酒店的未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