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创新、投资、发展论坛后的深度思考
热闹的创新、投资、发展论坛后的落实,才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旅游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业内还需要练好内功。
过去两年,一方面业内人士面对人力资源红利消失、产品数量供大于求等种种挑战忧心忡忡,另一方面,从全国行业主管部门的协会,到各省市的行业协会,再加上众多自媒体企业发起的各类论坛,频率之高、热闹之程度,达到行业30多年发展之顶峰。论坛内容有投资发展的、有创新发展的、有智能创新的、有服务创新的、有高新技术应用的,…….., 有些集团, 还派有专职高管, 现身在各个论坛为自己的集团发展做宣传演讲。但是在众多内容的论坛中,少有让业内人士学习和交流的提升效益与效率的论坛,就目前行业不缺数量不缺产品种类的当下,是否值得考虑创新、投资、发展论坛后的品质效益的提升?
论坛是一种专题的交流和互换,不应该是一种广告和宣传,但是,目前业内的论坛交流和互换的占比和广告与宣传的占比有些颠倒?看着论坛的参与方的商标布满论坛宣传墙,静静在想,要是这些商标真做好了成为品牌,中国的酒店业该有多强。参加论坛的国际、国内集团,出席者以发展副总裁为多,市场的、经营的、IT的几乎没有。行业30多年,引进了很多国际管理公司和品牌,交了很多学费,但是国际管理公司的秘籍和真谛又学到了多少?IT出身的投资者,倒是学到了国际管理公司的平台和会员的互动真谛,从经济型邻域起步,借资本市场推动,发展速度令人佩服,但是加了中国特色以租赁求速度的结局,还是被房地产的升值所打击,盈利能力直线下滑。但是平台加会员这一秘籍在传统酒店集团并没有掌握,至今官网的直销还是困惑和无效。还有就是IT出身的学习了多品牌轻资产运作,注册、贩卖了10多个商标,由于没有学到多品牌轻资产背后的产业链支撑的关键,所以这一模式也已经遇到发展瓶颈。由于资本市场的驱动力和价值波动,目前国际集团的控股公司多有出售、买卖、并购旗下管理公司的举动,但旗下管理公司的品牌运作还是有团队分工。但国内的新老集团,不分控股和管理的职能之分,一味学习多品牌,由于团队的力量薄弱,反而影响原来单一品牌的影响力。
行业发展至今,国人完全有能力经营和管理酒店,为何不能静下心来认真总结和交流一些东方经营文化成就自己?如果扫描行业内国内成功品牌,数量没有太多,但每个都有特色,每个都有品质,已经形成品牌,如休闲度假品牌柏联,在众多论坛上并没有该品牌的身影,但经过十年默默耕耘终脱颖而出。
为何酒店餐饮近十年的发展不如社会餐饮?但却有著名品牌香格里拉的南京大酒店在消费不高的城市,对于集团品牌餐饮进行大胆改革,包括结合地域文化,创新取名“江南灶”和推出创新菜肴赢得当地顾客的青睐,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有多少酒店能针对地域文化做出如此的改革与创新?在经济型品牌中,锦江之星打第一家酒店开业起,就有餐饮品牌“锦江大厨”配套,除了住店顾客光临,还深得酒店周围居民的喜爱。这样的案例和话题不值得业内进行论坛探讨吗?国际品牌酒店的中餐都是老掉牙的粤菜为主,对于三四线消费不高的城市匹配度极差;国内品牌有些酒店的餐饮不错,但由于没有单独的餐饮品牌而很少被当地消费者认知。
近年来,业内人士对于通过实在的交流以改观现状求得进步的愿望已经通过自发组织进行,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微信群的“酒店帮”专题谈论时有进行,小型的“如何使用微信小程序沙龙”、“民宿隔音技术指导”等,这样的小型、专业、高效、实用,值得推广。
热闹的创新、投资、发展论坛后的落实,才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越来越多数量和品牌酒店的面市,人力资源、专业技术的培训必须得跟上,在旅游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业内还需要练好内功。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