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学娅:共享经济的实践之困
为何红极一时粘合大量顾客的互联网平台目前出现如此现状?笔者认为,互联网订车平台的现状,是没有真正落实共享经济、共享资源的后果。
春节前两周开始,火热一段时间的互联网约车平台遭到越来越多顾客的埋怨,因为往日通过平台能方便叫车的优势似乎发生了变化,一直到新闻播出,在上海的订车互联网平台,由于缺少线下资源:沪牌车和沪籍`驾驶员,加上很多私家车驾驶员在网上注册平台后开始营业,但并没有得到行业地营业许可证件,所以在机场、车站、码头,这类网约私家车成为交警查询的主要对象,除了被罚款,这类车辆不允许营业。还有一则新闻报道,在上海的互联网订车平台,滴滴、易到、神州被上海消保委约谈,要求平台公司下载加价软件,这类软件致使空车不加价不接客,严重扰乱行业价格市场。
为何红极一时粘合大量顾客的互联网平台目前出现如此现状?属于烧钱模式的后续的必然还是违背经济规律使然?笔者认为,互联网订车平台的现状,是没有真正落实共享经济、共享资源的后果。
共享经济, 属于应用经济学领域,在互联网发展的当下,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共享经济涉及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目前互联网的出租车平台,属于连接供车和坐车供需双方的纽带,可惜平台在供车一端根据目前国家交通管理制度是资源不足的,缺乏有资质的全路通的挂有沪牌牌照的车辆和能具有商业营运资质牌照的驾驶员,正因为此,目前的这类纽带平台都遇到了同样的瓶颈。再看有资质的出租车公司,为了捍卫在行业的垄断地位,开始各自研发上线预订平台,由于各自为政,从消费者的角度需要下载不同公司的APP,对比而言,顾客从便利的角度,会选择下载滴滴、易到、神州这类APP。若真以共享经济的原理而言,为何互联网公司不能与出租车公司合作共享资源呢?这种合作可以省却出租车公司对于互联网的投资,可以省却互联网平台缺乏有资质的牌照的车辆和驾驶员。目前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中并没有形成这样理想的合作。
由出租车行业的现状联想到酒店行业,搞设计的、搞IT的、搞媒体的,进入酒店行业,同样没有很好的和专业酒店经营管理公司或职业经理人共享资源,都认为经营管理不是难事,不少设计型的主题酒店,请了经济型酒店背景的管理者,结果当然不会理想。反之,再大国际、国内酒店管理集团,每个酒店的建造到装饰还是花钱请专业设计公司服务,不会省却该支付的设计费用。
共享经济原则的应用,需要有一种尊重专业的心态,需要有合作共赢的心态,需要有主管部门事先的政策引导。
同行对比,先进发达的国家,酒店不用雇佣太多的工程技术维修人员,不用雇佣建筑材料和地面材料的保养人员,也不用雇用过多的四季全员合同制员工,因为在服务业成熟的社会生态环境下,有太多的专业服务队伍和专业受过培训的服务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有资质的专业中介公司为酒店所用。而这样的专业服务公司和有资质的服务人员,目前在我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是缺乏的,目前在发达城市能作为第三方为酒店提供服务的只有擦窗服务、绿化摆放服务、部分清洁卫生服务等。行业需要健康持续发展,共享经济的应用落实是必然,发展空间巨大。克服小农经济思想、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前提,专业做好专业的事,在共享经济生态环境下,在把自身的专业给与行业和社会的分享时,不忘尊重和分享其他的专业。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