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酒店业教学与应用错位 是谁之过?
无论是学校还是酒店,错位的纠错其实难度不大,有样板模仿学习即可。关键不要过多强调体制,决策者的因素起到关键作用。
近五年来,酒店业由于各种原因,大数量的酒店面市,多品种的酒店面市,随之是各家存量酒店和增量酒店的人力资源的困惑、挑战。新开酒店找人难,于是以到老酒店加薪挖人手段解决部分、到旅游院校争抢实习生解决部分,多数在人员到岗并不齐全的情况下匆忙开业。对于各城市和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存量酒店,听到有新建酒店要开业,似有谈虎变色之感觉,经过培训、熟悉岗位工作的员工、管理人员,数量不定的都会被降招,原因有二:薪酬诱惑、升职诱惑。面对将流失员工和管理人员,存量酒店往往因为效益和组织架构原因,难以使出解决方案,只能继续困难的招募新员工和使用实习生补充人数, 艰难维持经营。院校的实习生应该属于企业的后备资源, 但是就企业层面,符合要求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从双向选择的角度,实习后的学生, 往往有三分之一无意加入所学专业的企业。
如此大量需要专业素质、劳动力密集的酒店业,纵观目前和未来的潜在成员之一 - 旅游院校的学生,其入行数量和质量似乎和行业要求有很大差距。
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很多,从生源层面分析:其一,多数旅游服务职业学校难有生源,在掌握职业技术也有就业前途的当下,服务的职业可能是家长和学生选择的末位,未来工作的艰苦和薪酬水平,是少具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这一层次的职业教育的招生难,决定了输送基层服务人员到行业的数量瓶颈。其二,旅游专业的大专院校,目前这类应用型院校招生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一年都可以招收到千名左右的学生入校,但是这类学校的入取分数线,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属于三本以下分数线,生源的整体素质较不理想,再加上这类院校取消了80年代要求的面试环节,对于学生的身高、颜值放弃了要求,而当这些学生毕业走向酒店去应对入职面试时,身高和颜值还是在岗位的安排和选择上起到关键决定作用。前期的面试免除,给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带来困难。其三,985、211类名校旅游管理专业,入校的学生以冲着校名和学历而去,对于将要从事的职业多数没有兴趣,即使还想进入行业,但名校光环致使这些学生应聘岗位以总经理助理起步,可现实中企业这一岗位刚出校门没有底层岗位锻炼实践经验的往往无法胜任。三个层次的生源数量,显然无法满足行业增量酒店的新员工数量。
从师资教材层面分析:其一,目前旅游大专院校的师资,往往学历都符合要求,而对于行业专业的理解和实践,多数为空白,这一特点,对于应用型学科专业而言,是院校输送学生和行业脱节的致命伤之一,如果老师没有对行业和专业的深刻理解,传输给学生的专业知识是苍白的,无法让其学生燃烧对于未来入行的激情。除了大专院校的基础知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如果没有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讲授课程会有投影上调酒、投影上做市场营销的后果。应用型专业,教师带学生实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进入酒店后,教室和学生同样茫然是现状。应用型特点的旅游大专院校,专业课为何不能多请些行业导师给学生讲授呢,这类讲授课程可以在酒店现场进行,教师可以同样以学生身份听讲,以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缺乏和增进对于行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将理解的专业知识传授给要进入行业的学生。如此不难解决的模式,不太明白为何大专院校无法落实。其二,教材的严重脱节。目前行业在互联网、大数据的生态环境下,平台、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市场营销的思路和方法、工程管理的智能化, 应用工具的移动化,………可是目前酒店管理院校在使用的教材是否同步更新,编写教材的教授们可能对于行业的变化还没能完全掌握,编写教材内容的滞后是一种现实。在校学生学习阅读的都是过时的应用类知识和方法,进入工作岗位影响对于应知应会类掌握的速度。
就用人的酒店企业而言, 目前由于大量的新酒店开业,在人才匮乏的现实中,也是急功近利,多数酒店把旅游院校的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没有认真地给实习生制定实习计划和选派实习导师,没有把实习生当成未来的潜在员工来加以培训和指导,这种现实,致使很多院校的学生对企业的现状不满意而无意从业,这种现状酒店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方面,广州的南沙大酒店投资方和经理人为其他酒店做出了很好的样板,该酒店把自己当成一个教育实践基地,和多家旅游院校签约,让教室和学生轮流入店实习,各部门经理担任专业导师,经过实习的学生,经过考核和筛选,可以留用优先成为长期员工,这种做法,对于企业和学生之间是积极有效的方法,对于教师而言,也有了实践和调研的基地。可惜这样的酒店能够投资方和经营者都有志重视教育和学生的真实太少。
旅游事业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其速度是其他国家的几倍,按理足够数量的旅游教育院校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足够的、合格的、有志于行业的未来从业者,可目前因为以上提到的种种原因,底层工作者的职业学校难有生源,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三分之一没有进入行业,还有三分之一入行后有多原因而改行,在数量上已经产生不足。
要减少教育与企业要求的错位,提高输送未来从业者的效率,笔者认为,应用型院校应该改革、转型,这种改革转型应该首先从招募师资着手,对于教专业课的师资,没有必要安给师资和学生开设符合行业生态圈变化的经营管理课程,建立企业导师制度,可以让企业管理者有更多机会让师资和学生在经营现场了解他们教授的内容、他们未来要从事工作的内容,在真实环境的感知下,激起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兴趣,这一点对于将要进入行业的未来从业者至关重要。关于应用型学科的教材,尽量多以案例编写,而业内专家可以从各方面提供大量有效的教育案例,师资和业内导师可以合作编写教材。这类模式不属于创新,瑞士的洛桑、理诺仕应用型旅游院校多年如此,院校与企业同步,学生大受企业欢迎。这类院校模式在我国的合作院校培养的学生,有些连大学学历都没有,但得到酒店企业的争抢和青睐。作为酒店企业,要能够克服急功近利心态和做法,把培养实习生和师资当成对于行业百年发展的贡献。
错位的纠错其实难度不大,有样板模仿学习即可。关键不要过多强调体制,决策者的因素起到关键作用。无论是学校还是酒店。
1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