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者的4个境界:你在第几层?

迈点网 · 2017-04-10 10:51:25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企业中最好的管理者,下属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下属还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

  《道德经》作为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乃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其文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其对传统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被多为运用,其思想精华指导着企业的管理者们如何用“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学思想统御下属,管理企业。

  正如《道德经》中所叙述的一样,企业中最好的管理者,下属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下属还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其次的管理者,下属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管理者,下属畏惧他;更次的管理者,下属轻蔑他。

  管理者的四境界

  最高境界:营造系统、把握关键

  当一个企业做到真正强大的时候,是不会因为人员的更迭而影响到企业的运营的,因为她建立起了自己的运营系统。无论谁来,只要按照系统按部就班,执行到位、辅之以个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敏感性,同样会让整个企业高效运转。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或者部门的负责人,肩负的使命就是营造能够让企业长远、高效发展自动运转的运营系统,而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企业或者部门的运营系统搭建起来后,作为管理者更多的是掌握好关键的脉络、协调沟通各方关系。下属只要按照系统程序执行,各行其是,互不干扰,便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下属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己的潜能。这个时候,作为管理者也许就会很悠闲了,也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宏观战略上的问题,即所谓的“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下属却自然而言的认为事情本身就是应该这么做的,达到了“百姓皆谓∶我自然”的高重境界。

  第2境界:亲身参与、和谐同行

  次一等的管理者,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能够和员工打成一片,亲力亲为,指导员工的实际工作。

  这种管理者能够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共处、团结友爱,在工作中深入了解各种信息,了解工作的各项流程与操作程序,并且通过亲身的参与形成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正是这种类型的管理者能够深入群众中,与员工达成一片,整个团队氛围较为融洽,所以下属员工才会“亲而誉之”。

  这种管理者,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能够凭借与员工和谐的关系凝聚整个团队的向心力,也是整个管理现象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大众化的管理者。

  第3境界:树立威信、令生畏惧

  再次一等的管理者,依靠自己的权力性影响力,会总是用命令式的口吻告诫员工应该怎么做,不可以怎么做。而不是想着如何从源头上去杜绝事情与问题的发生,做到防微杜渐。

  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其会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进行制度上的填补,力求做到没有任何纰漏,出了问题就找到责任人,进行必要的赏与罚,然后再进行制度的修订与完善。从而员工对于管理者往往是怀着敬畏之心。

  此类管理者总是梦想着在制度层面力求做到完美极致,能够杜绝疏漏。殊不知就连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是在不断的完善中,况且除了法律制度对于人民百姓的约束外,还有更深一层次的道德约束。

  正如企业管理中一样,作为管理者更多的是应该想着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让员工从主人翁的角度去认同企业、关爱生意,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是吸引人的,是以人为本的,这种方式远比用束缚禁锢的思想约束员工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

  第4境界:阳奉阴违、无信无能

  最无能的管理者,就属这种境界的管理者了。自己本身没有任何本事,在工作技能上、知识的储备上远不如人,更为重要的是态度思想上阳奉阴违,在人面前一套,背后一套,永远给人展现的是一种带着面具生活与工作。

  对于下属的管理没有任何信任与威信可言,谈不上有好的管理技巧与技能,下属也把他不放在眼里,一点影响力也没有,得到的往往是下属对其的轻蔑。

  如何运用《道德经》的无为思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真正做到使企业自行高效运转,企业成功了,事情办成了,员工到头来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作为管理者,做到了这点,也就真正的做到了最高境界---“太上,下知有之”。无疑对于我们的管理来说是成功的。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