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热播!酒店的名义何在?

迈点网 · 2017-05-10 19:53:44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对酒店行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打破长期存在的行业污名问题,让人们重新和正确认识酒店行业的社会贡献,是一项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反腐主题,因以“人民的名义”,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赢得各方的关注与热议。但是,剧中“高小琴”的出现和“山水庄园”的存在,不禁让酒店人倒吸一口凉气。在剧中,山水庄园作为高档酒店,被刻画为有高尔夫球场和外国高级妓女的“农家乐”、高官们的“食堂”、上层人士出入的“高级会所”等,其中的一些台词和对话更是让人觉得这家酒店是“藏污纳垢”之地。

  纪检和反贪部门出面来捍卫“人民的名义”,那谁来捍卫酒店行业的名义?受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酒店行业一直以来饱受人们的偏见,“行业污名”(以及由此带来的职业污名)的现象和问题较为严重,并长期对行业发展及从业人员产生着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对酒店行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打破长期存在的行业污名问题,让人们重新和正确认识酒店行业的社会贡献,是一项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只有捍卫酒店行业的名义,才能够更好地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回顾发展历程并结合现实情况,我国酒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酒店业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如果说中国的对外开放起步于引进外资,那么引进外资最初正是从引资建设旅游饭店为突破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来华投资、观光旅游者与日俱增。1978年,全国旅游入境人数达180.9万人次,超过之前20年人数的总和,1979年又猛增至420.4万,满足该群体的住宿成为当时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当时国家建设资金相对紧张,而这一时期的归国华人和华侨中有不少实力雄厚的豪富巨商,有人表示愿意投资国内酒店,并提议利用侨外资金建设旅游饭店,国务院随即成立了“利用侨资、外资建设旅游饭店领导小组”。中国酒店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一批合资的经典酒店建成并投入运营,如广州白天鹅(1978)、中国大饭店(1978)、北京建国饭店(1979)等。之后,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了第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这一批中外合资的经典酒店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酒店业也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1982年,深圳竹园宾馆在全国率先实行工资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开创了职务工资加浮动工资的工资制度先河;1984年,珠海石景山旅游中心开创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领导体制、浮动工资分配制以及全员劳动合同制等。

  酒店业是民生与就业的主力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业务往来逐年增多,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得以快速提高,出行频率随之增加,旅游和商务出行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行为。酒店作为旅游和商务出行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也不再拘泥于简单地为顾客提供住宿,一系列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更是满足了顾客多方面的需求,给予顾客家外之家的享受和关怀。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6年国内游客达44.4亿人次,入境游客达到138万人次,由此可见,酒店业在解决人们出行住宿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末,我国登记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数为44884个,住宿和餐饮业年末从业人数为4132395人,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为8512.23亿元。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服务业比重的不断提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酒店业在促进就业、吸纳劳动力方面将继续发力。

  酒店业是社会生活的引领者

  据瑞士瑞信银行报告显示,至2015年,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达到1.09亿,逐渐成为社会主流阶层,该部分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自我意识较强,更加关注生活品质,消费文化以及价值观也都有很大的不同。市场需求端的变化促使中国酒店市场迭代升级,酒店由功能型导向转向生活方式导向,随之成为美好生活方式(Lifestyle)的体验圈。目前,富有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的精品酒店、主题酒店以及民宿等在引领人们生活和行为方面做出了贡献,比如亚朵集团下的亚朵轻居和浸入式戏剧主题酒店The Drama,亚朵提出生活方式酒店(Lifestyle Hotel)这一概念,倡导阅读、摄影为代表的人文主题,强调始于酒店,不止于酒店。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和精品酒店,不仅仅能满足人们的住宿需求,也为人们的“慢生活”提供了最佳选择和指导,景德镇的青花主题酒店带领人们感受青花瓷的魅力,皇家驿栈为顾客创造不一样的“皇家”享受,还有云南香格里拉的松赞绿谷、四川博物馆主题的肯派陈静家以及浙江的西坡和墟里等等。近日,三亚绿岛还推出了帐篷旅馆,旨在给游客提供和创造更加生态和纯自然的体验。此外,一些倡导环保和绿色生活的主题酒店也在悄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这些都表明,一些新兴的生活方式往往发端于酒店,进而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酒店是城市集体记忆的记录者

  一座城市的神秘和魅力,必定源于其古老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在城市的角落里伫立着的一些真真切切承载着历史的百年老饭店,在这里曾名流云集,许多人生乃至于国运的转折往往也在这里得以记录。这些酒店帮我们铭刻了许多历史性的瞬间,作为这座城市集体记忆的记录者,记录着属于这座城市每砖每瓦的故事。出现在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的北京饭店,在当年军阀混战的动荡年月里曾被国内许多名流政要视为避风港,1972中美建交时招待了尼克松总统夫妇;拥有170年历史的老饭店——上海浦江饭店,是上海最早的一所现代化旅馆,经常被称为中国最早接受现代事物的场所,实现了上海诸多的“第一次”,还接待过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名人,记载着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的风云变迁;天津利顺德大饭店是历史上的名流荟萃之地,美国胡佛总统夫妇、民国历史上六位大总统(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等)、梅兰芳等都曾下榻利顺德,目前,拥有一座超过700平方米的专属博物馆见证利顺德和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此外,类似的能够承载和见证历史的酒店还有很多,例如,上海和平饭店、哈尔滨的“小凡尔赛宫”马迭尔宾馆等等。

  结语

  近几年来,对重新塑造酒店行业社会形象和改变人们对该行业及其职业认知的呼声很多、很高,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行业污名的问题对酒店行业发展已经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正是希望“抛砖引玉”式地提出酒店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几个重要作用,来为“酒店的名义”贡献一点应有的力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的秦宇教授曾针对酒店业发展写过一篇题为《以我为主,解困得救》的文章(该文也在本公众号推送过),对于酒店行业污名问题的破解也是如此,需要这个行业中的每个人行动起来,“以我为主,解困得救”,只有我们自己挺直腰杆来共同维护和宣传“酒店的名义”,才能够逐渐改变现状、重塑行业形象,并最终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