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在做定位时是否包含人力资源?
酒店行业在多元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设计和经营队伍不匹配的情形,究其原因还是跟人力资源息息相关。
最近在做项目和讲课途中,少不了入住酒店,少不了和同行交流聊天。看到不少有创意、结合当地目的地或当地文化的主题酒店诞生,由衷地为行业的多元进步而高兴。同时也关注到不少在优质旅游目的地的而经营管理一筹莫展的酒店; 有创意设计主题设计但经营队伍不匹配而造成经营管理无法达到预期的酒店。简单描述,都和人力资源有关,原因何在?
最近几年,设计师的舞台很大,地产开发商很忙,这两者和行业有关的都有作品:多元形态的酒店,而且数量很多, 目前还在不断增量。但是作为这个行业的末端,将以上两者的作品变产品的经营管理队伍,可是人员紧缺,各地各集团告急。属于服务业范畴的酒店,目前可以借助高科技减少部分岗位的人员,但是再好的硬件、再好的设计,缺少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的运作,前期投入的作品很难转换为好的产品,很难赢得理想的预期目标顾客。转换不能成功完成,目标顾客得不到,产品的收益转换率结果可想而知。很多项目在筹建期间,应该都做过项目定位和确定目标顾客的调研和决策工作,从市场的角度考虑了、从产品的角度也考虑了,但从人力资源匹配的角度是否也考虑了?目前太多项目尤其是单体酒店,都是在即将完工的最后1、2个月,紧急招募各岗位管理者和员工,而招募过程担忧的是是否有人来报名,似乎没有条件考虑来的人是否符合酒店类型和档次的工作要求。没有语言条件,如何在外籍游客心仪的目的地做好接待工作和服务、没有专业基础,如何能在短期经过培训达到项目预期的高规格经营管理水平;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如何打造品牌赢得目标顾客实现理想的投资回报?
记得多年前,给投资方审核一个国际高端品牌的项目定位报告,其中有根据目标市场客源的比例:欧美30%、日本30%、亚洲40%,根据这样的比例,在餐饮产品配套中有牛排屋、日餐厅、24小时咖啡厅和中餐厅。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于各岗位员工的基本要求外,加入语言配比的要求:40%员工能说英语,25%员工能说日语。从这样的定位、定产品和定员工招募要求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对于员工素质的要求一定是一个酒店项目整体定位中的保障部分,没有符合要求的员工和管理团队,失去如此关键核心,其他的定位和产品的实现只能是梦中产品。
当然, 条件好的人力资源是有价值与价格的。很多新建项目在前期在硬件装饰上投入的很多资金,有的甚至可以用过度来形容其投资,但对于投入在核心产品人力资源方面的资金,往往能省既省,不愿投入。可以想象,没有专业基础、不符合条件员工入职后,看到的只有人头少有工效,需要投入的培训时间和费用未必能即刻造就与产品定位匹配的人力资源。有这样的事实不知投资方是否意识到: 同样的品牌、同样的酒店,可以有经营管理不力现象,可以有经营管理成功阶段,品牌、地点、硬件都没有变,改变的是人,是酒店成功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人力资源。如果行业对于人力资源的价值再没有认识,持续发展将依赖智能机器吗?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