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可霄探寻外滩经典IP酒店之外滩水舍(上篇)
郭锡恩先生在回答“水舍设计方案里,最自豪的设计元素有哪些?”这个问题时表示:我们尝试通过对水舍空间的体验来捕捉上海的味道。
(迈点专栏作者 肖可霄)外滩,悬挂上海的一颗超级心脏。自1843 年上海开埠、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登陆苏州河畔李家场的170多年来,它这么扑通扑通,强力跳跃着。
外滩,属于中国的一个超级IP舞台,周恩来、鲁迅、杜月笙、蒋介石、卓别林、叶澄衷、周璇、赫德、尼克松、马克·吕布等中外IP人物,先后在此登场,为我们演绎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外滩。
我是个摄影爱好者,连续探赜拍摄外滩20年后,惊诧发现,原来,繁复浩渺如黄浦江一样的上海近现代故事,50%发生在外滩威严的银行大楼里,余下一半,则是在外滩酒店里发酵的。
这一次,探寻外滩经典IP酒店,我走进的是上海外滩水舍酒店((The Waterhouse at South Bund))。
夜幕下的水舍酒店
我入住时,水舍外是轰隆隆的南外滩改造工程,打桩、灌水泥,应和浦东蓬勃成长的建筑们
空间的模糊倒置
第一次迈进水舍大堂,看过太多连锁酒店的我们,一定飞快地滋生抵触。
裸露钢筋的混凝土方柱。残缺的、以前用在小便池的廉价瓷砖贴面。上海弄堂里常见的竖条小青砖地板。据说仔细看,还能看到墙上的弹孔。
这是废墟?
是施工到一半的工地?
还是一个现代装置艺术展的现场?
11号房,让我想一个晚上它的用途的30厘米边长、不锈钢的正方形匣子
随你怎么想。反正,这就是水舍,房价不输静安璞丽、还能与外滩半岛比一高低的Design Hotel。水舍酒店不Care你喜不喜欢它漫溢暗黄色铁锈的10多块金属板的外立面。水舍酒店自认为很合偷窥癖、自恋狂、设计癌上位、超爱臭美有事没事喜欢自拍的、自以为是根葱脑沟壑审美观与其他人大不一样的、早已精神消费升级超越睡好觉洗好澡的中产旅行者的胃口。
也许为了中和江边建筑物本身的咸湿戾气,那架进口白色木质六叉大吊灯,自三楼屋顶贯穿而下,质感之摩登,冲淡了大堂怀旧风格有可能带来的沧桑。目光略过长得很Feelstyle的椅子们,你看到底楼右边酒吧内墙上四道斜斜的“彩色圆点”矩阵图吗?8年前,水舍专门请国外艺术家飞到上海,大(chi)艺(bao)术(chen)家(de)挥霍骇人的耐心,用一个个小圆形彩色贴纸,手工拼接。它象征外滩上空的彩虹,还是隐喻上海外表涣散而内在的秩序感?这不得而知,重要的是,这些大约12000个的小圆点们,与承载它们的粗砺水泥墙面,构建成封闭而含糊的意象,散发出上海城厢真实的、潮湿的味道。
水舍墙外沧桑感的店招
水舍设计师,郭锡恩先生(Lyndon Neri),设计界的大IP。他与太太胡如珊女士创办了设计共和(Design Republic)。再次点亮外滩经典建筑的“外滩3号”,是他们的作品。9年前,我供职一家报社记者时,曾专门就此设计案例采访过郭锡恩先生,请允许我獭祭般引用郭先生对水舍建筑的设计理解,他说“凡是旧建筑改造项目,我们总会面临一个如何使‘新’与‘旧’融合的问题。无论它是完全拆除还是最小程度的保留原样,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需要如何在现有历史结构上进行改造并有个清晰的态度。你会看到,大部分室内结构都被保留下来,并且我们采用新的现代抽象形式与原有结构进行互动。例如,所有的房间的原有墙面都保留其原生态的砖墙表面,配以单件家具。对于房间内新的墙面,我们则选择了嵌入式组合家具。”
郭锡恩先生在回答“水舍设计方案里,最自豪的设计元素有哪些?”这个问题时,他是这么回复我邮件的:我们尝试通过对水舍空间的体验,来捕捉上海的味道。比如,我们保留了原有的楼梯,屋顶花园的加盖,耐候钢的使用,回收的木百页窗。 我想我更希望这是为旅行者而不是游客准备的酒店。为捕捉上海精髓, 我们探究了三个重要问题:一、来自上海“弄堂”的灵感;二、公共和私人空间的模糊倒置;三、新和旧的对比。
公共和私人空间的模糊倒置,是水舍酒店设计的重要特色
一个小插曲。今年国庆长假我入住水舍时,本想8年后的这个下午茶请郭锡恩先生过来面聊向他讨教酒店建筑设计的。一个对设计师圈子熟稔的朋友Gary,立刻朝我泼了冷水, Gary发来微信语音:肖啊,这家设计事务所,屌爆得很。他家联系的100个设计项目,只要觉得不喜欢的,首先就砍掉90多个,Lyndon不大接收采访,出名的性冷淡。
窥视与反窥视
“窥视”,是我喜欢的作家沈嘉禄在评价我喜欢的长篇小说《繁花》的一个关键词。
“康总说,上海人过去讲‘不怕天火烧,就怕跌一跤’。梅瑞说,啥意思。康总说,房子是租来的,烧光无所谓,自家西装,一百零一身,跌了一跤,穿啥呢。”《繁花》作者金宇澄,这位头发“孤岛”的上海文学杂志主编,泯着一小口黄酒,笑眯眯地写着。
巧,《繁花》电影版权,被在水舍办过私人派对的装逼墨镜导演王家卫,买走了。“小鲜肉”吴亦凡会不会来水舍出演《繁花》男主脚?有可能的。
买下金宇橙长篇小说《繁花》电影版权的导演王家卫,在水舍办过私人派对。读过这本很上海的小说,再入住外滩水舍,一定感触在心。
“窥视”,也是我入住水舍11号房的直接感受。
是不是因为这栋房子“前世”曾做过日本宪兵总部的缘由?设计师幽默地为客房加入“牢笼”元素,我入住的11号客房门上,除常规“猫眼”外,还在窥视孔下方加装了12*15厘米的小“钢窗”,客人若在房内打开这个迷你牢房小窗向门外窥探的话,肯定有奇特的禁锢感受。
萌炸了。11号客房门上,除常规“猫眼”外,还加装了小“钢窗”
11号房的盥洗区设计
我不知道设计师是怎么想的。一进入11号房门看到的这个盥洗区设计,觉得怪怪的。一个巨型“洗衣池”模样、混凝土堆砌的水泥槽,将洗漱区和浴缸,合在一体。“你随意我干杯”口吻,这让我回忆起很多年前我住过的学校男宿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和情景。幸好,客厅里的沙发,一看就是尖货,3条腿的落地灯,还有骨骼清奇的椅子,为水舍扳回一局。它们没有旧时代的遗风,只有资本时代的享乐观,它们是豪塞(E O.Hauser)写作《上海:买卖之城》(shanghai,City for Sale)里的高级道具。它们隐忍着,闷骚。它们负责卖,我们负责买。它们负责输出有质感的高级黑和欲盖弥彰的钢白色,我们负责拍摄发朋友圈。
我入住水舍11号房的主卧
11号客房,最出挑的,是2个阳台。一个半封闭,客厅外,仲秋早上10点钟光景,阳光,化身风软软的暖色调身子,用85度这个角度,牛奶般晒在木栅格地板上,楼下是餐厅,从这个阳台,隔着露天餐位,你能远望到餐厅内影影绰绰的人影。还有个阳台,露天的,卧室外。一桌,一椅,一个1.5米乘以5米的长方形四维空间,那面高约6米、不加美饰的、原始的墙,几株植物,顽强地冒出头来。两个人,若就着杜月笙这个老上海话题,在这喝喝茶,劈劈情操,是极好的。
水舍客房的设计局部
窥视与反窥视,是客房的设计意象,你只要注意观察,客厅、卧室的墙上,各“破”出一面“窗”,虽然是象征意义的。它们皆两层,我试过,第一层玻璃窗,可轻易打开,里面的第二层,其实是镜子,固定住,打不开,只看到透出一星亮光的缝隙。
我看了携程对水舍的点评后,笑出声来。住客对水舍的态度,分两派,一为扬水派,爱之若蜜,“斐然成章,不知可以裁之”,褒扬到 “繁复的艺术感”这个崇高评价,高举5分这个满分;另一派是落水派,恶之若砒霜,“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恨恨给出“一千五六的房间除了一张床在中间就放不下什么东西”这个1.3分。其实,我公允说,水舍好多个细节,做得不错的。像客房的毛绒人字拖,书写流畅的粗头水笔,小方格便签纸。即使是放腌臜物的清洁袋,也一丝不苟小心地贴上LOGO和英文店名、地址。当然,有的设计,在我看来是莫名其妙。比如我入住的11号房,左床头柜内嵌约30厘米边长、不锈钢的正方形匣子,居中有凹槽,设计精巧,还有一小钢门可上下推移。尽管我睡过200多家各式酒店,可我实在整不明白这个金属物件到底派啥用途。是装入住土豪的欧米伽手表?还是装大金链?我真的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我倒是想出来了:它大概是装香烟灰的。哈哈,这定是一个自恋狂+烟鬼的设计。
携程住客对水舍的点评态度,一为扬水派,褒扬到 “繁复的艺术感”这个崇高评价,高举5分这个满分;
携程住客对水舍的点评,有的给出“一千五六的房间除了一张床在中间就放不下什么东西”这个1.3分。
(未完待续!本文图文作者肖可霄,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