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竹:再谈三四线城市酒店经营
再谈十个问题
5月15号在贵阳的分享结束后,认识了各地的朋友,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案例都直指运营团队的专业性。由于本次来的大多是属于三四线城市的朋友居多,个人觉得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类城市的有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地方,所以我花了一段时间与大家沟通,了解酒店的经营情况、管理措施和团队建设,了解投资人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思路。
简单的归纳总结了一些共性的问题表现:
1.管理人力资源匮乏,专业性不强
2.信息不通畅,缺乏交流学习机会
3.重视依赖OTA平台,忽略线下拓展
4.酒店产品设计缺乏专业性,对商圈市场调研缺失
5.酒店停留在住宿产品层面,对品牌文化输出不重视
6.大多数酒店OTA平台评级偏低,造成高投入低回报
7.IT工具不健全,同时使用上存在不会用、用不好的情况
8.酒店内部缺乏计划目标管理,对人员薪酬设置不科学
9.培训体系缺失,老观念根深蒂固,依赖亲戚或好友管理
10.经营思维上缺乏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小富即安的大有人在
这十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三四线城市酒店的发展,大部分问题还是投资人的思维决定的,如果不能在思维上做出改变,任何寻求解决办法的想法其实很难实现。
目前较多的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是遵从投资人的意愿来经营酒店,甚至有部分职业经理人都懒得思考,一切都按照投资人的方法来执行,执行力是有了(有的连执行力都没有),但不会对结果负责。相信所有的投资人都不愿用这样的职业经理人,都希望职业经理人能为酒店创造最大化的价值,但不放手让他们干,又如何能发动其主观能动性呢?
如何在放权和管控上把握好尺度,也是对投资人能力的考验,所以酒店投资人更应该学习。对酒店发展战略、经营战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才能引导酒店良性、持续发展。
那么以上的十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01、问题1、2、9
问题1、2、9主要是因为较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为获得更好的发展出走一二线城市,也不愿放弃大城市高薪和发展机会而回到三四线城市工作。同时三四线城市信息相对闭塞,导致本地人员间的交流学习机会少,进步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始终处于较为落伍的尴尬局面。这个里给到几点可以尝试:
1.酒店内部搭建培训体系,对中层、基层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周期为每月至少2次,主要对工作流程、服务技巧、销售技巧、酒店文化、本地特色、考核方案、提成方案进行培训,对中层加强数据分析、管理技巧、营销思维进行培训。培训的方法和要点在之前有专题文章详细讲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后查看往期文章。
2.由于需要对中层、基层员工需要做培训,倒逼店总或投资人进行学习、总结,形成内部驱动。店总或投资人需要定期参加一些外部的交流学习,参训前应提前根据课程内容列出酒店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带着问题参训,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在参训时应与同行、培训老师积极主动交流,了解市场发展变化、自身问题解决方案、选择合适的先进工具。尤其是定位相当、市场规模差不多的经营能力较强酒店,应当保持长期及时有效的沟通,互通数据,找出自身短板,找到增量及实现办法。这样有效的参训,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同时提升酒店经营收益。切忌参训只是走个过场,回到酒店后一定要总结学习成果,并及时分享到中层员工,让学习收获所得能第一时间传递到团队。
3.除了外部参训及交流外,自身需加强学习能力,可以选购一些参考书籍,无论是关于服务还是关于营销、服务的书籍都可以学习,包括其他行业的一些优秀书籍也可以借鉴。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经验和方法都是互通的,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也需要好的学习方法,这类将学习方法的内容比较多,大家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提高效率的加速补课。
02、问题3、4、5、6
问题3、4、5、6点是酒店定位及产品设计与后期运营的关系,这个主导权在投资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产品一定不是投资人个人喜好的体现,一定是商圈市场客群喜欢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关系投资回报、关系酒店生死存亡。
现在的酒店住宿产品不仅是一个住宿的解决方案,应该包括我们酒店对生活的态度,对某种生活方式的体现,也就是酒店输出的应该有文化。有文化内涵的酒店溢价空间更高,更受市场喜欢,而且这种喜欢是长期且持续,这是保障酒店长期经营收益的根本来源。所以在酒店项目启动之时一定要有整体的策划,针对不同的商圈、不同的城市文化、不同的客群(这个客群一定是商圈主流人群)制定相应文化属性的产品,并以此基准建立会员及价格体系、服务体系、培训体系、工作流程等等。
切忌仅凭自身喜好随意搭配产品风格,导致投资回报遥遥无期。找专业的酒店设计公司,将运营思维植入设计中是正确的解决办法,在营酒店也可以借助专业的酒店设计公司对软装、局部进行调整,微调、小调代价小,带来的增长一定会远远超过现有。既然重视和依赖OTA平台就该按照OTA的要求去匹配,别在平台评级的时候吃亏,本来投入很大,因设计的时候少设计部分配套,导致评级不够,在低星与一些旅馆、招待所打价格战。这次交流中有很大一份酒店都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利润微薄。而这些不是调整管理团队就能实现高增长、高利润的。
03、问题7、8
问题7、8是目前大部分酒店的短板,即对酒店数据不敏感,这个之前有多篇文章写到过。目前是大数据时代了,国内的各大公司都在用各种方法收集客户数据,通过各种算法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而我们酒店行业尤其是单体酒店受限于收集数据能力,不能获取更多的大数据,但酒店自身数据,尤其是在营酒店,有历史数据不分析,不会分析,分析不透彻,导致我们很多时候的决策根据基本上来自经验和对市场的掌握程度,这样的决策无疑是在拍脑门,其结果我们可预见。
所以建议大家认真对待酒店数据,利用身边任何可利用的先进工具,让其帮助我们分析、体检酒店问题,找出增量点,提升我们经营能力。绝对优秀的店总难找,但执行力强的店总相对好找很多,只要我们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加上执行强的团队,相信运营水平不会差到哪里。关于数据分析的一些方法大家可关注后在往期文章查看,里面有大量的方法和案例。
04、问题10
问题10是最重要的点,不解决这个问题,酒店运营当下看起来不错或还能赚点钱,未来一定不会好。中国各朝各代都有盛极而衰的历史,如果不具备居安思危的思维,不去接受新鲜事物,不去外面看看世界变化,停留在原地,受限于狭小市场成就,确实不太适合做酒店。投资人、店总都应该具备长期战略眼光和格局,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微创新的能力,才能带领团队继续进步,在不断增加对手的市场中取得更好的业绩。这短短几十个字无法改变一部分人的固有思维,但如果能给你启发,相信改变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以上主要是在思维层面跟大家讨论,具体的问题还是需要结合根据酒店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逐步调整,最终实现将酒店调整到收益最佳的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