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路在何方?

迈点网 · 栗书河专栏 · 2022-04-30 08:08:28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调整拓宽服务行业及职业技能领域。

(迈点专栏 栗书河)2022年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在即,作为专业或专业群建设必要的“产业分析报告”、“产教映射关系图”“职业岗位能力清单”等基础研究成果支持缺乏,是摆在院校旅游类专业建设者面前的痛点。从中央到地方要求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工作,要做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并动态调整、实时优化,实现与产业发展协调互动。解决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重大结构性矛盾,建立健全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发展,是职业院校与专业建设者的基本功课。

找到专业与职业对应关系,是旅游类专业或专业群建设的首要问题。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阶段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清晰准确。在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初期,以外事旅游接待服务知识与技能为教育教学核心,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到访中国的国际人员接待服务工作培养业务骨干力量,以计划分配形式向全国旅游外事接待单位培养了实践型“干部”人才,酒店专科毕业生在一线接待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上海旅游专科学校被《文汇报》等媒体誉为“酒店业黄埔军校”,激励了全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规模发展。

20年前我国经济发展经历高速成长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生活消费超过国际中产水平,国内旅游大大超出国际旅游规模,出境旅游远远超过入境旅游规模,旅游产业与餐饮住宿业也发生了以服务国际游客接待需要,到服务人民幸福生活需求的重大转变。由于体制机制因素,职业院校旅游类酒店管理等专业教育教学还沉浸在“刻舟求剑”时代,继承发扬着上个世纪的人才培养光环,继续着服务技能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院校一方面对应着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职业技能标准,细致深入地培育着服务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以管理专业培养管理人才为目标,期望吸引招生扩大办学规模。但是,从近二十年的专业毕业生行业内就业与发展结果来看,每个旅游类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人员都能清晰看到发生的现实。

时至今日,像40年前一样搞清楚教育教学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已经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思考的“哥德巴赫猜想”。每个专业带头人都期望能站在高等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行业适应性视角,审视掌握行业的发展与人才成长的规律,厘清专业培养定位与行业职业岗位的关系,有着“借我一双慧眼”的诉求。

就高等教育的酒店管理专业而言,管理型、技术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定位,然而以院校教育教学条件与能力,专业毕业生就可以成为在行业就业与发展的管理或技术岗位人员吗?即便是在40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专业毕业生能得到的也只是“干部”身份,并不一定就是管理或技术岗位,走上管理与技术岗位者一定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担负相应职责任务的人。

一个酒店企业或部门负责人要承担的是资产保值与收益、客户的满意与品牌信誉、员工的认同协作等要求,需要在与多维人员实际工作互动连接过程中,成功应用习得知识形成自我的工作智慧价值,这不可能是在院校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的。如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医生培养,不仅需要系统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在导师带领下的临床实践,需要每天的查房、接诊的观摩体验与自我知识应用的实际检验经验积累。

现实中即便是有管培生培养规划与能力的企业,也鲜有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与职业教育内容直接融入的案例。目前企业与院校教育互动还停留在把实习生当做服务生状态,无论引企入校还是导学入企都是概念形式操作。最有操作可能的是在企业基层班组实际工作1至2年的实习生,毕业就地转化为班组负责人,管理能力的迁移性只有在企业确认适用的前提下才会得以转化,而院校又在坚守实习管理教学规范的固化刚性要求中自废了武功。

以管理类型岗位职业人才培养视角,职业院校为受教育者建立实际工作场景下的管理工作实践学习环境是最大的实际问题。

再以技术型职业人才培养视角看,目前在实际企业中有哪些工作岗位以服务技术型岗位存在吗?有也是烹饪加工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及高级财审的岗位,没有餐厅、前厅、客房服务的高级技师单独配置岗位的情况。院校学生在企业服务实习中形成与获得的服务工作能力,距高技能人才的标准甚远,包括院校职业技能模拟大赛的项目,也不具备技能迁移转化的更多价值。

酒店管理数字化运营专业新概念会为院校专业教育带来新的转变吗?

信息数字化技术做为酒店企业运营与管理系统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普及,但这只是标志这酒店管理与业务骨干人员的岗位胜任力要求又有新提升,并不意味着酒店企业出现了应用信息数字化系统工具独立工作的新岗位。因此,对于院校专业教育教学而言,酒店管理或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不会因名称或课程名称的改变就可以实现专业建设的提质培优。

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调整拓宽服务行业及职业技能领域。

在国民经济行业统计标准中,旅游饭店或高档酒店仅是餐饮住宿业大类的一个住宿业小类,包括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及全部的酒店管理专业院校超过千所,聚集培养这一小类的专业人才的赛道上早已人满为患,专业大学生在经历一场服务实习后纷纷“立志”,毕业后就业一定要“避开”自己所学专业。而在餐饮住宿业中江湖地位日益显赫的连锁企业、集团企业,面临着每年千百家新店开张而管理人才资源后继乏人的窘境。因此,酒店管理专业改革就是要把人才培养服务的行业领域,由40年前的服务高星级旅游饭店人才需求,拓展到服务国民经济餐饮住宿业全领域人才发展需要。

餐饮住宿业集团或连锁机构的中小型运营店的一线经营管理岗位,餐饮住宿业企业的品牌与产品互联网运营岗位、餐饮住宿业从业者的情绪劳动职业心理健康管理岗位,餐饮规模化供应企业饮食创新科技应用岗位、及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的住宿业民宿设计与运营管理岗位等等,亟待院校教育资源的主动定位对接配套。所以,酒店管理专业改革就是要把人才培养服务的职业领域,由40年前的服务领域职业岗位需求,拓展到运营技能职业岗位人才需要。

《职教法》规定“职业学校应当依法办学,依据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根据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自主设置学习制度,安排教学过程”,但是一所职业院校基本都设置多个专业,作为校内教学管理是多个专业一个规矩,旅游类酒店管理专业等与工程技术类专业无差别教学体例管控,这就导致学校有自主权,但专业除内容外在教学过程要求上恪守固定学时要求,基于学生个性发展与遵循企业实际的实践教学的弹性管理没有落地。酒店管理专业改革就是要把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学管理规范要求,按照尊重行业实践需求和职业人才培育的客观需要落地。

最佳东方酒店与旅游人才职业发展研究院的最新观察与研究发现,已经有部分院校开始关注行业平台的人才培养数据成果,即酒店业教育贡献院校研究排名。也有些院校主动提出与行业平台合作,研究岗位招聘信息大数据中的职业岗位能力清单的意向,我们相信还有更多追求专业建设高质量提升的院校,正走在通过行业平台协作实现教育资源与能力充分释放的春天大道上。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1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