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浅谈酒旅行业的大题目和大观点(连载17)

迈点网 · 魏小安专栏 · 2022-10-13 08:47:17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消费也在变化,供给必须变化。所以我们的认识也要变化。

(迈点专栏 魏小安 本文是2020年6月3日在联合会会议上的发言)

这几个材料我今天上午都看了一下,感觉题目很大,但是缺少大观点。大题目应该有大观点来对应。所以我不是一个材料一个材料的说,我说说看下来的感受。疫情我们都感同身受,隔离三个多月,将近四个月,隔离结束以后,我现在出差已经出了四次了,后天是第五次,大后天是第六次。我之所以这段密集出差,我就是想看一看下面的实情如何。因为在北京好多感受不到,看资料,在网上看,也感受不到,就像我们在网上开会和在现场开会的感觉完全是两回事。

    我前天在山东讲课,600人的会场,300人听讲,也是隔着。但是就是这样,讲课和网上的感觉完全不同,因为有现场的反馈。而且实际的很多情况和我们在网上看的这些资料不一样。网上的资料很多都夸张,尤其是标题夸张,要不夸张,不足以吸引人。所以要是在网络上这么看,哇,我们别活了。但是你在下面一跑,发现大家活下来了。

    所以这几个材料给我一个感觉,思路传统,范围传统,还是局限于传统的旅游业,思路也是就传统说传统。可实际上呢,就我这几次出差看下来,业态越丰富的抵抗力越强,领域越开放的抵抗力越强,确实如此。我们现在影响第一大的就是旅行社行业,导游现在都开始网上卖货为生。但是这个行业,我早说了,早就该倒闭了,没有疫情也该死了。为什么?不进步。导游都是人精,用不着操心。疫情影响他转行了,但没有疫情的影响他也未必能够干得下去。所以越传统的这次越难过。第二,酒店。除了这两个,我觉得好多影响并不大。影响都有,或者说都很大。但是真正伤筋动骨的不至于,就看你怎么做。比如说在无锡看到一个餐厅,和那个老板也很熟,我每次去了都到那儿吃饭。我问这次怎么样?说比去年同期增长50%。为什么?原来是堂食,疫情一来,不许堂食了,马上外卖就出来了。疫情结束,可以堂食了,外卖培养起来的客户说你外卖绝不能停,你这口饭我们吃顺了,现在什么影响都没有。像灵山集团大概影响1亿的收入,对吴国平来说,1亿不算什么,没有伤筋动骨。现在就希望室内能够开放。那天我去看梵宫,政府派人看着,那天去梵宫就一个人,超国宾待遇,那种感受太独特了。他说你一个人无妨,但是我指着这个挣钱呢。实际上大家都有这个感受。但是总体来说没有伤筋动骨。

    这样的话,我觉得好多东西我们得换个思路来谈。我们还是就这点传统的事来说这点事,这样恐怕不行。我有这么几个看法:

第一,疫情改变世界旅游,很自然也改变世界旅游城市,也改变每一个国家的旅游业。恐怕还不光是一个疫情,这里面有一个核心叫不确定性。我这几个月读了四本书,一本叫《随机漫步的傻瓜》,一本叫《黑天鹅》,一本叫《反脆弱》,还有一本叫《非对称风险》。这是讲随机理论的一套书,塔勒布的书。我看了很受启发。

    这里面,我觉得我们将来面对的随机性太强,黑天鹅频出,不确定性是根本。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想预测,包括分析,一定要把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容纳进来,这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因为我们原来习惯于线性思维。从A推到B,从B推到C,就觉得可以判断出来。可现在能判断吗?所以这是我们研究这几份材料的一个前提。

    但是问题就在于会形成一个悖论。你在这儿强调不确定性,强调随机性,那还预测什么啊?这几本书理论和方法上都有启发。即使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仍然可以分析,仍然可以预测。所以在这个前提之下,我觉得短短半年时间,我觉得从旅游的角度有几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旅游的方式变化了。比如说今年五一反映的很清楚,自驾车、营地、民宿、城市休闲、乡村休闲,这是几个比较热的点。这就是一种方式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范围的变化。因为长途奔波的这种范围,现在是在管制,不允许,实际上散客跨省早就开始了,但是大家也还是含糊。所以很自然,如果说把这个放长一点,尤其是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那么范围的变化会形成一个常态,方式的变化也会形成一个常态。

    第三个变化,目的地的变化。观光旅游一趟行程,比如说走五个地方。现在不行了。所以很自然,旅游的新常态就是近距离、多频次、低单价,但是要求深度。实际上不光是疫情产生的变化,从整个旅游发展过程来说,比如说日本人的旅游,20年以前就讲深、近、短。近距离、短途目的地,但是要深化体验,20年以前就是这个过程。

   下一步有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旅游城市的变化。旅游城市的变化实际上就是目的地的变化。也就是说旅游城市作为目的地的主体更加突出了。这样的话,一站式、深化感、场景化,这种要求就会很强。

    比如说我们原来一说目的地,是一个国家。现在说目的地很少说一个国家了,也很习惯了。比如说外国人到中国来,你去哪儿?我去上海,去北京,去西安,因为这是我们几个比较有名的城市。同样,我们到法国,你去哪儿?去巴黎。这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什么?目的地国家的概念会转化为目的地城市概念。这种转化对旅游城市的发展是有利的。不再像以前,到一个国家,跑多少天,跑多少个地方,恐怕大家都得有点含糊。像我们去年跑约旦、以色列,一跑15天,七八个城市这么跑下来,现在还让你这么跑,你敢吗?肯定得含糊。问题是这样的东西会不会成为一个常态?我的看法,会是一个趋势性的。恰恰是在随机性强,黑天鹅频出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家追求就是深、近、短,就是一站式、场景化。

    即使就国内旅游来说也是这样,我现在出门也一样,不再是一串跑好几个城市,就一站,一站之后回来歇几天,干吗非得弄一串积累到一起跑?第一,累。第二,风险高。所以不能不想这些事,这是我的第二个感觉。

    第三个感觉,旅游是生活,更需要现场感。人家现在说,线上可以替代一切。绝不能替代,线上会议的效果和现场会议比,就是差,线上教学的效果比现场教学也比不了。这种现场感的追求,神游代替不了身游,这实际上是旅游城市发展的根本。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之中,研究跨界,旅游也要跨界。现在是外行也跨界进入旅游,旅游为什么就不能跨界跨出去呢?如果我们还是就传统旅游说传统旅游这点事,那就太保守了,也对应不了这个时代。反正我现在看到的,只要是跨界了,生命力都强了。我刚才只是举了一个餐馆,它的内容丰富,实际上更多的是跨界。比如说我碰到了一个旅游汽车公司,200多部大巴,我问他怎么样?他说我到现在没有开一个人,没有少一分钱,但是收入没有了。还能撑得住,下一步有信心,为什么?因为旅游汽车公司以前就基本不拉旅行团。第一,服务政府。第二,服务班车。第三,服务教育。主要干这三个,偶尔有个旅行团,那么弄个车上去就完了。这个旅游汽车公司已经从根本上转型了,所以就能够活得下来,要不然怎么可能呢。所以这些东西,包括我们现在很多酒店,酒店转型早的现在日子就好过,死扛着酒店的日子就难过。很自然,这里面这些东西都在变化。都在变化,我们就这些变化提点新观点。

还有一个看法,既然大题目就得说大观点,就像这个材料讲的,我现在看对旅游的冲击是三重冲击的叠加:

第一重冲击,疫情冲击。疫情冲击是阶段性的,我们现在不敢说短期,但是至少它是阶段性的。影响很大,但是阶段过去就过去了。

    第二重冲击,经济冲击。经济冲击是一个中期的冲击。我们不好说危机,就世界来说,危机状况实际上已经呈现了,我们也是如此,但是我们还是说冲击,这是第二重冲击。这是一个中期的冲击。

    第三重冲击,全球化的变化。全球化格局变化的冲击,这是一个长期的冲击。所以短期、中期、长期三重冲击叠加到旅游头上,这是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事,尤其是全球化格局的变化。严格的说,最近20年全球化发展,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们现在挺全球化,我们的态度最坚决,也很自然。到了这一步了,没有全球化了,中国就撑不住了。甭管怎么挺我们也得挺。但是全世界以特朗普为首的是一个全球化退潮。所以现在一说就是新型全球化,很可能是一个地球,一个世界,几个体系,很可能就是这种格局。

    这些东西的产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是短期、中期、长期这三重冲击压到旅游头上,我们都会感受到的。这个事我觉得我们也需要考虑。至少把这个框架拉出来了,尤其在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包括我们旅游城市未来的展望,这些东西恐怕都需要谈。

    可是我现在有一个感觉,为什么我刚才说目的地主体在变化,这么多年我已经看出来了。美国联邦政府没有旅游局,联邦政府也不把旅游当回事。可是各个州政府、城市政府不同,洛杉矶都要在北京设一个办事处,态度完全不同。实际上已经反映出了城市作为目的地主体的这种发展趋势。如果下一步,这种全球化冲击的产生出变化,我看以城市为主体的目的地发展更会成为一个比较稳定的、比较长远的这种趋势。我只是谈观点,这些观点都需要论的。我感觉我的观点是对的,但是我们需要论证。

    再比如说这里面说到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对旅游而言是工具,不是目的。如果说数字旅游变成我们的目的了,那大家谁都别干了。但是我们借助数字经济,把它作为一个工具,让这个工具越来越得力,这是很好的。千万不能把它当目的,把它当目的就等于我们自己断了自己的路,更何况也不可能成为目的。我看过一些新技术的展示表演,看完了,我就说怎么也替代不了实感、现场感。

  实际上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休闲度假会进一步起来。很简单,观光是了解世界,度假是认识自己。我最近体验了一把度假,这种感觉太舒服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感觉到对自我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现在。所以今年我总的判断就是城市休闲、乡村度假成为主体。然后短距离、高频次、低单价。这个已经形成了普遍的方式。如果说放开了,可以跨省旅游了,可以跨省旅游也很难回到过去了,真是很难回到过去了。因为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想,很多地方我都去过了,我们还要这么拼命玩吗?更何况这几个月隔离下来,我们的中产阶层基本上被榨的差不多了,我们的底层基本上被榨干了,也没有更大的效应了。除非你是狂热的旅游爱好者,那么可以换个方式,穷旅游,那个也一样,就是消费也在变化,供给必须变化。所以我们的认识也要变化。

我总的看法,一个是我们在大框架之下要有一些大观点。另外一个,在新形势之下我们要有一些新观点,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航空不行,旅游不行,酒店不行,邮轮不行,依次说这么几句话,这些话好几个月之前我们都说过了。

魏小安:自驾车与环太湖(连载16)

魏小安:中国旅游发展需要头部企业(连载15)

魏小安:漫步拈花湾(连载14)

魏小安:疫情下酒旅企业的危机与转型(连载13)

魏小安:疫情下的底线思维(连载12)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