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案例,安仁古镇:川西建筑文化精品,中国博物馆小镇
安仁古镇正在进一步打造在空间形象上沿承民国风貌,在产业上拓展升级的旅游目的地城镇
安仁镇历史悠久,有保存较完好的川西风格的明清古典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邑刘氏地主庄园也位于此。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博物馆小镇、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小镇。
基本情况
地理区位


安仁镇(东经103°37′12″,北纬30°30′37″)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西部、大邑县南部,东临崇州市杞泉镇,南接新津区方兴镇,西连邛崃市冉义镇,北靠大邑县苏家镇。小镇下辖6个行政村,28个居委会,行政区划57.22平方公里。
安仁镇距离成都中心位置42公里、大邑县城8公里、双流国际机场38公里、成都西站39.6公里,处于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上。其地理区位为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西控区域,属于城市农村融合发展试验区,也是成都市文化旅游功能区、文创类功能区和文博产业的聚集之地。

历史沿革
安仁古镇历史悠久,至今1380年有余。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即取仁者安仁之意,建安仁县,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早于大邑建县50多年。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县建置撤销,其区域划归大邑县。小镇逾千年未曾更名,民国时期,安仁刘氏家族云集“三军九旅十八团”,刘文辉、刘湘等军政要员崛起,这一时期军阀豪绅大兴土木,修筑了诸多中西合璧的公馆,在安仁留下了独特的川西民国风格建筑群,被誉为“川西公馆建筑文化精品”,安仁镇也因此被称为“西南外滩”。
人口情况
根据大邑县地方官网数据,2018-2021年,大邑县总人口连年下降,2021年,大邑县总人口约51万人,比上年下降0.63个百分点,总人口降幅有所收窄。其中安仁镇常住人口为10.5万人,为大邑县前五位的镇街,小镇大学及以上学历近1万人,排名全县第三。安仁全镇居民直接从事文化旅游的从业者占36.9%,间接从业者占23.1%,文旅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率超过30%。



小镇荣誉
安仁镇是国家级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园林城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四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联合向成都大邑县安仁镇授予了“中国博物馆小镇”。2016年10月,安仁镇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10月,小镇入选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并于同年11月获得第二届博鳌国际旅游传播论坛年度文旅小镇。2019年10月,小镇入选首届“小镇美学榜样”。2021年,小镇入选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镇”名单。2022年7月,安仁古镇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旅游景区。

产业发展模式
以博物馆群落为核心,三文产业
综合规划


安仁镇拥有全国最大的博物馆群,其中抗战博物馆群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2座分馆,已全部建成开放,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其他博物馆还包括512地震纪念馆群,钱币博物馆,电影传奇馆等。发挥博物馆群的优势,打造世界级的博物馆小镇。
博物馆群落是安仁的核心文化资源,也是古镇改造发展和文博文旅文创产业发展的关键。安仁镇的整体规划是涵盖文旅文博、影视、音乐、旅游度假、博物馆业为主导的新型服务业集聚区。安仁把文博旅游和文博艺术列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博物馆旅游、会展会展、鉴定评估和拍卖行四大板块为主,同时发展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两个配套产业。

“文博”是安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打造大 IP、打造古城魅力的关键。“文旅”以其强大的流量导向特性,为安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在吸引大批游客的同时,也为“文博”的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为“文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推动力。“文创”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和行业性质,将会形成安仁的工业集群,形成一个平台,从而为“文博”注入活力,为“文旅”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的要求,文博文创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将在2020年建成,博物馆业产业增加值达到五十亿元以上,并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具体地,2020年实现引进65家以上的博物馆和5家上市的文创公司,以及百亿元以上的旅游总收入。到2035年,实现全市博物馆产值增量210亿元以上,累计引进博物馆100家以上、上市文创企业10家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500亿元以上,打造一个全面发展的产业链样板区。

川西平原上有10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占四川省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的 50%,有16个省级特色小镇(含国家级特色小镇),占四川省省级特色小镇的38%、在这16个特色小镇当中,文旅型特色小镇多达10个,是川西平原特色小镇的主要类型。安仁镇牢牢把握自身独特性,建立核心竞争力,形成特色小镇的符号识别,并应用于城镇化和城镇空间的建设过程中,走出文旅小镇的独特发展之路。

提升核心IP能级,加强科技创新
产业支撑
1.宣传平台与产业能级角度
从宣传平台与产业能级来看,安仁镇依托刘氏庄园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公馆老街三大核心资源,常态化举办中国文化名镇博览会、安仁论坛、中国网络电影周、 成都友城音乐节、一带一路·世界城市文化旅游论坛等品牌活动,建设西部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西部文化藏品拍卖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三大国家级功能中心,搭建高频头部流量,协同衍生。

安仁论坛以国家发改委为主要引导部门,国务院参事室、世界中国文化推动会和华侨城集团公司等联合倡议并主办,于2016年在成都大邑县安仁小镇召开国际高层次论坛。截至目前,安仁论坛已经成功举行了六次,它集研发交流、策划、工程建设、管理经营、宣传展览等功能于一体,落实了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2016年《有关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8年9月,首届国际中华名镇展览会在安仁镇华侨城文化创意园内举办。活动由国际中华推进会发起,华侨城集团、碧桂园集团、西安市曲江传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致力于推动小镇的向外出走和国际间合作,尤其是把好的海外小城镇发展经验和文旅IP带到中国,会上集中介绍了四川省以历史传统文化为重点发展特色的乡镇经验,为各大历史文化名镇提供沟通协作、科学规划与设计和品牌宣传平台。此外,安仁镇借助其他大型论坛等活动,如博鳌论坛来积极提升影响力,促进了自身的品牌推广、众创孵化等。

2.场景升级与技术应用角度
安仁镇营造“博物馆+展示空间”、“博物馆+文创空间”等消费场景,并加强信息化网站建设。当地引进轻奢酒吧、方知书屋等新消费热点,建设华侨城安仁公馆国际酒店群, 建成威士忌、徕卡、红酒等微特博物馆10个,使其消费方式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今时今日安仁”人文新消费融合场景获评2020年成都市示范应用场景支持项目一等奖。

在线上安仁古镇官方旅游网站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互动体验中推出的图游安仁、VR全景、语音导览功能,让游客通过网站便可网上游览,一键“走进”安仁古镇的各个景点。在线下,安仁华侨城通过影像、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立体呈现了九件国家宝藏,融合传统博物馆线下的展览陈列教育等功能,向消费人群抛出了新的吸引点和活力点,既吸收了传统项目的精华,又拓展了现代旅游空间。通过以上手段,安仁镇打造国际化消费场景,进一步强化了博物馆IP。

同时,在全局控制上,安仁古镇投入了近3000万元用于全域旅游大数据建设,实施智慧景区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建成了安仁古镇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完成了包含电子商城在内的景区网站、微信、微博渠道建设,建成5G基站55个。

3.产业链支撑角度
从产业链支撑来看,安仁镇努力打通上游文创产业,发展艺术品生产、影视制作等,配套博物馆产业与当地旅游资源拉动消费。安仁古镇设立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建川文创街坊、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双创园等展览展示和创作空间,引入深圳文交所建成深圳文交所西部运营中心,构建“展示+交易+创作”的文创产业链,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容支撑。
总的来说,功能中心与宣传平台的搭建为“世界-中国-成都-安仁”重构发展尺度思维提供了落实的渠道,使安仁镇得以延展连接不同的空间范围尺度,而小镇加强自身产业建设、设施升级,通过线上新媒介与线下游客观览实现地方与全球的互动。

经济发展
2021年,大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0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31.35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52.00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9%、39.9%和48.2%。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1.4:47.9,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驱动作用。

旅游综合收入迅猛增长,文旅产业对于安仁镇经济和就业贡献重大。根据安仁镇管委会与新闻相关数据,安仁镇2015年旅游接待人次551.36万人次,综合收入11.43亿元;至2019年旅游接待人次为743万人次,综合收入23.67亿元。2015-2019年旅游接待人次年复合增长率为7.74%,旅游综合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3.67%。

专家点评
安仁镇的闻名始于上个世纪。特殊年代的宣传需要,使得安仁镇“因祸得福”得以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城镇总体格局和民国时期形成的大型公馆建筑群。城镇凝固了川西近代史的百年风云,累积了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世纪以来,民间文化投资为安仁镇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依托既有的传统街区,建设形成的一系列主题博物馆不仅带来了丰厚的文物馆藏,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旅游人气。这一改变促成了安仁城镇传统产业结构的更替,同时也实现了对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

安仁镇基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拓展,依托地处川西平原腹地的田园景观和丰富物产资源优势的一、三产业互动的复合发展模式,充分立足于本地自然、景观、文化、乡土资源特点,探索了一条植根川西“原生态乡土文化”带动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道路。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远的影响力使得安仁镇先后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博物馆小镇”、“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小镇”、“国家园林城镇”称号。现阶段,安仁镇正进一步立足既有文化旅游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自然风物资源,结合现实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城乡互补的现实需要,着力打造在空间形象上沿承民国风貌、做精做美,在产业上拓展升级、做强做大的旅游目的地城镇。

安仁镇作为在文化旅游小镇建设领域的先行者,探索过程中将持续面临着各种挑战。如何处理巨大的旅游人口和休闲人群对原乡民社会的冲击,不仅仅包含环境保护、社会组织、文化渗透、景观营造、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各类矛盾协调,还应该从决策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予以更进一步的完善。惟如此,安仁方可实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诗意栖居目标。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