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近60%的民宿年收入低于50万,有不少城市的民宿老板今年的收入都不足以支付房租成本,大量的民宿二月份、三月份入住率趋近于零。
疫情加速了品质旅游的进程,以高质量、个性化、深度体验为主要特点的定制游冲出重围,成为度假旅游行业复苏中远超其他产品品类的存在,引领国内旅游业务的高品质发展。
杭州西湖风景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景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喀纳斯景区位列年度湖泊型景区三甲。
华中西南旅游市场升温明显,花式迎新为文旅注入新活力;吉林、云南景区品牌影响力增强,追冷、逐热成时下热门旅行主题;纪念地型、特色街区型、草原型景区活跃度凸显,新晋自然景观类景区环比增长显著。
本月西南、华南升温明显,河北四川区域景区表现强劲;超四成景区排名上升,海滨型景区成游客跨年重要选择;MBI指数近六成上涨,贵州湖北景区品牌影响力凸显。
数据显示,2020年前10个月民航、铁路客运的恢复速度相对较快,9月份后均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85%以上。
考虑到国内旅游市场的回暖,预计中国国内旅游业未来更可能呈现“强劲复苏”或“疫市共存”的情况。同时由于疫情在全球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国际旅游市场波动仍会持续,对于出入境旅游市场而言,“市场低迷”这一预设情境短期内仍可能出现。
临近年末,“房住不炒”首次写进未来五年规划,行业的严格监管或将进入常态化的阶段。由于长租公寓租赁市场进入传统淡季,预计年前租金水平将继续下行。政企合作模式越发成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精细化运营仍为未来长租公寓品牌发展的主旋律。
本月集中式公寓品牌热度上升,分散式公寓品牌热度下降;酒店背景的集中式公寓、房企背景的分散式公寓市场升温最明显;“房住不炒”首次写进未来五年规划,预计未来监管不放松。
本月受国庆节、万圣节等重要节假日影响,高星级景区热度持续高涨。文化游悄然走俏,生产基地型、农业型成热门主题类型,新晋人文景观类景区数量增多。
今年以来,中央对于房地产始终贯彻“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与“三稳”目标不变,各地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则呈现差异化和精准化,上半年受疫情冲击,楼市政策环呈现宽松态势;进入三季度,部分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两次房地产座谈会共16城参会,从而引来调控升级。
本月华中华南旅游市场升温明显,河南境内头部景区影响力提升显著;近五成景区排名上升,海滨型、山水型、宗教型景区深受游客喜爱;MBI指数超七成上涨,西藏上海5A级景区吸引力增强。
第三季度国内游市场进一步焕发活力,众多曾被忽略的中国“新秘境”TPI指数大幅上涨。
中国商业地产正处在结构性调整阶段,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步入商业地产的存量时期;三、四线城市商业项目由于开发滞后、商业资源丰富度低、管理运营断档,逐步进入提档升级阶段。
十一假期全国高速平均拥堵里程较历史同期上升75.8%,景区、游乐场客流翻倍增长、全国总体迁徙规模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投资人十分看好中国商业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表示将在未来12个月内计划投资,预计当疫情逐渐明朗时,下半年交易量或将反弹。
华东、西南百强自然景区数量最多,其中四川、江苏自然景点关注度较高;游客愈加注重旅游品质,头部景区成消费主流;山水、山岳型景区表现强劲,湖泊、森林型景区备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