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锦;今年春节的红火会持续吗?
我们更要一个安全、和谐、高质量发展的文旅的春天!
(本文作者:吴鸿锦)前言:年前的“空城计”与年后的“冲天喜”!
从2020年1月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种“非必要不出行”和“非必要不返乡”等“紧箍咒”下,绝大多数人几乎整整三年的春节都被牢牢“锚定”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没有实现千百年来习以为常的春节全家大团圆,不少人甚至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今年春节是2020年春节以来第一次可以实现“回老家自由”的第一个春节,久未团圆的大家将浓浓的思念化为强大的驱动力,无论如何都必须赶回老家,因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绝大多数新一线城市均在春节前唱起了“空城计”——以我亲身经历来看,深圳在大年二十开始,就明显看到道路上车流的减少,标志是上下班高峰期不怎么堵了,各大主要公园里也不再是乌央乌央的人群而是“鸟比人多”,街面上的店铺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贴出了“春节放假”的告示,除了三年来第一次重新开张的各大花市人流量比较大之外,其他地方客流寥寥,甚至开始出现了“早餐荒”、“餐饮荒”、“快递荒”等因为老板和快递员要回老家而导致的大面积暂停营业的现象。
春节前一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除了花市人多点,其他地方基本没人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的高速,提前10天开始拥堵,尤其是广东北上的各条高速公路更甚。高铁也一扫元旦的低迷,迅速进入春运的节奏,以至于我们抢票都好不容易只能抢到起点到终点的票,还好中途可以下车;返程票更不好抢。至于航空方面原来考虑过万一不行是不是考虑带孩子们坐飞机,后来不得不接受抢不到(恢复全价)机票的现实。
据了解,年前的“空城计”中国各个大中城市都在唱,而且是越大的城市唱得越响。而一旦正式进入春节假期,则进入完全欢快的节奏,按照我们的观察和理解是“火上天”——朋友圈里到处都是乌央乌央的人群,到处都是排队排队堵车堵车限流限流,到处都是冲天的花炮和焰火,各个城市和广袤乡村真正实现了普天同庆,九州大地瞬间化为一个欢腾的海洋,十四亿国人在这个欢腾海洋里酣畅淋漓地“浪里个浪”。
浏阳花炮火全球(图片:彭红霞)
那么,今年春节为什么火上天?这是新常态还是昙花一现?今年春节的红火会持续吗?为什么?红火的背后还有哪些隐患和问题?
看热闹更要看门道,《泓锦观察》站在市场一线的角度为您一起开心寻找今年春节以上问题的答案,并力争找到打开未来机遇之门的密码——
一、今年春节火上天!
今年春节,全国旅游一片红火——
《泓锦观察》认为,今年春节旅游真的有三把火——
首当其冲的是全国交通一片红(那是刹车的尾灯舞起的长龙)——
除了常态化的向北一片拥堵之外,今年还有一些新现象——
一是今年向南的高速也出现了大堵车——
比如谁也没想到到海南过轮渡这么堵——
早在1月18日,就有网友吐槽沈海高速雷州徐闻段过海车辆大塞车,3小时挪了300米(简直让蜗牛看笑话),最长等待44小时!
无独有偶,云南今年春节的堵车是“白加黑”,就是不仅白天堵,晚上也堵!
二是除了热门景区大堵车,乡村的大堵车更甚——
我们今年春节回的是孩子姥姥家,下乡走亲戚时,必须在零下5度的清晨5-6点起床尽快动身,否则常规9点多起来后出门的人基本都被堵在路上,我们在返程时也在一个路口就两个车位的距离被结结实实堵了一个钟头,除了车道窄、车流多排不开之外,乡村道路夹塞的个别车(由于缺乏监控更是让其有恃无恐)更是让大塞车火上加油。
第二把火是热门景区和美食城、不夜城火上天际——
黄山九华山峨眉山泰山衡山等山岳景区即使气候恶劣风刀霜剑冰雪交加气温还创历史新低,依然阻止不了热情的游客挤爆,游客们还在衡山找到新的玩法——滑溜下山(《泓锦观察》温馨提醒:此玩法有重大危险,不建议大家这么玩)。
不仅西安的大唐不夜城火爆得连演员都挤不进去,今年新开业的(武汉黄陂)木兰不夜城单日游客突破3万,要知道,它距离武汉市黄陂区中心有整整50公里,妥妥的在乡下深山里呢(武汉郊区冬季的冰点低温和极端潮湿,足以让人裹足烤火足不出户)。
2023年春节的西安
第三把火是年味(尤其是空地一体的传统民俗复兴)大火——
今年的这个春节,是孩子们记事以来最开心的一个春节,因为她们感受到了妥妥的年味——
姥姥和邻居家都贴上了春联和门神,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看到门神,舅舅买的大花炮可以放整整一条街,七八个孩子一起玩仙女棒的感觉让她们嗨翻天,大女儿瞧着不过瘾,自己亲身为弟弟妹妹们示范怎么点花炮——其实她也是第一次点!
尤其是爸爸妈妈带着一起给96岁的太姥爷一一磕头拜年,在我们湖南老家基本上不大兴这个礼节了,而回到河南则因此感觉“礼仪之邦”氛围更浓。
而三年春节未回老家的太太仿佛跟姥姥姥爷、舅舅大姨、舅姥爷舅姥姥、姨姥姥们有说不完的话,孩子们在妈妈边上静静的听着,以至于大女儿后来悄悄地跟妈妈说自己也会说“荷兰话”了。
除夕的晚上,是全家一起包饺子,那种亲密团圆的氛围,足以慰籍一生。
河南作为百家姓发源地和老家文化源头,传统习俗真的很多,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河南是初一过大年的(我们老家是大年三十过大年),还有初三不能走亲戚等等。
今年火得不止是景区、乡村、道路,还困顿三年的各大影院——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今年春节档内地电影总票房达68.84亿元(含预售),仅次于2021年春节档的78亿元票房,其中,前两名《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票房双双突破20亿,两部影片超过总票房的70%。
二、为什么今年春节这么火?
解读今年春节爆火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疗愈
《泓锦观察》在过小年当天发表的《年味在哪里?》的专题文章中,特别提出今年是一个集体“团圆+疗愈”的特殊春节,亲人们彼此的温暖和爱以及对于人间真情的挂念与珍重成为春节假期的心理主旋律——
因此,大家今年过年过的首先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年——没有比全家团圆更让人感觉更温暖的了。
也正因为这样,我和两位曾因为家事春节前后两次往返老家的好朋友交流,发现大家虽然或抢票或开车长途不远万里奔波疲惫不堪,但心情却比节前更好,虽然钱花得光光,但却更加开心。
让人疗愈的不止是家人(团圆),还有天空——今年烟花爆竹大火,朋友圈里到处是加特林的突突突和仙女棒的舞舞舞,更有不少城市和知名景区(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焰火晚会让人惊叹连连、流连忘返。
疗愈人的还有远方的心仪城市——一个江苏女孩来西安旅游,离开时给西安送了一束花,坦言“西安治愈了我”。
今年春节,无论在家或者出门,疗愈无处不在!
第二个词:回归
比身体回归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回归——
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是一个游子的自我安慰吗?
恐怕不是!
这是“不忘初心”和坦然面对一切的“豁达”,这从他的“一蓑烟雨论平生”和“庐山烟雨浙江潮”的共同意境中,感受他真正心灵的回归。
中国内地烟花爆竹禁令十余年,从县城到省会到一线城市多年静悄悄的春节更是被今年此起彼伏的冲天焰火和鞭炮声一夜回归千年——
而回归家乡的我们,今年心灵回归得更加深入——
拜年走亲如走马灯,力争一家不漏!
挂念过世亲人,一起带孩子现场祭拜!
再次重新审视家与家乡,并更多发现家乡之美!
当然,还有家乡的小酒酒,每天让我睡得香到梦里头!
天津古文化街人流熙熙攘攘(图片:陈薏如)
第三个词:祈福
春节祈福年年有,今年祈福尤其多——
通往灵隐寺的路,多日水泄不通!
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等四大名山,白天晚上客流川流不息——
北京云居寺、潭柘寺、红螺寺等位于郊区的寺庙客流也异常火爆——
更别说位于市区的雍和宫了!
广东南华寺,祈福客流川流不息(图片:李妙玲)
今年祈福的还有山、还有水、还有树、还有街巷、还有乡村、还有明月和星星、更有片片来自故乡的云——
今年的祈福是一种真实的寄托,是一个疗愈人心的音符,更是一道催人奋进的力量。
祈福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
今年的祈福,是回归,是复兴,更是王者归来!
愿大家今年美好的祈福都能如愿。
三、春节的红火会持续吗?
1.今年春节的红火是昙花一现吗?
近3年以来,文旅同仁虽处低谷但仍未躺平,但3年旅游行情一路走低是事实。
以至于大家面对这个大好局面开心之余,也不禁在问“今年春节的红火是昙花一现吗”?
《泓锦观察》坚定认为:绝对不是!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很多专家预测春节前后有第二波行情,理由真的很充分,结果呢?!
病毒是最可恶的不速之客(比米国航母春节特意来南海更恶心),我们除了有十四亿人集体给它下的“逐客令”,还有十四亿人连续一周给它的“消杀令”——小样,十四亿人还灭不了你!!!
只要疫情受控,谁都翻不起浪来!
2.为什么今年文旅市场是波浪式走高?
我们在元旦假期刚结束的元月4日发表的文章——《新年才3天,为什么我们十大预测基本全中?》中,对于今年每个季度的市场预测做了初步的预测,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这篇文章。
这里,我们提出一个补充观点,就是今年文旅市场,会是波浪式走高。
为什么呢?
三年来,文旅屡屡坐上过山车,这是一个不正常的市场时段,有研究价值而无借鉴意义。
大连熊洞街的创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真正值得借鉴的是:1.海外市场尤其是近邻的东亚、东南亚市场;2.国内2003-2008年的市场,因为它正好处于一个新周期,并经历过一轮大波浪。
对于今年文旅现状,也有两个事实值得关注:一是全球经济低迷下国内居民实际消费水平能力提升有限;二是国内文旅已经出现局部乱象,跟高瞻远瞩的指导和和风细雨的润泽人心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局部城市和特定景区有特定的反噬(大过年的,就不点名了)。
那么,波浪式走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是以节庆和节点为周期,“爆火+文火”过渡,周期拉长,价格人群差异与时间差异加大。
二是景区成为场景的标配,IP成为景区的加持,文商农体科旅五大板块深度联合成为主旋律。
三是传统文化复兴和“新国潮”文化爆发成为新热潮,并形成影视、视频、图文、符号、价值观等向远方乃至全球波浪式传播。
潮州古城成为今年春节南方最火的古城,没有之一
四是人间烟火气和人间真情成为2023年文旅市场的“定海神针”。这从春节档的多部火爆的电影都能一见端倪——要科技更要有人性。
五是波浪式走高遵循波浪定律,那就是有波也有浪,机会与危险同在且同频,把脉、乘势是波浪式走高两个核心;“玩的就是心跳”,“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是波浪式定律两大不二法门。
六是一浪更比一浪高——春季(踏青)旅游将形成人群总人次超过春节的大浪潮,文旅人很有可能在一季度就轻轻松松完成二季度的目标。
以江苏为例,今年春节江苏接待国内游客4135.01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21.3%,旅游收入282.29亿元,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00.6%。
这就是一个信号——中国经济不是一片小水塘,是一片大海!中国文旅和中国文化更是深不可测的人类文明宝库之海。
2022年11月10日,《泓锦观察》在当时文旅和各行业人士一片万马齐喑中,率先发表文章《今年冬天,要为明年反转做好哪些准备?》中提到2023年的文旅市场是“局部报复式增长,整体恢复式增长”。目前看来,元旦和春节这两波都已经充分应验。
2022年12月14日,在大家对新政处于犹豫和观望且全国面临一波“阳了个阳”大爆发时,《泓锦观察》在专题文章《解封下的中国文旅,会“报复式回暖”吗?》中,不仅提到中国文旅的“报复式回暖”,真的有可能!而且还准确预测2023年元旦和春节公共假期的文旅市场十大变化——
后记.
越红火,越要注意这些关键问题
这是一个特别的春节——
一方面,寒潮不断扎猛子来拜年,全国各地气温屡创新低,连上海都突破历史极值直逼零下9度!
另一方面,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天南海北、无论城市乡村,到处都是——人潮川流不息,处处车水马龙——
很多人,都回到了心心念的生TA养TA的故乡,见到了多年未见得亲友——
见到这样的盛况,我们在开心之余,还是要注意暴露出来的关键问题——
一是各地提前预判跟不上——
即使我们提前预警,喊破嗓子,也只是一己之力,确实需要文旅各级主管部门和各核心景区(街区)提前做好准确预判,在这方面,需要多年沉淀的专业人士的参与;另一方面,文旅需要真正大数据的支持,尤其是道路流量和三大运营商的流量数据,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文旅真正的数字化可以说还未开始。
二是,文旅的IP化看似热闹,但只能说是初步起步——缺少优秀的本土和跨文化大师和社会心理专家的加持和深度介入,很多成为摆设的道具和没有灵魂的躯壳。
三是各地零星的宰客行为让整个城市在下一波浪潮中严重受损,这对于强调重复游、复合游的旅游目的地是挖心之痛,如不重视并积极解决,游客会用手(机)发(朋友圈或发双微一抖)圈代替投诉,用脚踩油门代替投票,个别景区和城市将面临灭顶之灾。
四是安全问题在今年春节假期体现的很明显——道路交通事故很多、登高山受冻很多、玩冰雪摔伤甚至骨折的也有不少、至于玩鞭炮和烟花进医院的嘛,手机里面也刷到不少——
要解决也很简单——
补课!
——全民补安全课;行业补预测和发展课;宰客城市补执法课和舆情课!
我们要这样一个热闹、繁荣、团圆的春节!
我们更要一个安全、和谐、高质量发展的文旅的春天!
最后谨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直播内容为结尾,祝福全国文旅同仁在推动文旅复兴征程中率先赢得高质量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