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24,文旅第一天就爆了?!
2024年的文旅,还会有哪些惊喜呢?
元旦晚上,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元旦3天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9.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5.6%。
今年元旦假期值得一提的有两点:一是全国冰雪游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尤其是“南方小土豆”变成一个昵称成为2024年第一个享誉九州的现象级文旅新词,堪比2023年“淄博烧烤”和贵州“村超”;二是城市公园、主题乐园、商业街区取代传统景区成为市民休闲主要场景,这对于未来三年城市公园主题化、主题乐园IP化、商业街区景区化将产生一个巨大推动作用。
接下来,《泓锦观察》将为您揭示2024年文旅开局火爆秘诀,并诚挚祝福广大文旅同仁有样学样、紧锣密鼓乘势而上,在接下来的龙年春节先过上一个丰收的肥年。
第一章:元旦假期全国文旅到底多火爆?
以我在深圳为例,第一天晚上我们去深圳大运中心看了“老狼”深圳演唱会,期间他还请到了嘉宾郑智化客串,两位老炮一举引爆现场数万人热潮,唯一的遗憾是出大门花了好几十分钟。
第二天去大梅沙客流更是比海浪还浪,海滩上根本不是能否下饺子的问题,而是能否下脚的问题,新开通运营不久的大梅沙地铁站不得不整日都启用大客流应急预案,稍微停留整理一下衣物都会被管理人员轮番催促。

2023年12月31日下午的深圳大梅沙海滨
第三天太太带着孩子们去了大芬油画村,据她们说那里也是人流不断,孩子们玩到灯火阑珊才回来,回程的地铁上几乎都差点挤不上车。
放眼全国,比深圳更火爆的地方还真有不少——
据携程发布的《2024年元旦跨年旅游报告》显示,跨年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南京重庆深圳武汉西安。而元旦假期前五客源地分别为北京、成都、上海、郑州、长沙。

有朋友会问:怎么没有哈尔滨呢?
去看抖音吧,感觉全世界人都在哈尔滨呢!
其实,不仅哈尔滨客流满满,就连一度沉寂的淄博也满血复活瞬间回春,携程发布的《国内十大黑马跨年目的地》榜单中,淄博荣登榜首,旅游订单量增幅1628%,,其次分别为镇江、嘉兴、绍兴、咸阳、德阳、潍坊、景德镇、泰安、常州。前十名黑马里面有三个是山东的,果然是“好客山东”黑马多!
第二章:这次文旅的元旦火爆,是偶然还是必然?
元旦结束后,有人不解地问我:大家手上没钱,为什么旅游反而这么火爆呢?!
答案其实我们在很早的文章中就已经多次阐释——
2023年11月17日,我们在《明年经济谁领头?当然文化和旅游》一文中,就一语中的指出“2024年,终将成为中国文旅的大年!”。
2023年10月6日,我们在《火上天际的国庆黄金周,到底有何天机?!》中明确提出“旅游人气和消费向三区一圈集中”,并对“显眼包”和“开脑洞”作了重点提及。
2023年9月1日,我们在《暑期后的中国文旅,能持续火爆吗?》中提到火爆的暑期竟然不是今年最大的高点,并从旅游产品结构到消费动能再到消费主体和旅游目的地等方面一一解析,看到的读者很多跟我互动时说太感谢我们了。
其实,今年元旦的火爆,对应的还有去年元旦的不太火爆,至于原因嘛,大家对比下去年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第三章:为什么说今年春节会是一个超长超红的“文旅黄金月”?
事实上,今年元旦的文旅火爆只是一个引子!
今年春节文旅才会是今年真正的高潮!
而且会是连续一个月的持续3-4个波段的高潮!
如果说去年春节是叠加三个春节下形成的1.5倍累积市场的话,今年至少是三层需求叠加下1.8-2.0倍的累积市场!
预计今年春节的客流量和旅游收入都会同比2019年增长10%以上!
但同时也要注意,春节后文旅市场的暴跌!
当然更要注意春节期间文旅的各种安全问题!
我们预测2024年上半年的文旅市场,暴涨暴跌仍将是常态——这意味着一个春节抓好了,有可能上半年四分之一甚至一半收入都稳了。
这也意味着在2024年文旅的节点营销和爆款营销(无论活动或单品)也更加重要!
国内文旅市场的火爆是如此真实而充满诱惑,连世界各国文旅同仁们都纷纷忍不住了——
这不,就连泰国在元旦后第一个工作日也正式官宣与中国之间永久互免签证入境。
泰好啦!
又可以去泰国“浪里个浪”了!
第四章:2024年文旅市场,为什么还会加速爆发?
最重要的是,文旅产品的供不应求,使得2024年各地文旅创新会大大加速,而这又会与当地文旅市场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
以洛阳为例,今年以来,洛阳全市上下积极顺应新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坚持“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理念,创新引流方式,丰富消费场景,有效形成和保持了文旅市场热度。无论是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还是龙门石窟、还是洛邑古城等,从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和朋友圈、抖音等多个平台一直保持洛阳热度不断,我亲身去了两次洛阳,那种到处和随时被盛唐穿越而来的漂亮小姐姐们包围的感觉真好。
更值得一提的是,洛阳并没有因成绩优异而沾沾自喜,而是自我扬鞭奋力策蹄(册题)——
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把准洛阳文旅产业发展定位,全力打好以“盛世隋唐”为核心的城市文旅品牌,坚定不移推进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展现盛世隋唐气象,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元旦迎来北京第一缕阳光的平谷区,更是一片沸腾——
来自平谷区50多家单位的一万多人在15条奔跑线路中迎着北京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奔向热烈的2024年——
这与其说是一场赛跑,不如说是一场大型全民健身秀:在主会场的赛道途中还设置了“跳绳闯关”和“轮胎障碍”等趣味闯关环节,终点区域还设置了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体验和民俗趣味项目体验。各个会场还为参与者准备了新年心愿红绳,让大家抽取新年愿望等,同时为每个参与的跑者录制了新年愿望视频。
这样将体育融进山水、融合业态、融汇文化,打造北京平谷体育休闲集聚区的领先操作,无疑将引领2024年国内文旅体育和乡村振兴的一股新潮。
而在2023年的三大文旅风潮,2024年不仅不会减弱或者消失,反而会越演越烈——
一是治愈系——
与人共情和疗愈的寺院经济与休闲度假已成为2023年顶流,追逐明星各地巡回音乐会和董宇辉的直播间都是治愈系的重要表现;
二是烟火气——
各地夜游的爆火、淄博烧烤的走红、天津跳水的爆满、菜市场的外地客打卡、各地演出的井喷都是大家回归本源,一起热热闹闹过小日子的充分体现;
三是打卡风——
走街串巷打卡地标,并深入博物馆寻找人间美好的潮流势不可挡——既有特种兵又有文旅局长当网红,更有成群结队的CITYWALK走街串巷打卡地标,以及深入博物馆探秘寻奇,不要“春风得意马蹄疾”,只要“我心高兴探个秘”。
2024年,这些现象或活动不仅会更加风靡,而且会更主题化、系列化、顶流化!
文旅IP打造和爆款的推出也将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我于2023年12月回了两次老家湖南,明显感受到湖南文旅正在高位蓄势待发!
你看连平日里洞庭湖区到处可见的芦苇,在岳阳文旅人通过文化的加持下都变得如此浪漫——
100多名国内外艺术家合力为2023第二届天下洞庭芦苇艺术季打造出17件作品,在18万平米的心形场地为洞庭湖畔带来一场浪漫的艺术盛宴。


果然如一位先哲所言: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就连最低调的广州,从2023年12月以来客流就一直处于高位,淡季不淡,而元旦假期更是位列全国客流三甲。
而且,2024年,文旅的国家队和地方国企齐齐站上了文旅市场的C位!
当然,文旅人才也是急缺的,尤其是一线的策划和运营人才。
以及类似董宇辉这样的帅才。
值得思考的是:
新东方文旅的董宇辉(与辉同行)和抖音、小红书的全面入局,文旅跨界“打劫”和“升级”将会让游客享受更多福利还是收割更多“智商税”呢?
在平台、KOL、短剧、短视频经济优势凸显下,文旅城市和文旅企业如何保“量”提“质”,并借势打造IP“破圈”“长红”呢?
后记:2024,文旅还会有哪些惊喜?
全国文旅有五个省级市场值得研究:一是广东、二是山东、三是四川,四和五是江苏和浙江。
我在2023年准备写一篇专写广东游客的文章,因为我今年去过的数十个城市,到处都能听到“咩咩咩”的粤语,真有“广东游客遍天下”的感觉。
至于山东,从“好客山东”到“好品山东”,从“五岳之长”到“人文之巅”,从“淄博烧烤”到“蓬莱仙境”,山东人真的好“拼”!
而四川从原来的“四川好玩”,到现在的“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从丁真到李子柒,四川既不缺绝世风景、也不缺样本人物、更不缺客源和吸引客人的标的物。
所以,这次元旦假期四川数据堪称惊艳——
832家纳入统计的A级景区累积接待游客914.9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314.53万元,分别同比2019年增长了60.1%和81.31%;
广东的数据也是十分喜人——
元旦假期,广东共接待游客14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8.5%和12.1%。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广东历来在国内游市场里面都是“为别人作嫁衣的”——
每年重要的公共假期,来自广东的游客浩浩荡荡从广东“杀”向大江南北,比如这次东北人心心念的“南方小土豆”,毫不夸张地讲,约有一半是广东过来的。
更别说那些在广东上班的北方人(在广东人眼里,珠三角以北都叫北方)一到节假日带着全家人回老家,探亲之余也为家乡文旅作了不小的贡献。
2023年,我们还看到大量香港人反向到深圳消费和敦煌骆驼连续多个假期三班倒等堪称百年难遇的“奇迹”和惊喜。
我们还看到,这个火爆的元旦市场事实上是被柔性地装了“紧箍咒”的,否则会更火爆。
而在元旦前就已经引发诸多关注的“燃放爆竹禁令与法治”的讨论,亦是从另一个层面提醒了我们文旅市场爆发有着更为巨大的空间和惊喜!
那么,2024年的文旅,还会有哪些惊喜呢?
请让我们拭目以待!
吴泓锦2024年1月3日8:18于深圳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