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疫后时期,酒旅行业是复苏还是振兴?(连载6)
2022:胜利在望——旅游抗疫感言文集
(迈点专栏 魏小安 本文是2020年2月29日在网上论坛的发言)
第一、急不得也缓不得
首先说说急不得,严格的说现在发令枪还没响,为什么这么着急?这几天疫情渐缓,十三个省响应从一级降为三级,农业复产,工业复工,一系列新的现象都在发生,但是中央一再强调,拐点未到,咬住牙不松劲,所以需要分区对应。我想了一下,除了分区对应之外,还要分业对应,所以在这个时候,旅游的特殊性又一次的显现,各地的重视是基础产业,我们旅游这一块还没到这一步,虽然旅游已经变成一个刚性的消费,旅游产业也变成国民经济战略性的支柱产业,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也要看到旅游的特殊性,张刚教授的观点我是很赞成的,现在以景区大面积复业为代表,旅游业全行业跃跃欲试,急不得,我们就差这点时间吗?因为现在来看,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拐点到来,这时候我们可以发力,二是解除疫情,这就可以全面动员。
我们看一下田径场,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有一种是技术性的抢跑,现在的旅游抢跑基本上都是技术性的抢跑,抢跑动机很好,在市场上打头炮,希望谋求一个主动权。但是抢跑的方式大同小异,一是对医护人员免费,第二是严格防范疫情,实际上,这样的抢跑只会弄巧成拙,因为关于景区开放,文旅部下发了18条指导意见,如果严格执行这个指导意见,还不够运营成本的,所以我们现在一是在传统意志指导下的传统方式,二是研究成本与运营,三是风险防范,不能有侥幸之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万一出了事,那真是一种弄巧成拙。除了景区之外,其他方面的表现,一是出在抗疫情一线的企业、酒店、汽车,甚至长江油轮都投入一线,这是政治任务,各地都有。然后而是网上论坛此起彼伏,各个都有绝招妙招。三是酒店行业现在开始外卖了,尤其是一部分餐饮产品开始外卖,同时有一部分酒店行业预售产品,这相当于期货的概念,这种预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现在的现金流中断。
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我们急不得,但是也缓不得,因为这次新冠疫情先是地方武汉湖北的迟滞,造成了数量大,程度深,传染烈,范围广,时间长,变化快,另外一方面,治愈率高,所以应对起来非常复杂,从经济影响来说,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毕竟现在是一个大国,经济大国,原来是工业化发展中期,现在是发展靠后期,原来是国际的助力期,现在是国际的一个阻滞期,原来是一个上升期,现在是一个平稳期,完全不同的体量,这影响也完全不同,从旅游的影响来说也是如此,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影响和旅游影响大体上相同,一是规模巨大,全域影响,所以我们讲了半天全域旅游,同样,在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这个影响也必然是全域影响,这点我们要看明白,看充分。第二是数量影响,数量众多,形成世界性的影响。
所以,中国旅游受影响,不仅是中国自身,一定是世界的,现在这种影响在世界上已经充分展现出来了,我们的主要的客源输出的目的地国家,实际上现在都已经是青黄不接。第三是就业,社会影响,说起来叫旅游的综合性就业占了全国就业的10%以上,由此形成的这种社会影响,第一个是面大,第二也不是短期能解决的。所以,近期的旅游表现,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很难说是成功的,因为大家都是一个模式,边际效益在逐步下降,作为一种产品创新,看不到创新的意义,可以看到就是争取市场,但是说到底还是自己和自己玩。而且现在争取市场的效果也没有很大。
缓不得,第一就是政策和政策的落实力度,这个缓不得,最近文旅部提出来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返还,80亿的总额现在还了34亿,还不到一半,显然是有具体问题的羁绊和力度不足,其他政策看着热热闹闹,但是不申请则不挂号,不争取,还是空的,所以现在人人都想锦上添花,但是很少有人雪中送炭。第二是企业研发缓不得,一是研究新产品,二是研究新思路,三是研究新技术,四是开发新市场。这个对企业来说,正好抓住这个时机,我们应该好好干一把企业研发的事情,多年来我们就是忙来忙去,忙来忙去,很少考虑企业研发,也很少有企业有研发部门,这个现在恰恰是一个短板,需要补足。第三是免疫力和抵抗力更缓不得,此次疫情对中国而言,是一次全面的压力测试,对于各个行业也是一次严重的压力测试,其中一是自然免疫力,强身健体,要相信科学,二是社会免疫力,也要相信科学,愚蠢和愚昧害人不浅,当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是为了恢复的积极和社会的正常化,这就是一种政绩显现,但是,旅游不必积极,我们的抵抗力薄弱了。这次压力测试,对旅游全行业来说也同样是一种压力测试,现在需求严重抑制,也用不着我们启动,一旦启动了我们承接就是了,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看法。
第二,不是复苏,应该是振兴
为什么这么说?2003年非典产生了一批网络企业,其中一些得以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现在已经成为常态,这就是一种振兴的方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复苏,但是,传统旅游企业仍然是常态运转,市场起来了,危机自然度过,所以,路径依赖,原来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这只是一种复苏。但是,此次疫情的影响超过了非典时期,如果没有创新,还是传统方式、传统运转,我们这番苦真是白吃了,所以需要振兴,研究振兴,现在有些地方也在找我,也在说这种思路,我说咱们换个路好不好?大家都说医护人员,实际上医护人员最担心的是什么?是自己的家属,那我们来扶助一把家属,关心医护人员家属的生活,这不好吗?针对他们出一点政策,这也是个新招嘛。
再一个方面,全民在家憋着,现在憋着一个多月了,培育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所以现在全民都是大厨,在家天天研究各种各样的花样,虽然郁闷,但是也在苦中作乐。所以疫情过后,消费方式也会变化,追求不同了,旅游方式也会不同,现在可以看得到的就是亲子游,休学旅行,健康旅行,绿色旅游,这些东西这种追求都是可以看得到的,所以就要求我们必须做这些事情。
第三是宏观对策,宏观对策主要是政府对策,现在的大体状况是,世界主要客源国对中国全面停滞,134个国家已经限制中国人入境,航班都在收缩,甚至停滞,国人的出境旅游也全面停滞,从国内的综合影响来看,形成了股市、房市、外贸、制造业的一系列的联动影响,影响到服务业、航空业,也影响到国际服务贸易。在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都在出台,现在一是宽松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不断出台新策,同时放宽地方债的额度,让地方手里更有一点活钱来支持企业发展。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又要灵活使用,这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可是在灵活适用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似乎是可以看到了。三是税收政策,增值税减免,各种收费减免,四是各类社会政策,尤其是社会保障政策,减缓五险一金等等,目的是减轻企业压力。五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地方频频出台,六是鼓励复工复产,避免产业链断裂。
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一是政策落实需要一个过程,中央政府到地方也往往走样,形成口惠而实不至。二是旅游的特殊性,生产和消费从一,产品不能储存,眼前难以走俏。从旅游消费来看,大家寄托于疫情之后的反弹,甚至是井喷式的恢复,这恐怕是一厢情愿。这里边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看,第一就是城市休闲会大面积的恢复,第二是郊区的乡村旅游会大面积的恢复,所以对于我们很多成交的民宿,乡村旅游点,这都是好消息。第三就是短途的观光也会恢复。但是,长途旅行现在还不好说,除了几个传统的热点地区,比如海南、云南,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们疫情的重灾区武汉,就是湖北,尤其是武汉,这个恐怕不是一年的事。
所以,疫情恢复之后,实际上对于湖北和武汉,还有一个再支持的问题,现在来看,第一是疫情的时间,比较乐观的说法是全国3月中旬解禁,湖北是4月中旬解禁,也就是说和上次疫情程度差不多,疫情总体五个月,严重影响三个月,但是这次中央有个春节,变数增加了很多。二是由于此次疫情的诸多特点,影响将是比较长期的、严重的。三是疫情期间,举国之力抗击,国家的财富影响了多少?现在也没有个数,但是对国家财力是个大的损伤。四是今年的国家目标,全面实现小康和扶贫不动摇,还有多大能力来扶助旅游复苏,我很怀疑,恐怕我们这些事更多的还是自己靠自己。五是国民财富受到多大影响,不光是国家的财富,包括国民的财富,现在中产阶层元气已伤,即使有愿望,还有多大能力出国旅游。六是疫情在世界的扩展,韩国已经危及,日本尚且艰难,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能否保障也是隐忧,如果伊朗疫情扩展,就会扩展到整个中东,这是动乱之地,之后再扩展就可能扩展到一些地区,扩展到非洲。当然我们不希望发生这种现象,现在甚至需要考虑我们如何防输入,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入境和出境旅游。
所以,今年全年下来,恐怕只是国内旅游的市场复苏。所以对于旅游企业,尤其是做出境游的旅游企业,寄托宏观政策靠不住,至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依托市场变数大,至少是隔山打牛,甚至是有力无处使,所以只能是一地一实行,一企多对策。从国家角度看,一是疫情解除之后,各国的航空和入境等管制会迅速放缓,中国应当加大入出境便利化,展示改革开放的新力度。二是大力塑造和宣示中国旅游新形象。三是绿色旅游、安全中国、健康体验,也将成为创新重点和发展重点。从地方来看,山水旅游求自然,休闲度假追从容,复合产品够新奇,这是地方的三个重点,疫情之后会引发一场目的地的竞争,现在已经呈现端倪,我不希望它变成一场恶性的削价竞争和变相的削价竞争,这个端倪产生了,很可能就是大家身在局中,但是谁也控制不了,历史证明,几乎每一次低谷时期,这些现象都会发生。
但是这个时候,真正的竞争力不在这儿,不在削价,一定是在创新,所以,按照市场的新的追求和新的消费的方式的变化,我们来谋求这种创新,这才是希望所在,从行业来看,大浪淘沙,行业的起起伏伏,数量调整和结构调整都是必然。低谷时期调整存量,发展时期调整增量,平缓时期以增量拉动存量,这也是一个规律性的,现在资本进入正是时期,抄底,甚至趁火打劫,这也是结构调整的必然,这里面没有什么道德评价在里边,这就是市场的一种必然性。所以我倒觉得,现在有些有钱的人,有钱的企业,尤其是央企,想进入旅游,现在已经到了最好的时期,从企业来说,一安全,二健康,三质量,四创新,这是新的四要素,这是基础。但是这些东西都需要成本,我从来不认同优质低价,因为优质低价违背了规律,阶段性的优质低价有可能维持,长期的优质低价那就叫找死。但是,安全为基础,健康为追求,质量为导向,创新是根本。
简单的说,这么大的一个旅游产业,分工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过程,现在基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分工体系是我们企业维持生存和维持发展的宝,这个宝就是上下游的合作,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自己难,大家都难,能够在一个生存的基础之上,继续保持上下游的合作,哪怕打个招呼呢,问个好呢,也是一份心。另一方面就是本地区的合作,本地区的合作就是借助政府的力量,形成目的地的营销和目的地的发展,这样的一种方式。
要通过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形成新方式,争取企业的一个平台化发展,未来的企业发展一定是一个大平台,辐射出去,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一定是这样的一个格局,这个总体的产业格局,我们或者是有能力我们自己建立平台,没有能力我们选择好的平台,也是争取企业平台化发展的一种方式。
魏小安:疫情下酒旅业自然复苏是误区,谋求转折中的振兴是根本(连载1)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