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休闲市场与游乐发展(连载21)
祝愿大家在这么困难的过程之中,煎熬下来,再活下来,最后谋求新的发展。
(迈点专栏 魏小安本文是2020年9月21日在都江堰的演讲)
各位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的活动我参加过若干次了,每次都有感触,这次也是。
我原来的感触是觉得我们两个“游”字,又有个“乐”字,好像很轻松,但是开会很严肃。后来我一想,可以理解,因为我们的前身都是做工业的。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我们是需求为主,市场为主。今天我的感触,我没有想到在这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之下,还能聚这么多人我们来研究发展。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扣着我们这个发展,“休闲市场与游艺机发展”。
因为这个会,我最近专门做了一些调研。这些调研做完了,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觉得我们这个市场无穷。所以首先我谈一个问题,休闲市场膨胀。
休闲市场膨胀的基础是消费的革命。因为消费从一般的发展阶段来看,在求温饱的时候主要解决吃、穿、用的问题,这是40年以前,我们那时候追求的就是这个。在进入小康时期之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住、行、游。住就是房地产市场。现在房地产市场基本上顶到天花板了。行是交通体系的培育和汽车产业的完善。这个也基本过去了。比如说我想买车,但是排不上号。所以我们想依靠这种消费的增长来拉动国民经济,现在看起来有困难。游这个市场还很大,但是游我们一般都是泛泛地说。泛泛地说它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笼笼统统说旅游就把它说乱了。所以说笼笼统统实际上妨碍我们旅游发展。
一般来说,我们讲旅游是四类产品:第一类产品,观光旅游。观光旅游是我们第一代旅游者追求的主体。到了现在为止也仍然是我们旅游市场的主体。大家总是说观光旅游被休闲度假替代了,我不认同这个观点。观光旅游是永恒的,但是第二类产品是休闲度假产品。即使是休闲度假产品也是两类,一类叫休闲,一类叫度假。第三类产品叫商务旅游产品。我们城市的酒店基本上都靠商务旅游。第四类旅游叫特种旅游。特种旅游产品从来都不是大众产品,就是一个小众产品。但是影响很大。中国做特种旅游,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基本上就是这几个地方。其他地方做特种旅游,能不能做?能做,但是不行。
所以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市场?反正就我现在来看,这个市场尤其在今年,很多情况都在变化。比如说今年观光旅游基本上停摆了,尤其是出境、入境旅游,有的时候叫断崖式下降,我说不是。这是垮塌式、雪崩式的,不是下降,是直接到了地板了。可是今年市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
所以第一个阶段我们已经过去了,吃、穿、用。第二个阶段,住、行、游,这个阶段也过去了。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消费的第三个阶段,文、体、美。第四个阶段是多、新、奇。基本上美国现在处在多、新、奇的阶段。所以你看美国人玩的很疯狂。而且全世界最新鲜的玩法都是美国人弄出来的。可是你都欧洲就不同,欧洲人讲究度假。他讲究的是拿一本书到海滩上一坐,闲闲的,美国人就不能理解,美国人玩要玩得新奇,干也干的新奇。我们中国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基本上是这四个阶段同时存在。
我们现在贫困地区还在吃、穿、用。但是我们沿海发达地区文、体、美的时代都超越了,已经进入了多、新、奇的时代。这就是我们中国市场的一个特点,海量市场。海量市场每一个细分实际上都是一个巨大的绝对数。所以我觉得长尾理论,这个理论在美国不适用,在中国是最适用的。因为世界上的所谓长尾,到了中国,这个尾巴又粗又大。所以我们要看好这个事,本土的市场就很难判断了。
现在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文旅消费,第一叫时间消费。实际上现在真正影响我们文旅发展的核心还是时间消费。就是我们的时间消费和供给制度,应该说现在很不匹配。中国的假日变化,1995年实行的双休制,到2005年又增加假日,形成了黄金周。到2012年继续增加,形成了小长假。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我的时间谁作主。黄金周是法定假日调整,带薪休假和福利制,这是两个概念。我们说起来形成了历史的突破性,一共一年是115天法定假日。可是形成了假日的集中性,造成了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用好波峰和波谷,否则需求难以满足。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在研究奋战黄金周,今年黄金周8天时间,我们市场会火爆。我从来不这么看。我认为这八天的黄金周能造成的只是我们经营者的压力,只是我们供给的一种灾难。最后绝大部分消费者骂着娘的回了家。所以根本问题在于假日制度的调整。这里不是说增加多少假日,关键是我的假日我自己能不能作主,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真正转化过来就是我们的带薪度假。因为多年来我们一直呼吁这个事。现在有的省为了拉动消费,特意提出来2.5天休假,就是一周可以休2.5天。然后马上就有人提出来,为什么不一周三天、一周两天?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市场蠢蠢欲动,但是政府反映不足。其实我觉得最好的一个办法是什么?你想什么时候休假你自己安排,比如说这个机构几十个人大家商量。这样的话,每天都有人上班,每天都有人休假。如果一个国家是这么一个状态,我觉得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就非常稳定了。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别的不说,就说外贸。我们的外贸进出口每年面临着几个停摆,这七天谁也不干了,这多大的损失啊,我们不能干这样的事。可是如果说一天365天总是有人上班,有人休假,从单位就开始这么安排,我自己的休假我自己商量这么来安排,我觉得这是最合理的假日制度。这个制度我相信也不会长,大概再有10年左右,这种理解就可以接受了。
第二,金钱消费。现在的消费者要求的是花在点上,花到地方。所以大部分消费是基础,中产消费是主体,年轻人消费是主导的,这就是我们现在市场的一个根本。很多年轻人就说这句话,我不怕花钱,但是我绝不花冤枉钱,他就要求钱要花在点上,要花到地方。
第三,品质消费。所以就要追求便利、个性、精致,最终追求的是性价比。这种性价比的追求现在越来越高。为什么?一个原因,我们的消费者,尤其是旅游消费者,现在越来越有经验了。再加上网络这么发达,所以任何事情一品就能够品出来。当然多数人还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但是敏感它也要求的是一个性价比。所以不要认为价格越低越好。我就很不赞成现在很多地方提出来的景区降价,甚至免费。湖北第一个提出来,全省的景区免费。湖北可以理解,湖北通过这么一个景区免费来感谢全国人民援助它抗击疫情。但是其他地方也跟着这么做,那么我就问一句话了,你是不是把旅游当产业?你要当产业,你就不能这么做。这么做毁了我们产业的基础,甚至毁了我们产业的根。
我们的游乐园,现在好像没有怎么纳入到景区这个管理范围来说,好像还有点特殊。假设说全国的游乐园也都让你免费,那你干不干?而且不光说大门票免,要是二次消费都免,那么我们还干不干?那政府拿钱吧,我把游乐园事业当作公共福利事业,行不行?可以,只要政府能拿钱也可以。可是如果说这种思路,包括这种政策长期坚持下去,做不下去,因为你违背了市场规律。违背规律的事我们还当作是好事,还在倡导,还在弘扬,还在得意,那么我看就把这个产业毁了算了,但是现在大家追求的是品质。
第四,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时尚和传统,这两个之间是一个重合性的追求。所以不能认为我做时尚就最好,我做传统就没有这个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追求。就像到成都一样,到成都你去开会必然要看宽窄巷子。后来我在成都开会,我就烦了,我说你们没有别的地方吗?开会就是宽窄巷子,最后一个节目一定是宽窄巷子。结果后来去了一次太古里,太古里这是年轻人的地方。
所以说消费者的感受来说,一个叫做眼界性的追求,就是观光。现在还是我们市场的主体,但是正在转型。第二类叫家庭性的,就是民俗和休闲。第三类是享受型的,是各类度假。第四类是撒欢型的,主题乐园。你要是没有这个撒欢的就不行,大家到你这儿感受不到快乐,那么我来干什么?所以华侨城起名叫欢乐谷,我觉得这个名起的很好,来就是要追求欢乐。第五类叫撒野型的,户外运动。第六类叫自虐型的,特种旅游。
从消费者的感受来说基本上就是这六种。这六种每一个企业实际上有一个主体定位,但是不是单一的,应该是一个复合型的。这样一个复合型的产品营造出来就能够使我们旅游的供给侧内容更加丰富。所以很自然,全球消费、全时消费、全程消费、全域消费、全家消费、全年消费,这六个全就是我们现在整个或者叫做文旅消费市场的一个基本状况。
第二个方面,需求侧变化。现在是新一代成长了,这一代是互联网一代、消费一代、自由化一代、个性化一代。比如说我们的下一代就是伴随着互联网出生,伴随着互联网生长,他们就觉得互联网对他们就是天然的。可是我们这一代人中间才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更不用说90后、00后了,所以这一代人他们代表了市场未来的方向。
从我们游艺及游乐园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一定是主体。而且现在技术在进步是加速度的,不断变化的。同样从现在来说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全面升级,短板基本上已经消解了。比如说我们原来最看重的大交通的变化,小交通的变化。交通条件不好你就做不好。中午我跟赵总聊天说到,当年北京有一个北京游乐园和石景山游乐园。石景山游乐园就一条,我这儿通地铁,它觉得它的交通方便,实际上不是很方便。这么多年过来了,北京游乐园已经没有了,石景山游乐园还在撑着。好不好我们另当别论,至少它现在能够活着就不错了。而且我们这个行业的特点是什么?对应新需求,促进新发展。没有传统,也没有包袱,是一个自由竞争的推动。
我感觉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给了我们一个天然的市场环境,也逼迫我们在竞争中发展。所以总体归纳下来我们现在的消费是有内容、无模式。消费需要什么模式?我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有领域,无产业,这就是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说的,我们可以划出一个领域来。但是我就问了,产业到底多好?严格的说,我们这个协会起了一个这样的作用。可是从各个方面,反正至少在政府部门,现在没有我们的一个定位。
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特种装备局崔刚我们很熟,我就说这个事怎么你们管?他说特种设备我们管。我说你们是管安全的,市场你管得了吗?运营你管得了吗?他说那都不是我们的事。但是到底是谁的事?实际上在政府部门里都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也没有明确的定位。
第三,有纪律,无组织。我们协会好不容易形成一个组织,所以才有这么强的感召力。但是大家都有纪律。在中国的国情之下,你没有纪律能行吗?
最后一个叫有发展,无边界。到底我们往前怎么走?我觉得方向是清楚的。但是边界在哪儿?不用追求边界。我们走到哪一步哪儿就是边界。有一幅对联叫“地大无边天做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现在的问题是需求膨胀,全面渗透,迭代不断。这种迭代的快,我感觉对我们是很大的一个压力。比如说有些游乐园做的不错,但是得不断地更新。不更新市场就淘汰你了。挣的这点钱都拿去做设备更新了,那么我们实实在在的利润在哪儿?
第二,细化不足。但是市场又要求细化,我们现在难以适应。
第三,项目替代。因为各类产品难以定性。比如说迪斯尼70年了,迪斯尼的模式不断地在进步,也在更新,但是它的模式是很清楚的。到明年五一,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开业,它也是模式很清楚,技术在更新。我们现在是什么?我们各类产品很难定性。这个出来,那个过去了,那个出来了,那个过去了。这和我们休闲市场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这些年我们的市场,比如说90年代有一段时间保龄球挺兴盛,城市最大的做120个球道的保龄球馆。我当时都看傻了,我说有这么大的市场吗?说生意很好啊。大概三两年这把就过去了,那些投资全白花了,也不能说都白花了,至少盖了一个壳子,这个壳子可以再转向。我们这个市场它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赶时尚、赶潮流。所以这种迭代确实难以定性。所以这个叫成长中,但是不成熟的休闲消费。我们缺乏时间的积累。
我在山东烟台看到了中国最早的一个保龄球馆,到现在大概150年了,那是1870年德国人在那儿建的,到现在居然还能用。所以人家一项活动它没有什么赶时髦的。你到了欧洲,100多年以前的休闲项目它现在都有。我们一阵风的起来,一风吹的过去,这就是缺乏时间积累。
第二,缺乏时代的积淀。
第三,缺乏休闲记忆。
第四,缺乏休闲文化。
这些问题是我们这个市场根本性的问题。所以我在想,有些东西我们不能赶时髦,我们赶不起这个时髦,几千万上亿的项目投进去了,过两年你就得淘汰了,你就得改了,我们真是赶不起这个时髦。可是我相信一条只要能够撑下来,把品类做出来,照样可以存活。反过来说,那些赶时髦的,我看它未必能够长久。
我们旅游市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温泉。温泉这个市场叫做逐大欺小、喜新厌旧。这一个地方一个新的温泉渡假村起来了,大家都去了,有一个大项目起来了,大家都去了,原来的就淘汰了。新兴服务做一番,全国现在5000多个温泉度假村,就这几年折腾来折腾去,一直到现在还撑着的不超过1000个,但是永远有新的进来。
我们游乐园不能走这条路,走这条路等于自杀。因为我们不是高技术。像芯片这是高新技术,我到台湾去看台积电那是1996年,当时特别吃惊,每年营业额增长很高,每年利润增长很高,每年的利润马上转化到第二年的投资,股东也不分红。我说投资压力这么大吗?他说是的,如果我们不持续投资,我台积电的技术就跟不上了,马上就被淘汰了。但是我们不同,我们是属于休闲项目。所以我们要把这四个缺乏调整好,这确实需要时间。而且像我们这样的也可以撑下来。
第三个特点,疫情的催生。今年市场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内生需求与外来需求。原来旅游是外来需求,休闲是内生需求。所以这里面就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是人口总量,人都消费自然就多。第二是城市化发展水平,水平高,要求就高,消费相应的也多。这就是从量和质两个方面。
我十几天以前碰见一个城市的市长,他就说抓旅游我们愿意干,有热情也有力量,抓休闲我不抓。我说为什么?他说很简单,休闲是我本地人在本地花钱,对我经济增长没有什么好处,但旅游是外来人在这儿花钱。但是现在的形势变了,领导们开始变了,现在只要有人花钱就行,有消费就行。
我这次出差到今天已经走了7个城市,接触了5个城市的市委书记,七八个市长、副市长。大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就是拉动消费。但是怎么拉动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是城市休闲和乡村休闲的火爆,这成为现象级的消费了。压抑这么长时间了,何以解忧?唯有休闲。所以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释放压力,缓解心情。而且休闲没有长途人口的流动,自然没有大风险。
第二,升级的消费就是度假。
第三,房车营地。
第四,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强。便利化是永远的追求,必然就促进科技的进步。
城市休闲是大众性的,乡村休闲是普遍的。度假享受是新型消费,房车营地是未来导向。所以这个也形成了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是从拉动消费来说,以短补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所以休闲是高频次、短距离、低单价、大众化,这是一种长远趋势,形成一个市场竞争体系。
总体来说,长短结合,高低俱全,这是成熟市场的表现。从社会整体变化来说就是四句话:第一句,好吃懒做图舒服。第二句,好玩玩好求快活。第三句,娱乐刺激追极限。第四,共享休闲成主流。这四句话未来10年管用,未来50年管用,未来100年还管用。人就是好吃懒做图舒服,只不过我们原来倡导勤劳,倡导艰苦节约,那是社会需要,那不是人的本性的需要。
所以现实与未来都是一个指向,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已经变化了,生产方式也变了。所以现在叫产销者,就是说他生产本身也在消费,消费本身也是生产。人的身份也变了,我们原来是单面人,现在是社会人,将来的追求是自由人。生活方式变了,出现极端现象了,比如说宅就是一种极端,野也是一种极端。但是我们要注重多数现象,休闲时间越来越多,需要寻找出口,给游艺机的发展创造了最大的市场空间。换言之,生活方式将赋能游艺机的发展。这是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游艺机赋能。因为我们游艺机行业和游乐园是两个概念。游艺机行业是一个生产性的行业,传统上是生产者主导,也是生产者思维的主导。游乐园直接对消费者,是两个概念。但是这些事,技术迭代要求高,事故影响大。游乐园是另外一个概念,游乐园更强调市场,或者说一个是2B,一个是2C。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说第一类是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就是基本的配置,简单有力,这不需要复杂。复杂的反而出问题。
第二类是主题公园,复杂配置。重资产运作,船大掉头难。我看我们在座的企业都是头部企业,我们这些头部企业恐怕都是这一类的。
第三类,无动力乐园。投资小,安全性高。但是它对内容的要求高。比如说我昨天看了一个智能乐园,它不是以无动力为主打,因为无动力已经有一堆了,它实际上把很多科学原理糅到了这个乐园里,所以它称为是智能乐园。孩子们要玩,自然而然需要科学知识,他就把这些东西学大了,这就是一种转换。
第四种,内室乐园。包括城市休闲综合题,海洋乐园、水上乐园、文化乐园、冰雪乐园,这些东西与商业一体化,好处是不受气候限制。
现在大体上是这么几种类型。这几种类型也基本上可以对应我们现在的市场需求。
第二,要研究(33:10)。因为时间在延长,功能在扩大,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适宜,休闲空间扩张。我们现在城市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休闲空间严重不足。所以我们很多城市都会发生一个现象,跳广场舞的老大妈和当地的居民打起架来,双方都有道理。但是有的时候冲突很激烈,实际上本质问题是城市休闲空间严重不足。那我们怎么办?就靠我们这些游乐园来替代,来解决。我们中国人讲家园讲了几千年,实际上现在城市化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们只有家,没有园。所以我们只能用大园、城市园来代替我们家园的不足。这是一种必然的需求。
第三个方面、新需求、新产品、新算法、新创造,这真是层出不穷。这就形成了一个全链条和全服务。包括很多景区,我说你们景区要学学乐园,争取能从游乐园挖掘一些新内容、新玩法,丰富你的景区。因为我们景区现在一讲就是二消。一说二消就是文创产品。我说这个导向错了,一说故宫上万种文创产品,一年销售15亿,那是故宫。故宫只有一个,故宫模式学不来。你做一点自己的文创产品,我赞成,也是一种创新。但是这个不是根本的。根本的问题是消费时间的延长。
所以景区要研究三个小时一顿饭,六个小时一个晚上。得想办法充实,至少让客人在这儿吃顿饭,最好能够住一个晚上。这样你其他的文创产品就能够跟上去了。所以我就说不能这么导向。但是反过来说,我们游乐园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消费时间不可能过一晚上,除非是迪斯尼和环球影城这样的,它有可能过一晚上,因为它可以不断重复。比如说我买一个三天的套票或者买一个周的套票,我连着玩几天,玩过瘾,这个可以。我们一般的游乐园的内容都撑不上。撑不上,那就是玩一天,中午在里面吃一餐饭。吃饭又不是为主的,我们在游乐园吃饭都是简餐、快餐。
那么我们的二消在哪儿?这对我们是一个大的问题。按说在你这儿的时间并不短,至少半天,多则一天。但是没有过夜就没有根本性的二消。所以景区的延长时间,它的挑战是什么?挑战在于它的内容的丰富。我们游乐园内容很丰富了,玩一把每天要排队。但是我们的挑战是什么?缺少过夜消费。所以这个挑战实际上是什么?就是我们一个游乐园和周边资源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所以像今天看的融创环球城,它实际上就是雪世界、水世界,再加上酒店,再加上这么好的环境是可以二次消费的,因为它这些东西都融合在一起,它是一个超越了游乐园的概念。包括我们这些事情现在都在融合。
比如说上海迪斯尼,上海迪斯尼的一期工程4.19平方公里,面积就这么大。但是外面呢?上海市政府配套建设了一个25平方公里的国际度假区。实际上是什么?就是希望借助迪斯尼的溢出效应,形成外部效应。实际上追求的就是这个。所以很多人算帐,说迪斯尼亏了,因为上海迪斯尼投资320亿。320亿,主体投资是我们的,土地也是我们的,说都让美国人赚了,不能这么看这个事。我们就项目论项目也不能这么论。所以这很自然,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融合。包括形成复杂,随机决策。
生活方式赋能,所以很自然,我们这个行业也面临着革命。革命是什么?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行业,这是一个革命。这个革命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第二个革命,从服务模式到内容模式。这个革命正在进行中,实际上说到底,内容为王。这种内容模式大家也不断地追求创新。第三,从内容模式到IP模式。IP模式我们现在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一批,不能说只有洋品牌,而没有我们自己的品牌,我觉得这个已经形成了。至少在市场上大家已经认同了。比如说华侨城的欢乐谷、大连的海昌,包括长隆,这种模式大家都已经认同了。
我有几个看法,我觉得我们技术的创新是支撑着我们创新的一个基础。产品的创新是我们创新的内容。市场创新花样百出,但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模式创新。所以我在融创看到一个模式创新,这种模式是一个根本性的创新。刚才还在跟他们在聊,我说这个现象很好。比如说青岛、无锡,这几个融创文旅城市我都看好。我就奇怪,万达原来做的基础挺好,但是它就是赚不着钱。融创过来就把钱挣了,我说这也不是捡漏,实际上就是两种模式,万达在做的是地产模式。但是以地产模式做文旅,显然你是失败的。所以转过来,我们用文旅模式来深化文旅产品,这就是一个模式创新。而且现在模块化、组合式,这些都形成了。而且一个梯队式的区域布局也形成了。
我看我们这些大的企业现在都在谋求梯队式的区域布局,所以就需要有一系列的对应,也需要一系列的深度对应。
第三,下一步的发展格局。从下一步来看,城市化这是普遍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城市化仍然会持续增长。所以游乐园和游艺机的补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发展,浸入日常生活。亲子游是目前的主要形式,进一步则是全面的家庭游,而且伴随着人的成长而成长,终生伴随。迪斯尼和环球影城都是这样的范例。美国人一说就是我小时候就去迪斯尼,我现在老了还去迪斯尼。它就是伴随着你的成长,真是这样。
所以很自然,超越主题公园的局限,形成IP化的发展,必然商业趋势就产生了。从重点来说,第一个叫文化休闲。第二个叫公园度假。这是下一步的重点。所以很自然,围绕着我们的主题公园,我怎么形成公园度假。主题公园里度不了假,就是排队。但是主题公园附近应该构造一个公园度假的特点,形成一个本地化休闲的感觉。我感觉我们现在好多项目做的真是很棒。我这几个月只要疫情一停可以跑,我就出去跑去看,我就是一句话你们给我顶尖项目,一般项目我不看,我就看顶尖项目。这一批顶尖项目看下来,我很有信心。我真是对我们的产业发展很有信心。但是,这些顶尖项目都有特点。一个特点是跨行业。由于跨行业,所以现在有的中小企业,光是吃政策这碗饭就够吃的了。第二个特点,内容不断丰富。内容不断丰富,吸引力就越来越强。所以很简单。今年是这么一个状况,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怎么做?我觉得不能把希望只寄托在一个黄金周上。我从来木看好黄金周的发展模式。但是我看好的是我们长远的休闲制度变革,产品不断创新,质量不断的提高,我看好的是这些东西。
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44:14),所以我很看好这两个点。那意味着什么?我们游艺机和游乐园要继续提升你的文化素养,要强化你对文化的追求,我们不能说简单的就是让大家玩,不是的。玩里面有一套东西,文化里面也有一套东西。尤其是很多东西你要是没有文化包装,你就做不下去。
我上个月在西宁看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看完了,转了一圈,我跟那个老板说你这样的项目落后了20年。但是青海落后了20年,所以你这个项目现在在青海还有市场。他就跟我描述开业如何火爆。我说什么项目开业都火爆,我不看开业。结果我看这个老板不服,后来我就说这样吧,我跟你说,你这个项目可以撑三年,三年之后你还能够活着,就算便宜你了。五年之后你必死,不管你再怎么折腾。他说那我怎么整啊?投了4亿多。投了4亿多这个项目能活三年五年必死。我说你转型吧,你把它转成个房地产项目。
他是个房地产开发商,他脑子里就没有旅游的概念,但是他说我要从房地产人转向文旅人。我说你要转向文旅人你多读几本书。这么没文化的一个房地产老板还要转向文旅人,你不是恶心我们文旅人嘛。结果不服,又在那儿讲他这个项目。我说你这个项目可以做,但是我建议别按照你自己想象的做,好好征求点意见,把你们的观念好好调整调整。这次他接受了,专家不就是干这个事嘛。但是我的类似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经常看到没头脑,也就看见不高兴,这是很自然的。
第二个重点是小镇的创新。因为特色产业小镇,三个部门提出,折腾五年了,投资大,成功的不多。所以特色产业小镇,从一开始提出,我说我不看好这个事。很简单,小镇就不是产业的基础。我们现在发展产业是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这是发展产业的基础。你一个小镇能够发展成什么?最终休闲产业、旅游产业、观光产业。比如说现在全国至少有100个电影小镇,这不是荒唐吗?我们全国电影票房一共才多少?600多亿票房,排到世界第二位。600多亿的电影票房你做100个电影小镇,谁做谁死。
所以现在由于产业难以形成,基本上变成了房地产小镇,一个小镇投资30亿,不算多,日子都挺难过的,这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机会。实际上对我们小镇来说,就是以休闲、以消费作为基础。所以娱乐小镇就有可能成为新的发展契机。低成本进入,多业态聚合,你这个小镇不是做不下去了嘛,做不下去了我来接盘。比如说你已经投了30亿,可以,我15亿接下来,抄底嘛,就把这个底抄下来。但是要有选择,一是有合适的区位,区位第一。所谓合适的区位就是内生力量到底有没有,内生需求到底有没有。二是内生消费。三是形成娱乐聚集。四是游艺项目聚集。五是日与夜的结合。六是衍生产品。
按照这么六个原则,我相信会有一把娱乐小镇产生。这很自然,这把娱乐小镇,前半个月我还看了一个项目,就是风洞的那个项目,它原来做景区,后来说景区做不成,这都是想当然,景区一年上百万人,我这个风洞就不行,我说就不行,我说你这个项目叫城市休闲项目。现在就选了一个楼盘弄的,一把做起来了。所以我就说,挺好的产品,你放错了位置就是错的。可是这种娱乐小镇还是可以的。
第三,要素的变化。运营要素、发展要素、环要素,这三个要素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权重在变,结构也在变。所以现在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环境要素上升到第一位,这也是我们长远竞争的根本。实际上现在各地旅游发展不平衡,主要也避嫌在环境要素上。而且我看今年下来,我们可以创造旅游领域新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要点在哪儿?要点就是我们的内需,要点就是休闲。
第四,循环战略。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中央明确提出来,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格局。这是一个战略思维,不是应对疫情或者应对中美贸易战的战术思维,这是一个长远战略,是从供给到渠道,再到需求的全链条打通,是从产业链、供应链到需求链的全系统推进。严格来说,只有中国这样的大国才可能形成这样的新战略。只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才能落实这样的大战略。
所以拉动内需是重中之重,我们各行各业都需要围绕新战略形成新思路,开拓新方式,谋求新的格局。
第一,从世界发展来看,现在是民众恐惧,我们希望大家不要恐慌,中国已经经历了这个过程,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讨论后新冠疫情的振兴。世界旅游没有到这一步,但是各个旅游国际组织已经开始在努力,这是普遍的。
第二,旅游已经大伤元气。从需求角度来看变化,国家财富会先倾向于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个人财富倾斜于生存。现在是中产萎缩,穷人已经榨干了,这必然减少旅游的长远需求。这条路得看明白。所以说我一听什么“爆发性增长”、“报复性消费”,我一听这个话就笑,我说这都想什么呢?但是休闲大行其道。比如说我们现在去一趟新疆,你敢去吗?好多人都在忽悠。我刚从山西过来,在讨论黄河旅游,要组建黄河旅游联盟,又要玩一把自驾车游黄河,从山东一口气走到青海。我说这些现象都会有的,但是不是主流现象。你弄个十辆八辆车,5000多公里开下来不算什么。但是你能够把握住市场主体吗?
可是家门口的公园有人玩,我们城市的游乐园必然变成消费主流。这是看的明明白白的。所以今年如果从区域来说,在今年2月份我就有一个判断,我说今年海南火爆,一定火爆。因为很简单,出国都出不去了,原来中国人主要度假地点在东南亚,蔓延到全世界。现在我们主要的地点是海南。所以很自然,海南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个礼拜,跟着嚷嚷全年火爆。可是像云南这些地方很难说。现在又开始说青海开始火爆了,那叫火爆吗?比如说原来来1万人,现在来10万人,从你自己来说,是增长了10倍,但是从全国来说,10万人算什么?
所以从供给角度来说,员工下岗和企业破产将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而加剧。而历史证明,只要时机一到,恢复和反弹很快的。所以我们很多旅游企业,我看着很心疼。但是我不担心。
第三,疫情之后的反弹是一个过程,先省内,后跨省,先周边,后远途,先东部,后西部,先国内,后国际,先商务,后旅游,先散客,后团队,这是很自然的。从企业来说,一安全,二健康,三质量,四创新,这是新的四要素,但是这是基础。可是所有这些都需要成本。我从来不认同优质低价,短期可以优质低价,这是我们搞运动的做法。长期能持续吗?违背了规律。所以从疫情开始我就担心恢复期的恶性削价竞争,现在看来更甚。旅游项目是长远投资,长期回报。旅游企业成本并没有降低,为了眼前的利益你怎么维持长远发展?但是没有办法。我见了政府领导就说,我说你们不要搞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全国都在降价,甚至免费,你提出来我要升级涨价,你一把就起来了。为什么?因为我的产品通过疫情的考验,我产品的质量大为提升,所以为了保证我的质量我要涨价,你在全国一把就起来了。
所以这次能够扛住的企业也是这样。一个是内容丰富,二是跨领域。三是所谓的轻资产,只是少数,甚至是偶然,很难成为多数性的。现在走到哪儿大家都在讲轻资产,我就笑。为什么?没有重资产的投入过程,你哪儿来的轻资产运作?没有多年形成的品牌,你怎么轻资产运作?所以所谓形成了轻资产是少数。比如说陈向宏、吴国平,他们都是现成的。我这次到山西他们就骂,说这个陈向宏太黑了。我说你可以不跟他合作,他提的要求你要是不答应,人家就不来,为什么?他有这个资本。很简单,人家就问,你有作品吗?有一次开会也是,有一个专家在台上侃侃而谈,然后陈向宏、吴国平就坐在旁边上,他们就问“这个人有作品吗?”我说没有。有参与吗?我说也没有,就是教授,那他有什么资格在这儿谈?
同样,作品靠什么?作品靠实力。所以我们就说这个可以玩情怀。情怀背后要有资本。没有资本,你玩情怀就变成玩命了。但是现在来看,集团化运作,借助集团优势在资产层面推动,这是今年我们很多旅游集团能够活下来最重要的原因。有的旅游集团上半年亏损30亿、40亿,它能够撑下来,为什么?它不缺钱。
第五,创新。多数是产品创新短期起作用,部分是营销创新中期起作用。个别是模式创新长期起作用。我们一步一步都要走,每个方面都要抓。但是最终我看好的是模式创新。眼前就是一个字,熬。生存第一,再谈温饱,最后谈发展。现在我们是曙光一支,生存有望。现在一说中国4万多家旅行社,已经倒闭了1万多家,我说多数人是歇业,歇一歇没事,没有倒闭,没有宣布倒闭。但是歇业就是歇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所以只要形势一恢复都就起来了,用不着担心。
我担心的是我们重资产的这些企业,因为你有重资产,你有硬成本,硬成本那是躲不过去的,不是说我们号召员工共渡难关就能够渡得过去的。但是熬有熬的方法,熬有熬的经验。所以我说四个字,叫凝神聚气。凝神就是看国家前景,看经济基础,看企业条件。聚气,第一,现在没有一个现金流可言,但是资金流一断就需要积极措施,这一段形势恢复了一些,我们自然就恢复了一些现金流。恢复现金流等于只是输了一点血,但是这个体虚体弱情况还是存在的。
第二,骨干不能散,这是最宝贵的经验。
第三,客户不能走。骨干不能散,在战争时期就是如此。比如说解放战争中原突围,中原军区的部队6万多人,突围下来只剩5000人。但是建制没有变,没有乱,骨干没有散,迅速又膨胀到20万人。一样,我们也是骨干不能散。第三是客户不能走。
第四,资源不能乱。
第五,上下游合作。
最后是通过新技术争取企业的平台化发展。
所以总体来说,反正我的感觉,庚子年难过,庚子难过,我们现在已经到了9月下旬了,我有时候感觉,真是数着天过日子。所以到今年12月31号,如果我们能够平安渡过,我就好好喝一把酒,一把大酒喝到2021年。这一年真是难。但是我们能够熬下来,明年就能够活。明年能够活下来,后年就能够赚。因为毕竟我们的前景摆在这儿,市场摆在这儿。
所以我也祝愿大家在这么困难的过程之中,煎熬下来,再活下来,最后谋求新的发展。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