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新趋势下,酒店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迈点网 · 2025-11-21 17:59:08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绿色低碳不再是宣传口号,而是贯穿供应链全流程的核心要求。

2025年11月21日下午,迈点MPI酒店采购盛典在文旅行业年度盛会「2025迈点文旅节暨最佳东方人才周」期间隆重举行。

在盛典的核心圆桌环节,艺龙酒店科技AVP/同驿科技COO孙扬担纲主持,与三棵树酒店渠道战略部负责人于洋、布劳克建筑集团CEO周大川、开元森泊采购总监娄哲炜、尚美集团供应链负责人李刚、南京金陵酒店管理公司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林喆等业界大咖,围绕“新趋势下酒店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度对话,聚焦存量时代绿色供应链实践、数据赋能产业升级等关键议题,碰撞出智慧火花。

微信图片_20251121175021_582_360.jpg

图注:艺龙酒店科技AVP/同驿科技COO孙扬、南京金陵酒店管理公司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林喆、三棵树酒店渠道战略部负责人于洋、开元森泊采购总监娄哲炜、布劳克建筑集团CEO周大川、尚美集团供应链负责人李刚

1、存量时代的绿色实践

“当前酒店业已进入存量改造的关键阶段,绿色低碳不再是宣传口号,而是贯穿供应链全流程的核心要求。”孙扬的开场发言,精准点出了行业共识。在这一背景下,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早已开启绿色实践的探索之路,且呈现出鲜明的企业特色与行业共性。

作为国有酒店集团的代表,南京金陵酒店管理公司将绿色发展与企业责任深度绑定。“金陵饭店作为旅游酒店集团上市第一股,ESG相关内容已成为每年财报的重点披露板块。”林喆介绍道,在近年的品牌焕新与核心产品研发中,集团将ESG要求与绿色环保标准作为硬性指标,尤其在供应链准入环节,A类、B类供应商的资质审核首要考察环保合规性。在工程落地层面,从装修材料选型到施工工艺规范,绿色要求均被置于优先位置,“我们希望通过体系化的管理,让绿色理念真正渗透到酒店运营的每一个细节。”

供应链上游的材料企业则从产品创新角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支撑。三棵树以“马上住”的品牌认知为基础,构建了覆盖“天地墙”的绿色空间焕新解决方案。“酒店当前面临成本控制与个性化体验的双重压力,而绿色材料的合理运用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于洋表示,三棵树已从传统涂料生产商转型为空间方案服务商,其艺术漆、装配式板材等产品不仅满足环保标准,更能通过艺术化设计降低材料堆砌成本,在存量酒店翻新中实现“绿色、经济、个性”的三重价值。目前,三棵树已成为国内涂料第一品牌,其绿色健康的品牌理念正通过与酒店集团的深度合作不断落地。

对于以“贴近自然”为核心定位的开元森泊而言,绿色实践更多体现在运营物资的细节优化上。娄哲炜分享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客房拖鞋已全面取消塑料包装,改用纸质包装;水乐园采用自动投药系统,减少人为操作导致的水质污染与药剂浪费;部分设备通过定期更新迭代,在折旧周期内实现能耗优化。“我们的绿色探索不求宏大叙事,而是聚焦物资消耗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小改进积累大价值。”

尚美集团则基于其“大体量、多店数、大采购”的特点,构建了规模化的绿色供应链体系。李刚透露,集团旗下高端品牌雅高瑞享已全面执行欧洲环保标准,客房物资与日常消耗品均实现可循环、可降解,彻底杜绝塑料使用。在他看来,绿色发展的核心在于“设计先行”:“存量酒店改造不同于毛坯房建设,必须先评估物业现状,判断哪些材料可重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更值得关注的是,尚美在实践中破解了“绿色必然涨价”的误区——通过选用乳胶漆等环保且成本可控的材料,结合精益化管理,实现了绿色理念与成本优化的平衡。

工程营建领域的绿色趋势则聚焦于工艺革新。布劳克建筑集团CEO周大川直指装配式模块化是行业必然方向:“2023年以前,装配式内装在酒店行业的应用还比较少,但今年以来,大量存量酒店改造项目都开始采用这一工艺。”装配式装修的核心优势在于高效与环保,不仅能实现“免拆除、边营业边改造”,更能将施工周期从传统的90-180天压缩至47天,“提前开业带来的营收增长,本身就是绿色发展的隐性价值。”

2、MPI指数引领供应链标准化升级

如果说绿色实践是可持续发展的“硬件基础”,那么数据赋能就是提升发展质量的“软件核心”。本次采购盛典推出的MPI采购指数,作为将行业经验量化为数据指标的创新成果,成为论坛热议的焦点。嘉宾们普遍认为,这一指数的诞生将推动酒店供应链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林喆从酒店集团的视角肯定了MPI指数的第三方价值:“此前各酒店集团的供应商评价都是‘信息孤岛’,标准不一、结果主观。MPI指数提供了权威的行业参照,我们正在将其纳入最新的供应商管理办法,用于A类、B类供应商的入围筛选与评价体系。”他表示,金陵酒店集团不仅会主动运用这一指数,还将定期反馈实践数据,助力指数不断完善,形成“行业数据服务企业,企业实践反哺行业”的良性循环。

于洋则结合供应链数据,阐述了指数对行业趋势的预判价值。她分享了一组行业数据:2025年中国酒店业涂料使用量将达70亿元,其中翻新需求占22亿元;艺术漆在酒店涂料中的占比将从去年的不足10%提升至12%-15%,2027年有望达到18%。“这些数据揭示了供应链的发展方向,而MPI指数能将这类细分领域的趋势整合为系统性指标,帮助酒店集团在材料采购中做出更精准的决策。”她同时指出,随着连锁酒店占比从当前的40%向欧美水平的60%-70%迈进,筹建类物资的供应链标准化需求将大幅提升,MPI指数的价值将更加凸显。

作为MPI指数评估的参与者,娄哲炜与李刚从采购实操层面分享了深刻体会。娄哲炜坦言,此前的供应商评价多基于个人经验,“我们知道某些供应商服务好,但说不清具体好在哪里;看到其他酒店用某类产品,却不了解选择逻辑。”而MPI指数通过量化评估,清晰呈现了供应商的服务能力与产品价值,“这能帮助我们实现从‘经验判断’到‘数据佐证’的转变,为产品全生命周期优化提供依据。”

李刚则强调了MPI指数的行业背书价值:“这一指数相当于行业对供应商的集体评估,比企业自夸更具公信力。就像‘央视上榜品牌’的背书效应,MPI指数能降低采购决策的风险成本。”但他同时提醒,指数并非“万能钥匙”,“我们会以MPI指数为参考,但仍会在实践中验证供应商表现,通过双向反馈推动指数优化,确保其始终贴合行业趋势。”

3、效率革命与成本优化的双重突破

在探讨完现有实践与数据价值后,论坛将目光投向未来。孙扬抛出的“装配式快装的市场容量、效率提升空间与成本优化潜力”这一问题,引发了嘉宾们对行业未来的深入思考。

周大川用数据给出了明确判断:“目前装配式内装在酒店装修成本中的占比仅10%,未来还有90%的增长空间。”他算了一笔“经济账”:虽然装配式装修的单平米造价与传统工艺相近,但施工周期的大幅缩短能为酒店带来显著的“时间收益”——以47天完工对比传统工艺的90天为例,可提前开业一个多月,这部分新增营收足以覆盖装修投入的成本差异。从长期趋势看,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与老龄化加剧,装配式工艺的性价比将进一步凸显,“预计10年内,装配式内装将成为酒店改造的主流选择。”

李刚则从更宏观的产业视角补充道,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效率与成本的协同优化”。他以海外酒店的实践为例:“国外酒店更注重设计艺术,用低成本的环保乳胶漆就能打造出高品质空间,而国内不少项目陷入‘高档材料堆砌’的误区。”他认为,MPI指数的推广将推动行业回归理性,“通过数据对比,大家会清晰看到‘重设计、轻物料’的价值,实现绿色理念、成本控制与体验提升的共赢。”

于洋与娄哲炜则从产业链协同的角度提出展望。于洋希望通过MPI指数搭建起材料企业与酒店集团的沟通桥梁,“让我们的绿色产品标准与酒店的采购需求精准匹配,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浪费。”娄哲炜则期待指数能延伸至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评估供应商的交付能力,更能追踪产品的使用能耗、回收价值等数据,推动供应链向‘全周期可持续’升级。”

4、结语

“从三年前的理念探讨,到今天的具体实践分享,中国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孙扬在总结时感慨道。这场圆桌对话清晰地呈现出,酒店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并非单一企业的“独角戏”,而是需要酒店集团、材料供应商、工程企业等各方协同的“交响乐”。

绿色实践是底色,数据赋能是引擎,效率与成本优化是目标——在这样的发展逻辑下,MPI采购指数的推出恰逢其时,为产业链协同提供了标准化工具。正如嘉宾们所言,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既需要企业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推出更多绿色产品与高效工艺;也需要行业平台搭建数据共享桥梁,推动标准统一与资源整合。当每一个产业链环节都将可持续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酒店业必将实现从供应链到价值链的升级,在存量时代开辟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