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旅游出行的新概念和大推进(连载25)

迈点网 · 魏小安专栏 · 2022-10-31 08:00:10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我们要培育新型生活,追求国民幸福。

(迈点专栏 魏小安本文是2020年11月21日在旅游出行大会上的演讲)


原来不用这个词,我们原来是说旅游车船行业,自驾车营地行业,露营行业。这次我很赞赏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把我们这个外延扩大了,多年以来我们说旅游车船,这是局限于企业,后来说自驾车局限于工具型,再说营地扩展到旅行生活,局限性减少了,但它是一个环节性的。今天说旅游出行,创造了一个新概念,也是大概念,大体上像我们原来讲的观光旅游,后来讲大旅游,现在讲泛旅游这么一个过程。这样的话,就得解释一下旅游对应的是日常生活,因为有日常生活然后有旅游生活;出行对应的是固定行为,日常的行为是固定的,但是现在是一种出行方式,因游而旅,有旅而行,自行而出,自出而变。所以我理解我们这个旅游出行就是这么四句话。

    这个说起来实际上追求的变迁,是我们的追求越来越广泛了,本质上一个方式的变动,也就是说旅游出行不仅是一个工具的概念,也不是一个过程概念,是一个全过程、产业链、服务链的概念,涉及到场景的变换,在出行过程中不断的变换各种场景。也是生活的变化,对应我们日常的两点一线,三点一线这种比较刻板的生活,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变化。最终是一个意义的变换,这个意义的变换就是我们现在党所倡导以人民为中心,要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除了基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在旅游出行。刚才我听徐教授演讲,很有感慨,因为徐教授是交通运输部的首席专家,这样一个专家上来以后给我们讲出行服务,而且讲的这么细这么到位,这我实在没想到,我以为我们多年,尤其是部级的专家上来就得宏观,上来就得形势,但是其实不然。

这里面,尤其涉及到就是下一步这些新点爆炸点在哪,比如说我举个例,我上个月参加了湖南的莽山一个活动,海拔1700米,峡谷深1100米,这么陡峭的一个山,但是做到了无障碍游山,所以我那天上山的时候,一百多个轮椅上山,先是3700米的索道,两部直梯,一部140米高,一部120米高,最绝的是什么,有一个斜挂式轮椅提升机,好多地点都有。所以两位百岁老人坐轮椅上了山,无数的残疾人,尤其是肢残人上了山,上了山哇哇大哭说“我这一辈子的向往今天终于实现了”。但是我就关注一个问题,他们怎么过来的?后来下山以后,我就看到面包车过来,也是轮椅升降梯下来,坐着轮椅进去再上去,一个车放两个轮椅。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方向,至少是一个细分的方向。那年我在日本的时候,正好4月份春游的高峰,当时我只看到两种人,一种是老年人,坐大巴过来,轮椅的升降梯下来了,一辆轮椅出来,上去再下来,几十个轮椅就从这个大巴里出来了,再有就是孩子们研学旅游。中国将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现在叫未富先老,只不过我们现在的区别是在街上很少见到残疾人,不是说我们没有残疾人,而是中国的残疾人不敢出门,我们也很少见到老年人拄着拐在街上走,也同样这个道理,老年人不敢出门,这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特点。但是这个特点是时代性的,现在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不出门,我们这代的老人到了八、九十岁,肯定还要出门,出门就要有特殊的出行服务,这个可能就是我们下一步的亮点,乃至各种各样的细分化。所以我们要把时间花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才是有质量的生活。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追求美是每个人本能天然的这种追求。我们使客人在旅游出行的过程中感受美、达到美,这应该说是我们的目的。

一、旅游出行的复合型变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交通严重制约旅游发展,数量不足、设施陈旧,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交通决定旅游,形成全面的短缺制约。九十年代大交通有所好转,小交通严重制约,而这个时候品质要求上升,设施制约严重。有一次给国务院写报告,其中谈到旅游汽车的事,我实在是写的有点恼火,就写了一句话,莫非要等到中国连续发生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这个问题才能解决吗?后来我们领导把这句话划掉了,不能这么说,这是在质问国务院。我说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但是这些问题都过去了,所以很多问题是阶段性的问题,过了这个阶段,难题不是问题了,但是过了这个阶段新的问题产生了。

进入新世纪,交通成为旅游发展的积极助力因素,极大的提升了旅游发展水平,基本满足民众出行需要,全面进入高速时代,也是世界旅游大国形象的基础。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供给短缺的问题随之解决,市场需求变化成为新趋势。

另外一个方面,两套供给体系一体化。旅游车船的概念随之落后,管理的多元化也随之复杂。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旅游车船协会真改该名了,我提了好几年,我们这就是一个车老板的组织。现在不行了,怎么对应这个市场啊,应该是旅游出行协会,能不能做到我不知道。反正我说了好几年了,因为现在公路部门、水运部门、公安部门、旅游部门、地方,多头管理。比如说在游船标准上当年就打了一场官司,这是我们一起和交通部水运司讨论了一把,包括汽车的管理等等,这实际上就是什么,市场到了这一步,行业到了这一步。但是我们管理部门还是局限于传统部门的执政,实际上是落后于时代的。

新情况引发了新变化,第一是中国迅速变成轮子上的国家,汽车生活、汽车文化兴起,大体上是美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情况,但是美国的汽车生活、汽车文化兴起,产生了一系列衍生的供给现象和文化现象,可是在中国不足,比如说美国高速公路形成之后就形成了系列的汽车旅馆。我当时看着,中国也应该起来,中国没有起来,什么原因,在这个阶段,市场有空白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型旅馆马上占据了市场,所以就让我们的汽车旅馆体系没有兴起。再比如说美国拍的汽车电影无数,形成一个类型,叫公路类型的汽车电影,我们也没有。所以不是说外国的很多东西我们必然会产生,中国有中国的特点。第二是自驾车大行其道,引发了一系列旅游行为的变化,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需求。第三是营地开始产生,露营生活也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尤其在今年。所以从历史上来看,旅游发展强烈依赖于交通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的变化,之所以我们现在14亿人口,这么庞大的旅游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就是因为空间结构从根本上变化。比如今年疫情有一个亮点,大家说西部地区是热点,我说不是热点,只是亮点而已,因为它原来基数很低,可现在交通条件改善了,大家更渴望到西部去了,这一把是起来了,但是还没有热起来。

可是有一系列的新亮点,今年来旅游出行的新亮点一个是房车旅游,现在已经成为休闲旅游的新模式,二是骑行旅游,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旅游者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特征更加突出,骑行作为一种个性鲜明的旅游方式得以蓬勃发展,各类骑行软件应运而生,但是有一个现象,在欧美可以常常看得见,在中国看到的却不多,什么现象?一辆SUV上面绑着两辆自行车,这种比比皆是可以看到。再比如说车后面会拖着一个游艇,可是这种现象在中国我们也没有看到,实际上反映什么,反映我们的消费落后一个阶段。三就是租车旅游,跨国、跨洲大通道建设,促进全球公共交通体系互联互通,高铁+自驾、飞机+自驾,各种旅游模式备受追捧,租车旅游繁荣发展,目前全球五大公路租车公司规模日益壮大,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公司竞争优势不断升级。刚才就是徐教授所说的,美国的汽车租赁相当于出租的十倍,我们是出租相当于汽车租赁的十倍,恰恰是两个发展阶段。当然这个发展阶段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到。四是露营,十年之内露营变成了一个时尚词汇,露营地建设,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兴奋点。五是营地乐园,是在传统的功能比较单一的营地基础上,丰富功能开拓发展,形成营地露营乐园的模式。所以对研学旅游、户外运动、乡村振兴、民俗培育等一系列需求,成为复合型的集大成者。

二、疫情引发变化

因为疫情肆虐,冲击了各个方面,其他行业如果说是垮塌式的下降,旅游是雪崩式的下降。但是在中央英明领导和指挥之下,在全国人民同心同力抗击疫情之下中国挺过来了,旅游从5月份开始复苏到10月份基本正常,现在我不赞成后疫情时代,现在是常疫情之下的运营,因为全世界并没有解决,如果说全世界都像中国这样,我们可以说后疫情时代来了。现在是第三波疫情在全世界泛滥,迅速影响中国,今天早上我一看,全国大概七八个地方都在发生,只不过我们现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做法成熟了,操作规范了,大家的心态也不那么紧张了,我们就是得严密控制,精准防范。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还可以,世界不可能,所以在我们内防扩散,外防输入。

最近中央提出了新战略,从旅游角度看,内循环就是城市休闲,乡村度假,基本上是一个小范围的,实际上今年旅游形势的恢复更多的是内循环的恢复,内循环有它的好处,大家不用担心,而且我们本地玩本地,包括十一期间,很多地方学生不许跨省,其他人可以跨省,学生不跨省,孩子们不动了,大家还动什么。大循环是跨省观光,另外一个就是目的地度假,度假旅游指什么,一次长途交通,就不动了,这是明年我们可以看得到的场景。双循环是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发展,明年也看不到,后年能不能看到我都怀疑,因为有的外国专家也说了,大概2023年我们能够正常一点,那也就是说真正旅游双循环的恢复,全世界旅游的恢复大体上要到2024年。也就是说我们面对了一个三年的低谷,三年的严酷的周期,至少是这样。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旅游出行的方式、理念、内容都会改变。如何对应这种改变才是真正的核心。所以今年是一次大考,我们通过这次大考,放松的幅度会增加一些,但是五一只是复苏的试水,而不是振兴。特点就是城市休闲成为主流,乡村度假产生高潮,需求转向,产业转型。十一和中秋是全面复苏,但并不理想,我不管有关部门这些话怎么说,我就知道按逻辑来说,十一、中秋八天的长假,应该超过去年才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只达到去年的八成,也就是说疫情仍然很严酷,所以我们对这个要有充分的准备。现在冬季一来,世界范围内又一波疫情反复,我们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压力又在增加,简单的说特效药没有产生就没有真正的治疗,在疫苗没有上市前就没有真正的防治,只能采取严防死守的传统方式。但是需求基础在,中国已经进入到中等国家行列,庞大的需求是支撑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根本,旅游则是其中的重要领域,去年的旅游收入总量已经达到GDP的11%。从旅游角度来看,生活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宅在家里,二是行在路上,前者是日常,卧游、神游,后者是旅游、身游、壮游,所以卧游神游永远也替代不了身游壮游。大家说AI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旅游会如何如何,我看作用没那么大,神游永远替代不了身游的感受。比如说环球影城,我到环球影城去了好几次了,也体验过它的一点项目,全世界57个科技最先进的公司围着环球影城转,有什么要求马上办。什么原因,因为这些公司研究出这么多的高新技术来,英雄无用武之地,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项目,只能围着环球影城转,但是我体验完了感受还是这个感受,我还是要追求身游、壮游,所以很自然,从社会来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休闲度假从生活元素到生活要素,到生活目标,这就是我们需求的基础。

旅游产品四大类现在结构性变化,结构性调整,都开始产生了,休闲度假成为重中之重。这两天海南讲会议旅游重中之重,就这两天在海南恐怕就旅游方面,就有七、八个会议同时召开,全国各类的会议恐怕得有几十个在海南同时召开,真是会议旅游的高峰。但是我昨天坐飞机一看,全是候鸟,真正来度假的还没有起来,有老有小家庭式的这才是度假的客人。所以防疫的常态化产生的重要变化是观光旅游受到局限,而休闲度假则会大行其道,认识世界需要观光,认识自我需要度假。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位于世界前列,高铁、高速公路居于世界第一,民航机场建设大面积,乡村公路也大面积完善。原来制约旅游投资最重要的因素现在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促进因素,我现在常常担心的是过头,比如山地旅游,不修大路,不修大楼,这是基本要求。好好一座山,盘山公路修上去,这个山就毁了,可是我们现在很多专家反对索道,不反对修盘山公路,这叫什么逻辑,我真是不知道。乡村公路是景观路、文化路和旅游路合一,曲径通幽。可是我们现在乡村公路常常是大路朝天,乡村没有乡村味道。新基建的提出,是对应长远的世界性竞争之举,也是应对疫情的战略之举,现在各个省纷纷披露重大的项目安排,总数已经达到四十万亿之高,平均下来一个省一万多亿,所以这次疫情期间,第一是让我们感悟了信心,第二是引领了发展,第三是最后转化成国民收入生产总值,第四很可能一波新的泡沫产生,很可能一堆新基建又造成一堆浪费,这是必然的,不是很可能。但是对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旅游业,新基建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跟得上就会处在前沿,对于新业态、新技术应用而言,旅游会上一个新台阶,全面改变产业结构和地方格局。

    那我反过来问一下,旅游出行这个行业怎么搭上新基建这班车,具体哪些技术我们可以用,哪些技术只是看一看,哪些技术是人家应用成熟了我们再拿过来用,旅游不是高科技企业,我们充其量是高科技的应用者。所以很多新技术不必急,成熟了我们拿过来用就行了,但是竞争过程中确有这个问题。

市场新增长点。生活总要继续,旅游总是追求,所以,满足现实需求,挖掘潜在需求,引领未来需求。这是我们需要做好的,其中核心要素就是内生需求以外的需求。我现在到哪都问这个,第一人口总量,人多,消费自然多。第二是城市化发展水平,水平高,要求就高。现在很多投资商跟我说想到哪哪去投资,我就问一句话,那个地方多少人口,城市人口有多少,GDP多少,人均收入多少。没有这些基本的判断,说那资源好,光资源好没用,比如海南一轮投资热又产生了,现在谁进来谁倒霉,谁进来谁找死。很简单一个道理,海南就九百万人口,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地级市,这样的地方能容纳多少投资,能有多少实实在在的消费?所以这是量和质两个方面的约束,也是个判断标准。因为我们从旅游消费阶段来说,第一个阶段追求的是多不多,这是视野型。八十年代我们刚开始旅游的时候,就是要多看少花钱。第二个阶段贵不贵,这是比较型,那时候有点钱了开始讲究价格。第三个阶段好不好,这是追求型的,第四个阶段对不对,这是分化型的,你喜欢的未必是我喜欢的,咱们碗里的菜不一样。最简单的就是,孩子喜欢的我肯定不喜欢,我喜欢的孩子也未必喜欢。最后一个,值不值,这是价值性的追求。现在这五类客人同时存在,但是主导型的已经转向对不对和值不值,所以我们不能光讲好不好,一说旅游要高质量发展,我们方方面面都高质量发展,我就说不能笼统的探讨质量,质量需要成本,高质量,有没有高成本的支撑,有没有高收入的支撑,你要没有这些,就少说这些话。比如说我前天看一个老板,他就说我今年比去年有50%的增长,我说你的增长是流量还是收入?他说流量50%,都是大众消费,收入增长50%就是小众消费,他说我有一堆小众产品,这一堆小众产品就是高收入。为什么?有高价值。所以我们最终不管你是摆个地摊你还是做个精品店,还是做品牌店,你甭管做什么,性价比相符,这就是好东西。所以我不太赞成现在笼笼统统地谈高质量,高质量没问题,高质量的价格是多少,价格不高就撑不下来,可价格高了就不是大众消费。所以笼统的谈,自身也有矛盾,但是确有一批消费者是可对应的。

总体来说,城市休闲是大众性的,乡村度假是普遍性的,度假享受是吸引性消费,房车和营地是未来导向也是中国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消费引领供给,供给促进需求。从拉动消费来说,一段路程是一种选择,高频次、短距离、低单价、大众化是一种趋势,形成市场分工体系,长短结合,高低相较,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我认识很多朋友他们坐出租车的选择是首汽约车,没有首汽,别的车我不坐,人家说首汽价格贵,他说值啊,第一干净,第二司机礼貌,有素养,所以就为了这个,我可以多付一点钱。可是有的出租车一上,各种稀奇古怪的味道就出来了,这种车确实让人坐着不舒服,甚至让你不太敢坐,因为需求在不断升级,我们也需要形成一个市场分工体系。

三、大推进

1、前景与变化

从发展前景来说,现在已经进入历史的最好时期,一是需求普遍成熟,二是几乎没有基础设施的制约,三是新基建的拉动,四是有大批可以抄底接盘的项目,五是各个部门和各地都下发了一系列支持旅游发展,促进旅游消费的文件,这会形成合力,六是流动性充裕,资金充足。所以在这个时候,就看我们如何抓住机遇,谋求新的发展。

    最近中央下发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重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是两个重点,还有两个次重点,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应该说,落实这一系列指示,给旅游出行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比如说我们有很多规模比较大的度假区,这些度假区内部交通都是一个大问题,我去过不少这样的度假区,内部是电动车,但是很不方便。比如我前一段到南京的汤山,内部的交通怎么解决?打电话,等个十分八分的车来了。我说十分八分对于当代人来说很没有耐心了,该搞个穿梭巴士,这个度假区六十多平方公里,严格的说这就是一个小城的概念,在欧洲这是一个中等城市的概念,没有个穿梭巴士怎么弄。你如果按景点都有站,主要的酒店都有站,不断的在这穿梭,招手停车,这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要不然我看你这挺好的一个度假区,由于内部交通的不便,就会自己把自己贬低。他们就问怎么弄啊,我说这个事简单,外包不就完了吗,你找一个公司外包,人家有丰富的经验。

    所以进一步就是需求的增长,一个正能量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现在三高的交通体系形成,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新一代消费者成长。同时又有一个负能量的基础,城市是水泥森林,高楼峡谷,空气污染,这种拥挤的强度达到了极端。所以现在我们的城市太挤了,太忙了,太急了,太脏了。城市人有点时间,有点可能,一定要跑出来,所以下一步旅游出行,至少在三年之内,这种短途一定是我们的重点,但是短途应该是多样化的短途出行方式,因为大家都有自驾车,不见得非得靠你,那么,在这里面哪个点是我们做生意的点。

    最近有几个市场的新现象,第一个就是网红路线,各种自驾车路线在网上逐步形成热点,318公路就不用说了,太行天路、独库公路,最极端的是新藏公路,是我们国人的经验丰富了,水平高了,还是胆子大了,我觉得这三条都有,反正有些我看上去,没有这种经验就敢走,疯了?但是人家说那有什么。关键是什么,现在大家感觉方便。我上周碰到中交建的人,组建了一个文旅投资公司,组建了一个资产管理公司,中交建就敢说一句话,最荒凉的地方,只要有我们的路,就必有我们的人,比如走新藏公路找不到其他人,可是找中交建的人一定能找到。这就是路、车、人、服务,这种结合。现在在全国几千公里,甚至将近上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都是他们修的,现在不图回本,就看能不能运营正常。高速公路运营,一堆服务人员,一堆工作人员能把他们养活,再加上日常的维修,能做到这一点就不得了了,靠什么,靠旅游。很简单,就是靠我们在座的这些客户,这是一个。

    第二就是高速路上的网红服务区,沙家浜首当其冲,其他系列跟进,所以服务区也成为商业区和休闲区,甚至成为文化区,这很好玩。

    第三就是落地自驾,形成出行方式的组合,铁、公、机大行其道,这是需求多样化的表现。社会的未来我就不说了。

    我只说几句话,第一句话,好吃懒做图舒服,第二句话,好玩玩好,第三句话娱乐刺激追极限,第四句话共享休闲成主流,我们社会的未来必然是这样。我们现在的社会理念,还是要积极工作,好好工作,但是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是享受生活,如果我能够享受生活,又能够快乐的工作,那何乐而不为呢。将来必是这样,这样的话就涉及到这个问题,共享休闲成主流,旅游出行的共享也很自然就会成为主流。美好生活的命题也是发展目标,但只是愿景,现状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给,一方面是资源掠夺,自然破坏,污水横流,垃圾围城,另一方面是社会缺乏底线,人际缺乏信任,生活缺乏温暖,所以才需要追求美好。简单的说,古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现代的生活设施和科技导向,这会形成未来生活。所以旅游出行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什么啊,我就总是这种感觉,比如我们自驾车出去,追求的就是自由自在,你还这么急匆匆的,今天一个目标,下一个小时什么目标,违背了自驾车的初衷。所以旅游出行,第三种生活,作为生活态度的旅游出行,追求的就是自由、自然、自为、自主、自在,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城市化的反叛,对回归的追求,深层次看是对人类发展过程的体验,比如古人,甚至可以说原始社会的时候,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我看过几本书都说到这一点,那时候的人类每天大概两个小时就能够解决他的生存需要,剩下的时间干什么,玩啊。所以不要认为古人生活那么艰苦,相反最苦的是我们当代人。什么人追求,发达国家是中年人为主,中产阶层为主,这是一个稳定的需求,中国是从小白领起步,逐步过渡,这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现在我们就是这一时代的需求。

2、作为生活现象的旅游出行

短期看,是一个人的一个生活过程,长期看是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生活方式的旅游出行,集中未来生活元素,感受自然生活的领域,提升生活品质的兴奋点,所以我说日常生活是我们第一生活,就是工作,日常的生存所需。休闲生活是我们的第二生活,下了班出去聚一聚,这是日常休闲生活。但是出行生活是第三生活,有节假日,有大周末我们就出去,所以这样一个浩浩荡荡的出行人流,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培育对象。中国的旅游者并不成熟,不成熟需要培育,一步一步来。

    第三生活的特殊要求是什么?第一叫反城市化,第二叫有城市化,你没有城市化这套基本的东西是接受不了的。大家一说乡村旅游很好,你到了村里面没有洗手间,哪个孩子愿意在那呆,晚上就走。家庭式、团体式,户外的方式,追求大自然,但是追求的实际上是伪自然,不可能追求真正的大自然。真正的大自然很自然的,比如满地牛粪羊屎,苍蝇蚊子成堆,这种大自然你能接受吗,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精致的自然,人文的自然,这是一种伪自然,这个才是我们集中式供给,我们的机会。否则的话,什么地方都可以呆,那要你干什么。所以,有条件的住宿,有追求的餐饮,有聚集的娱乐,有特色的购物,有自然的享受,有个性的产品,有浏览的景观,有文化的环境。这就是综合起来第三生活的这些要求。我们要培育新型生活,追求国民幸福。我也希望我们中国旅游出行大会能够坚持下来,而且每次我们都应该是生活的导向,新方式的倡导、引导,使国民的消费水平也得不断的增长。

魏小安:新战略,新旅游(连载23)

魏小安:世界旅游强国正当时(连载22)

魏小安:休闲市场与游乐发展(连载21)

魏小安:循环战略与旅游机遇(连载20)

魏小安:新冠疫情与旅游变化(连载19)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