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 泛文旅,大生活,迎接2021年(连载28)
美学是我们下一步升级的方向,也是我们真正需要追求的。
(迈点专栏 魏小安本文是2020年12月29日在首都旅游发展论坛的演讲)
多灾多难的2020年,没有两天就过去了。但是灾难并没有过去,现在世界的疫情8000多万了,我们还看不见和缓的迹象。原来说疫苗出来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解放之感,现在疫苗一出来,我觉得怎么我们反而更沉重了。这大概就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真正的局势。
一、2020年
2020年是见证历史的一年,创造历史的一年,也是历史转换的一年。2020年改变了一切,包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社交方式、我们的开会方式,甚至我们的睡觉方式都在改变。我捋了一下,2020年就是一个字——熬。我们熬过来了。2021年活,活下来。2022年火,火起来。大体上捋了一下,是这么三点。
2020年算一笔大帐,大概总体损失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一季度损失90%,二季度50%,三季度30%,四季度40%。所以总体来讲,这和戴斌刚才算的帐差不多。当然你们是统计的帐,我只是想了一下。这是一次全民的压力测试。所以熬过来就能挺住,其余的或者倒闭,或者僵尸。我们现在讲复苏也只是阶段性的复苏,只是输入了部分现金流缓过来一口气。真正讲我们过,我觉得还没有过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
深一层想,多少企业倒闭了,多少人员下岗了。我今年大概和四五十个一线的员工都聊过,我就问“你们怎么活啊?”说家里还有点储蓄,其中有七八个是导游。我说导游还干吗?他说我们不想干了。但是我们原来说我们几千万人的就业,多少人转岗,多少人待业,多少企业减员停薪,这是我们面前一个非常严酷的现实。当然,要比起世界上,我们中国赢了,我们觉得不错,信心大增。但是再不错也是在疫情的基础上。
所以这次能够扛住的企业,第一,内容丰富。第二,跨领域。第三,所谓轻资产运作。对这个事我不太以为然,因为轻资产运作只是少数,甚至是偶然,很难形成多数行为。原因简单,没有重资产的投入过程,何来轻资产的运作?没有多年形成的品牌,怎么轻资产运作?第四类,集团化运作。这是借助集团的优势在资产层面腾挪。第五,创新。多数是产品创新,短期起作用。部分是营销创新,中期起作用,个别是模式创新,长期起作用。看到的不多,反正我今年接触的企业,大概有十几个企业很有意思,逆势增长。
我昨天在广州,就遇到两个逆势增长的企业,很有意思,我说你们应该组合一下,这样做起来你们都能做强。咱们现在不说做大,因为刚才记者采访,还在问我们下一步怎么发展创新?我说下一步我们能够活下来就不错,少谈发展。但是创新要强调。所以生存第一,先说生存第一,再说温饱,最后谈发展。曙光已至,生存有望。但是熬有熬的方法,熬有熬的精神,就是四个字——凝神聚气。
二、2021年
文旅背景,一方面是病毒变异,态势愈猛,疫情常态化,世界不安宁,经济下滑,地缘政治变化,全球一体化停止,这是一方面。我们看完了总觉得沉重。另外一方面,中国形势乐观。抗击疫情举世瞩目,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十四五”第一年新循环战略等等,一系列足以让我们乐观的因素。但是总体来说,再怎么乐观也是在疫情之下,所以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有些话说过了,有些话夸张了。
2021年,我的一个基本看法就是活下来,因为压力测试最重要的对行业是一次结构性调整。现在供给侧的状况好转一些,至少现在不冲动了。但是政策逐步退场,企业生存仍然艰难。需求侧的问题开始突出,这个不宜乐观。我们总觉得现在旅游,尤其是休闲度假的需求是一种刚性的需求,这没错。但是这种刚性的需求在疫情之下也要打折扣。中产下降,穷人咬牙,老底尽出。熬这一年,熬了多少人的积蓄。所以这是对旅游需求最大的影响。假设说形势恢复了,大家马上需求就能够膨胀吗?膨胀不起来。
另外一方面,新的结构性要求又产生了。文旅行业如何对应循环战略,谋求新发展?内循环就是城市休闲,乡村度假,就是在这个要圈里我们转一下。大循环跨省观光。另外一方面,目的地的度假。比如说我们到云南,到海南去度假,这大概会成为今年冬天的一种时尚,也确实是。本来我想去海南,一看,海南太热了,不能去。再一想,可以去一下云南。所以我的安排想1月份去腾冲,但是一看北京疫情又紧了,算了,踏踏实实在家把春节过完,这是很自然的。双循环就是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发展。所以以内循环为基础,追求大循环。双循环在一个阶段之内谈不上,至少三年之内谈不上。你再怎么乐观,我们很难估量疫情的形势。
所以总体来看,2021年是过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在2021年活下来了,迎接2022年,这一年是过渡。所以过渡的一年也有过渡的招儿。其中的核心要素是内生需求与外来需求。
所以我现在判断一个地方的形势,首先看人口总量。人多,消费自然就多。第二,判断城市化发展水平。水平高,要求就高,消费相应就多。所以这是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的约束,也是判断标准。城市休闲是大众性的,乡村休闲是普遍性的。度假享受是新型享受,房车和营地是未来导向。这也是中国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消费引领供给,供给促进需求。所以我们现在倡导高质量发展,这很好,也是一个方向。
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应该是一个高端、中端、大众相结合的体系。一切都向高质量方向发展,这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很自然,质量需要成本。高质量需要高成本。没有成本的支撑,到哪儿去找这个高质量?但是反过来说,容易产生一种误导,就是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想付出的价格越来越低,那还能往下做吗?我觉得我们不能倡导这个。我们应该倡导一个客观的市场分工体系的形成。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转型与升级。我们经常把转型、升级连在一起说,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一个是转型,转型就是跨界发展。所以我们2021年就需要铺垫泛旅游,对应大生活。其中酒店业是补城市短板,形成大生活。景区转向目的地,构造城市街区、乡村社区等等。度假区是生活地,旅行社必然转向旅行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导游可以成为异地生活指导员,传统的导游维持不下去了。新兴业态需要向新型发展,构造新机制,满足新需求,诸如此类的。从泛旅游、大生活的角度,什么东西我们都可以做一个广义的理解。
第二,升级。升级是自身状态的提升,精细化的发展。寻求品位,追求品质,创造品牌。所以产业就需要一个结构调整和优化。在这里面我就怕忽悠,比如说现在又在忽悠大康养。就像前两年忽悠特色小镇一样。我参加了几次特色小镇的会议,后来人家不敢请我去参加了,因为我一去就说特色小镇是瞎忽悠,谁要参与这个忽悠谁就自己倒霉。同样,现在忽悠大康养也是,最后一地鸡毛。所以我现在就怕这种事情,我们稳稳当当的做点事不好吗?为什么动不动就是大风口,动不动就是大方向、大战略。
三、2022年
如果2021年能够比较好的过渡,2022年将成为文旅发展的一年。其中有一批项目会火爆。
第一,全面正常化。大起必有大落,正常化才是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不认为大发展是好事。我们能够稳稳当当的发展,这是最好的事情。
第二,需求持续发力,这就构造了新的市场基础。
第三,开放持续。因为现在大局很清楚了,我们不管多困难,尤其在今年看的最清楚,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中央改革开放战略导向不动摇,决心不变,力度持续,这是最大的希望。同时另外一个方面叫放开破局。对外是一个开放的格局,对内是放开,通过放开来破我们这个局。所以下一步旅游的小微企业,我相信也会进一步发展。至于做什么,各有各的路数,各有各的商机。最重要的是焕发了市场的经济活力。
第四,心态的变化。无论疫情如何变化,经过时间的磨炼,心态已经非常好了。我们原来说审美疲劳,我相信现在也差不多产生了,叫疫情疲劳,确实是。北京人比较敏感。我这次出差,北京人出去和别人不握手,人家广东人就奇怪为什么?说我们北京疫情严重了。广东人说“说什么呢?”很自然。但是我们防疫还要严控,可是最根本的是,我们的心态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五,市场的磨炼。我们讲网红,今年直播带货,旅游的网红都很火爆。但是网红要经过常红,最终达到长红。所以形成最终的火爆场景。活动、事件、人物,构造火爆的项目集群。我觉得到了2022年,这些现象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现象。2022年我希望还不是火起来,我希望的是什么?至少我们能够就业的人重新就业了,我们能活下来的人觉得活的好一点了。原来吃饭只能吃碗面条把它吃饱,现在我可以点点肉吃了,甚至可以点点小酒喝了,这是2022年比较理想的场景。
有一次我碰见张瑞敏,他说企业最怕的就是高潮,什么迎接红五月、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建国。他说如果一个企业一年到头老处在这样的状态中,这个企业好不了。同样,我们一个产业也是这样,我们不要老想着大发展,不要老想着大火爆。偶尔有一点火爆的现象是好的,但是全行业的火爆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心态正常一点,通过2021年的过渡,来迎接2022年的发展,争取在中间你能够火一把,因为生活总要继续,新时代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对应泛文旅、大生活,文旅产业将总体转向生活方式服务业。这是段强先生前三年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我们也开了几次论证会,其中商机无限,需要判断,抓住机遇,谋求发展。消费额不见得提升,但是旅游者一定会升级,会有更高的要求,市场上已经开始显现,从贵不贵到好不好,从对不对到值不值,实际上现在的追求又升级了。所谓对不对就是市场在细分化,你碗里的菜不是我碗里的菜,最终是值不值,这就是性价比,不管贵还是不贵,它都有性价比的问题。
所以艺术与美学将会成为竞争的制高点,而美学素养和美学感受自然会成为对全行业的考验。首先是领导的美学素养,然后是开发商,同时也是对我们专家的考验和挑战。我最近看修武讲了一个县域美学,我非常赞赏。但是我们走到各地,经常看见很多败笔。为什么?就是领导的美学素养不够,开发商对美学完全没有感觉。所以这是我们下一步升级的方向,也是我们真正需要追求的。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0
搜索

搜索